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性护理操作对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影响

2015-03-08陈民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止血带规范性静脉

陈民民

规范性护理操作对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影响

陈民民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操作对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352例静脉穿刺止血带使用案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规范性护理操作准则实施时间分为A组(实施前, n=672)和B组(实施后, n=680)两组。比对其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规范性静脉穿刺操作措施实施前, A组不良事件55例(8.2%), 明显高于B组的9例(1.3%), (P<0.05);护理后A组满意率为77.5%明显低于B组的9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行静脉穿刺者予以规范性止血带护理措施, 利于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值得临床推广。

规范性护理操作;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静脉穿刺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辅助治疗手段, 多用于输液、血样采集等治疗工作中。止血带作为静脉穿刺必要辅助工具, 可起到暂时阻断静脉血流使其局部充盈的效果[1], 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但在临床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常因患者多、自身操作不熟练、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缺失等因素导致穿刺完成后忘记取下止血带, 严重时可能造成肢体红肿甚至缺血性坏死等医疗事故, 对患者健康安全及医疗秩序维持不利。本次研究为探讨规范性护理操作对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影响, 选取1352例静脉穿刺止血带使用案例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2月搜集的1352例静脉穿刺止血带使用案例为研究对象。病例所属患者中男697例, 女655例;年龄3~77岁, 平均年龄(48.4±3.7)岁;所属科室:妇产科429例, 儿科362例, 外科262例, 内科299例;目的:采血样521例, 输液726例, 其他105例。纳入标准:①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使用病例资料;②完整、真实病例资料。排除标准:相关资料不全或不实案例。根据规范性护理操作准则实施时间(2013年3月后)分为A组(实施前, n=672)和B组(实施后, n=680),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止血带规范操作准则实施步骤:①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患者过多导致护理力量分散、护理人员工作量激增;护理人员静脉穿刺规范化流程操作不熟练;护理者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缺失;患者护理依从性差等因素均为造成静脉穿刺后止血带遗忘未取原因;②针对性方案的拟定:根据已找寻的致因拟定针对性、规范性、合理性解决方案;③实施相关准则要求:首先需通过安全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止血带操作安全意识及责任意识, 帮助其规范静脉穿刺操作步骤, 以降低穿刺后遗忘止血带情况发生风险;其次需根据各科室实际患者数量配备相同比例护理人员, 通过增强人手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后可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案,如注意力转移、聊天等,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其依从性及配合度, 改善穿刺后止血带遗留情况。

1.3 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 患者出院前由当班护士指导勾选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等项目, 后统一回收, 本次回收率100.0%。

1.4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临床静脉穿刺止血带使用案例,对比规范性护理操作实施前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 记录患者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规范性静脉穿刺操作措施实施前, A组不良事件55例(8.2%)明显高于B组9例(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80, 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分析 护理后A组满意率为77.5%, 明显低于B组的94.1%,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规范性护理操作对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影响, 选取1352例静脉穿刺止血带使用案例为研究对象, 发现规范操作措施实施前的672例案例中不良止血带事件55例, 占总例数的8.2%, 而规范措施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3%, 表明规范化操作措施的实施在降低院内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不良事件、维护治疗秩序及临床治疗有效性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曹凤、洪蓉蓉等[2,3]研究者也对上述结论予以认同, 其在报告中指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探析、针对性方案的拟定及实施等均为提高院内治疗安全性、规范性的关键, 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时应本着对患者健康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 严谨完成相关操作流程, 院方也需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 根据各科室患者数量安排同比例的护理人员, 以此增强其护理针对性与有效性, 避免因护理人员不足而造成药液配比失误、给药失误、止血带遗留患者肢体等医疗护理事故发生。李慧敏等[4]护理人员则提出,除静脉穿刺后止血带忘取外, 止血带扎系过紧也是引起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另一因素,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需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 对需行静脉穿刺者予以规范性止血带护理措施, 利于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1]杨丽娟, 王勤.弹性宽扁止血带在静脉穿刺中应用效果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3):73,79.

[2]曹凤, 刘忆菁, 曹洁, 等.手术室护士电动止血带的操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35-537.

[3]洪蓉蓉, 张冬翠, 易晓瑜, 等.介绍一种快速扎止血带的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0):44.

[4]李慧敏, 王随琴, 薛飞, 等.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过紧200例分析.陕西医学杂志,2003,32(7):663-6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76

2014-12-15]

454001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猜你喜欢

止血带规范性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论自贸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的标准与方式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止血带盒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