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机制探讨

2015-03-08徐志蓉冯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葡萄膜迟发性植入术

徐志蓉 冯梅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机制探讨

徐志蓉 冯梅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可能机制。方法320例(360眼)接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观察患者手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情况, 动态监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变化情况, 分析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诱因。结果术后6周内,11例(11眼)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 发病率3.06%。经过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 视力恢复情况良好。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的CIC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P<0.05),11例(11眼)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均为突然发生,7例为术后2周内劳累或用眼过度,2例为未按照医生叮嘱用药,1例为高度近视患者,1例为糖尿病患者。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与植入体引发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相关, 术后良好休息、定期复查、避免过早停药和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降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 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激素治疗, 效果满意。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矫正无晶状体眼屈光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其中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具体病因不明, 通常属于突发, 治疗和预防不及时会引起疼痛和视力严重下降, 严重者会导致失明[2]。因此, 了解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寻找及时治疗的方法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本文就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可能机制开展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2011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接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20例(360眼)患者。其中男191例(221眼), 女129例(139眼), 年龄14~89岁, 平均年龄(54.6±11.6)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63例(198眼), 外伤性白内障46例(46眼), 发育性白内障5例(5眼), 先天性白内障2例(3眼), 其他并发白内障104例(108眼)。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手术均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 且手术均顺利。人工晶状体选择由PMMA或丙烯酸酯材料制作而成, 常用品牌有美国 Alcon、Bausch & lomb德国Zeiss人工晶体。黏弹剂选择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术毕结膜囊涂布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纱布包盖术眼。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 常规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静脉滴注抗生素, 对于散瞳后虹膜仍粘连患者, 给予球膜下注射混合散瞳剂。CIC测定选择聚乙二醇比浊法, 抽取静脉血2.0~2.5 ml进行测试。所有患者随访6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情况, 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CIC水平变化情况, 分析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诱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情况 经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20例(360眼)患者中11例(11眼)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 发病率3.06%, 其中发病年龄53~62岁, 平均年龄(57.8±4.2)岁, 其中男7例, 女4例。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3周内炎症均消失,视力恢复情况良好。

2.2 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与未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的CIC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CIC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 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的CIC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与未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CIC比较(±s, g)

表1 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与未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CIC比较(±s, g)

组别 眼数 术前CIC水平 术后第3周CIC水平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 11 0.008±0.003 0.050±0.009未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 349 0.009±0.003 0.008±0.001 t1.0885 76.2596 P 0.2771 0.0000

2.3 患者发病诱因分析11例(11眼)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均为突然发生, 约在术后15~21 d, 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畏光、流泪、疼痛等, 检查结果显示:结膜混合充血,房水闪辉, 疼痛感明显, 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 人工晶状体表面膜性渗出物形成, 虹膜后粘连, 瞳孔小而不规则, 对光反应迟钝。进一步调查显示:7例为术后2周内劳累或用眼过度,2例为未按照医生叮嘱用药,1例为高度近视患者,1例为糖尿病患者。

3 讨论

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比较滞后的并发症, 相关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多为2.4%~4.2%, 是一种炎症消失后突发的急性葡萄膜炎症, 由于此类并发症相对比较严重,所以及早预防和准确治疗必不可少。现在多数医师认为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与免疫复合物有关[4], 具体的可能机制是:术后残留的晶状体皮质缓慢释放到房水中, 形成可溶性抗原,这种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相结合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达到一定浓度, 在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时即可诱发急性葡萄膜炎。但是具体的发病过程仍然不明确。

本院此次研究了320例(360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可能机制, 结果发现320例(360眼)患者中出现了11例(11眼)迟发性葡萄膜炎, 病发率为3.06%,其中发病年龄53~62岁, 平均年龄(57.8±4.2)岁, 其中男7例,女4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畏光、流泪、疼痛等, 检查结果显示:结膜混合充血, 房水闪辉, 疼痛感明显, 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 人工晶状体表面膜性渗出物形成, 虹膜后粘连, 瞳孔小而不规则, 对光反应迟钝。进一步CIC检测发现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的CIC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 说明免疫复合物沉积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是引发急性葡萄膜炎的重要发病机理。这与赵才等[5]医师的研究结论类似。另外研究还统计了可能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的部分可能诱因主要有术后2周内劳累或用眼过度, 未按照医生叮嘱用药, 高度近视和基础糖尿病患者。但是由于此次研究的病例较少, 尚不能作为确定性依据, 主要为临床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一个病例依据。另外, 本文全部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恢复效果良好, 而对于特殊的患者应该对症下药, 如糖尿病患者应该术前控制好血糖, 术后减少免疫复合物, 另外适宜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与免疫复合物相关, 术后良好休息、适宜锻炼、定期复查、避免过早停药和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降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 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治疗, 临床上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值得推广。

[1]黄小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及防治.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7):2641-2642.

[2]何宇梅.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495-496.

[3]张鸿, 张洁.人工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480.

[4]杨静, 马惠杰, 廖凯, 等.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2):138-139.

[5]赵才, 楚松峰, 王磊, 等.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9):696-698.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delayed uveiti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XU Zhi-rong, FENG Mei. Department of Ophtalmology,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518052,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possible mechanism of delayed uveiti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ethodsThere were320 paitnets (360 eyes) receiving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their delayed uveitis condition after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Changes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 (CI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in dynamic detection for analysis of pathogenesis for delayed uveitis.ResultsIn6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ere11 cases (11 eyes) with delayed uveitis, and the morbidity was3.06%. After local and general corticosteroid hormone treatment, their vision recovery was good. CIC level in delayed uveitis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delayed uveitis group (P<0.05). All the11 cases (11 eyes) had acute delayed uveitis, there were7 cases due to fatigue or excessive eye use after2 weeks of operation,2 cases due to disobedient of doctor order,1 case due to high myopia, and1 case due to diabetes mellitus.ConclusionDelayed uveiti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immune complex deposits of implantation. Morbidity of delayed uveitis can be reduced by postoperative rest, regular examination, long-term drug use,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Timely and effective hormonotherapy can provide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reating delayed uveitis.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Delayed uveitis; Pathogenesi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02

2014-12-30]

南山区课题资助(项目编号:南科研卫2012026号)

518052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眼科

徐志蓉

猜你喜欢

葡萄膜迟发性植入术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儿童葡萄膜炎86例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