APP下载

地铁企业快速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考

2015-03-08王建芳上海铁路局东华地铁公司

上海铁道增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资人力资源管理

王建芳 上海铁路局东华地铁公司

地铁企业快速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考

王建芳 上海铁路局东华地铁公司

分析东华地铁公司在铁路高速发展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对策

东华地铁公司自2005年6月重组整合,成立时公司的模式是1+4。目前,公司的模式是1+3,即:一个总公司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为杭州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南京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职工223人。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东华地铁公司也在高速发展,成为非运输企业的领跑者。安全生产稳定、经营任务成效显著、管理基础不断夯实、企业文化不断升华、职工队伍总体稳定,东华地铁公司取得的成绩得到路局的充分肯定。同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职工的人员配备、薪酬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现就如何更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1 地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截止2014年12月底,地铁系统在职职工223人,男174人、女49人。一是管理干部多:其中干部身份202人,工人身份21人,除11位驾驶员外,其他10人都在管理岗位;二是技术职称高:高级技术职称33人、中级90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55%;三是学历高:大专及以上学历18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2%,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121人、大专52人;四是党员多:党员有136人,占职工总人数60%;五是领导班子强:大学以上学历6人,7人中有5人具有高级职称,大都在站段或公司担任主要领导,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

(2)职工教育培训得到保障。根据地铁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地铁系统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以“争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争创安全优质文明工程“为抓手,有目的、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各类学习和培训,提高学习和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每年各公司举办各类培训约34期,参加人数达910人次以上,送培90人次以上,确保每位职工都有培训的机会;出台激励措施,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对取得学历文凭和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给予一次性奖励。在地铁系统内形成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3)职工收入稳中有升。我们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考核办法,相继出台《地铁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实施办法》、《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考核实施办法》、《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考核办法,做到突出重点,加大考核利润挂钩比重,积极推行以“岗位+绩效“为主体的工资分配模式,并向关键岗位和技术骨干倾斜,尽力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做到地铁系统全面覆盖、全体参与、全员考核,起到激励约束作用,确保了职工收入稳中有升。

2 地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东华地铁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铁路高速发展的新形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

(1)公司人员数量、结构与公司发展不适应。东华地铁公司2005年6月重组整合,2005年经营指标5.36亿,职工总人数198人,到2014年经营指标达到48.53亿,翻了九倍多,增幅805%,而重组时在职职工198人,到2014年底在职职工223人,增加25人,增幅12.6%;公司人员年龄老化,平均年龄48岁,45周岁以上人员105人,占职工总人数55.3%,35周岁以下人员47人,占职工总人数21%;再次,工程技术人才紧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指标和满足地方建设的需要,加大工程项目的开发,一年工程多达264项,出现一位项目工程师负责4-5个工程项目都应接不暇的现象,只能返聘退休工程技术人员缓解矛盾。长期以往,给安全和工程质量带来很大隐患,对公司发展壮大更不力。从表1可见公司人员数量、结构与公司发展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表1 东华地铁公司近年来职工人数与经营指标情况

(2)职工培训教育工作与公司发展不适应。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部分管理者对职工培训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培训对提高职工素质和业务技能的促进作用,职工培训工作依然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培训次数达到要求但培训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二是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由于公司专业性比较强,铁路的培训基地没有专业的老师能对我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路局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主要满足站段和指挥部技术人员,我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参加系统的培训;公司组织的培训由于人力、精力、实施设备有限,培训质量难以保障。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规章掌握和运用缺乏,职工教育工作与公司发展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3)职工收入分配办法与公司发展不适应。薪酬机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内部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铁路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在一定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铁路改革的深入发展,岗位技能制在实际运行中已产生和暴露出不少问题,缺陷和弊端越来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的激励机制,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工资结构中“死”的部分比重过大,如技能工资是在原等级工资的基础上套改过来的,它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工龄的长短上,与工作业绩没有任何挂钩;特别是岗位工资,近几年铁路职工加工资,主要体现在岗位工资的变化,岗位档序越高,工资增量越多,而职工的岗位工资与本人的级别、技术职称有关,与工作业绩无挂钩,造成职工过多注重级别的提高和技术职称的晋升。尽管在绩效工资中加大了考核力度,但奖金的系数还是与级别、技术职称挂钩,再加上考核过程中,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考核存在好人主义,大锅饭现象没有根本解决,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没有真正体现,影响了职工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 地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育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首先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进人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这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一要做到科学合理的“选才”,企业要建立健全选人机制,严格遵循“因岗设人”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引进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成为企业真正所需、所用的人才。二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育才”。选到了合适企业发展的人才后就要对人才进行培育,企业需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培育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和个人的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尤其要把关键人才的不断开发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使引进的人才能尽快适应和胜任岗位。三要做到科学合理的“用才”。如何用好人才,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求全才,用才所长,不惟资历、不惟文凭,看工作态度、看工作能力、看工作业绩,把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使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其次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机制,积极探索干部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上能下”的实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

(2)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原有的分配制度模式,形成一种新的工资分配制度,即岗位绩效工资制,这与路局即将推行的岗位管理相适应。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及工资总额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岗位绩效工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岗位工资:根据岗位责任、岗位技能、岗位强度、岗位环境等因素确定工资单元,建议占工资总额的25%左右;二是年功工资:主要依据职工为企业贡献年限来核定工资单元,用以调整新老职工分配水平,保护老职工的切身利益,鼓励职工长期稳定为企业工作,建议占工资总额的15%左右;三是绩效工资:根据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业绩而确定的工资单元,是岗位绩效工资制的重要部分,是建立在系统的业绩考核与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单元,建议占工资总额的60%左右.为体现公平、公正,采用定岗定编,竞争上岗的形式,从而激发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也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

(3)建立完整的教育培训机制。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规章掌握和运用缺乏,职工教育工作与公司发展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对新形式下的职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要建立健全完整的三级培训机构。即一级培训机构路局(投资中心),二级培训机构非运输企业直属公司(简称总公司),三级培训机构非运输企业直属公司的子(分)公司(简称子、分公司),相对来说,子(分)公司的培训机构比较薄弱,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子 (分)公司的培训力量,做到明确职能、专(兼)职人员、管理权限,从组织上保证职工教育工作的规范和落实。二要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规划。不同层面的培训机构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不同层面的培训要有侧重点,路局层面要重点突出领导干部和高科技及领军人才的培训,总公司层面要重点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训,子(分)公司要重点突出员工的专业业务和素质的提升,做到不重叠、相互补缺、全面覆盖,确保每位员工都有培训的机会和针对性。三要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引进现代化培训理念及手段,通过集中学习、异地培训、外出考察、专题调研、相互交流和考试等多种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培训质量。

责任编辑:万宝安

来稿日期:2015-06-08

猜你喜欢

工资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