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5-03-08郑华王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血小板综合征护理人员

郑华 王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分析

郑华 王蓉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76例, 均予以临床护理, 比较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76例SFTS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继发性感染, 痊愈率85.53%, 显著好转率14.47%。结论SFTS及时应用有效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 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 且出院率高, 值得积极应用。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护理

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 以发热合并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 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造成最终死亡,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为此本研究针对76例SFTS患者给予临床护理,以期降低患者死亡率,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SFTS患者7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印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中诊断标准, 且均经实验室检查辅助确诊[2]。本组患者男女比例39:37, 年龄25~69岁, 平均年龄(46.91±17.32)岁;其中23例伴肌肉酸痛,2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14例头痛,7例腹泻,5例抽搐,3例意识障碍,3例谵妄。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临床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①由于起病急骤且对病情和预后具有不确定性, 患者易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加强与患者沟通并宣讲疾病相关知识, 以减少患者心理顾虑而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等生化指标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③加强隔离防护, 对患者血液、分泌物等消毒,病房用紫外线消毒机定时消毒并开窗通风, 接触患者需戴手套和口罩以避免感染。④给予患者测量体温1次/4 h, 指导其多喝水并调节室温;严密关注患者出血情况, 控制输液速度,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⑤指导患者多食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坚持少食多餐, 患有低蛋白血症或体弱者遵医嘱予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重症病例绝对卧床休息, 急症者多卧床休息。

1.3 观察指标 依据SAS和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得分与心理状态成正比;观察患者痊愈和好转后出院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76例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s, 分)

表1 护理前后76例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护理前对比,aP<0.05

时间 SAS SDS护理前 36.41±5.28 41.59±3.63护理后 19.67±3.15a 20.47±2.01a

2.2 患者预后情况 本组76例SFTS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继发性感染, 其中65例(85.53%)痊愈出院,11例(14.47%)病情显著好转出院。

3 讨论

流行病学指出, SFTS属于高度散发型疾病, 且主要发生于丘陵和山区地带, 春、夏季多见, 患者以当地从事农业生产者为主, 虽然目前疾病传播途径尚未明确, 但感染率高,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蜱虫叮咬史[3]。SFTS患者若既往有基础疾病或年老体弱, 易出现低钠血症或者明显出血倾向, 导致预后较差, 因而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此次研究随机选取76例SFTS患者后均行临床护理, 并分析其SAS、SDS评分与预后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护理干预后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提示加强给予SFTS患者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临床护理措施, 包含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隔离防护等多个层面, 其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心理需要予以针对性疏导以及积极进行病情教育, 均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SFTS疾病的认知水平, 从而有利于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加强予患者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小板等指标变化, 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机体是否出现异常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或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针对病房和患者物品等定时消毒清洁, 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途径从而降低SFTS感染率;以上护理措施均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为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奠定基础, 患者依从性提高后又有利于保证治疗与护理效果, 两者形成良性循环, 最终实现减轻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的目的。同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本组76例SFTS患者均获得允许出院, 其中痊愈率达85.53%, 显著好转率14.47%, 表明加强临床护理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好, 究其原因, 应多与护理人员注重消毒、隔离、防护等综合护理措施相关。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 给予SFTS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需增加样本容量后加以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及时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效果较好, 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 可积极应用。

[1]汪才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海军医学杂志,2013,5(34):353-354.

[2]茅红梅, 吴清梅.发热伴重型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3,15(19):114-115.

[3]贺淑梅, 王可玲, 邹腾燕, 等.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14,5(6):442-4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49

2014-12-26]

250021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王蓉

猜你喜欢

血小板综合征护理人员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考前综合征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