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我的伯父“大右派”李康年

2015-03-08李传芳口述董芷林杨之立撰稿

世纪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货伯伯

李传芳/口述 董芷林 杨之立/撰稿

追忆我的伯父“大右派”李康年

李传芳/口述董芷林杨之立/撰稿

董芷林按:李康年(1898—1964)先生,曾是鼎鼎大名的爱国民族资本家。“九一八”事变后,他倡议组建中国国货公司,气节凛然,广为传颂,并开办萃众、中国钟厂、鸿兴三家知名轻工业公司。1957年,他因提出定息赎买需20年的议案,掀起轩然大波,被打为“全国工商界十大右派”之一,1964年死于中风。

我的岳母郑毓秀女士是李康年先生的外甥女。我婚后经常拜访李传芳舅舅,听他提及故人往事,无限追忆,不胜唏嘘。康年先生故去已有半个多世纪,谨以本文呈现传芳舅舅记忆中的他,希望能让读者重温李康年先生曾经的抱负、成就及遗憾,他的经历很大程度上是同时代爱国民族资本家群体经历的一个缩影。

李家祖籍宁波,我曾祖父育有五子,我祖父行三,李康年的父亲李国磐行四,因为兄弟友爱,经常提及“五房”之说。后来外界有不实传闻:五房,一定是资本家李康年有五个妻妾,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他的丈人姓张,上代做过清朝的二品官,慧眼看中李康年年轻有为,将女儿许配给他。李虽然只有一个太太,却养育了九子二女(他共有十个成年子女,老大、老三是女儿,老八夭折),非常恩爱。李家家风严谨,有续弦的,但没有纳妾的,康年伯伯自然也没有。这个误会也成了我们家的笑谈。

根据《宁波籍的上海名人录》记载,叫李康年的宁波老板有三个,其中有开煤油店的,经常张冠李戴,其实确有其人,却并不是他。

幼承庭训 儒商本色

按照家谱,“兆英启贤良,传家惟孝友”,李康年是良字辈,原名良康,字康年。我父亲李良鸿过世较早,我们家受康年伯伯关照较多,走动较近。伯伯的七个孩子都是读医科的,我在大同大学读工科,当时大学都是走读的,课程比较松散。1952—1953年期间,我经常到伯伯那边帮忙。当时他身兼诸多社会职务:上海市黄浦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民建委员、工商联第四大组组长等。第四大组多数是百货业和轻工业的民族资本家,时常举行聚会讨论,需要签到、记录、写提案征求其他组员意见,这些不是公司事务,不能由他所在公司派人负责,所以就由我来承担。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康年伯伯子女中,年长的去了外地读书,年幼的还不太晓事,反而我在他身边看他为人处事,知道许多内情。后来,他还交托我一件事:修订家谱,其间我们也有很多接触和交流。出于这几层原因,我对他是比较了解的。

我祖父在宁波经商,其他四兄弟都是读书人。四叔公李国磐是廪生,可以向国家要一些津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持。此前科举也取消了,很多人寻求新出路,兴起一阵出国热潮。李国磐有过赴日求学的想法,最后未能成行,只能代写文章为生。受家学熏陶和严父教导,康年伯伯读书较多,国学根底好,写文章和写字都很漂亮。在同时代民族资本家中,他是比较有文化的。他们家三兄弟,他居长,考虑家里负担重,很快就从商了。

1913年,经过我祖父介绍,康年伯伯进宁波大昌纸号当学徒,满师后任该店司账。他算盘打得很好,在任职期间,能锐意改革,采用当时尚属罕见的改良的中式账册记账。1921年,伯伯进宁波棉业交易所任秘书,任职四年。1925年,经一位律师介绍,到上海,在爱国实业家方液仙独资创办的中国化学工业社任总务科长。方先生志向高远,化工社出品“三星牌”家用化学品牙粉、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蚊香、牙膏等,与洋货轻工产品相抗衡,现在的上海牙膏厂的底子就是化工社的。因为伯伯办事比较得力,得方先生器重,也逐步结识方先生的好友黄炎培、胡厥文、蒉延芳、徐永祚等工商界名流。

李康年全家福(摄于1949年)

国货公司与实业三厂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康年伯伯愤而写下座右铭:“忍令上国衣冠沦为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表达自己矢志抗日的精神。他即与国货工厂联系,共有中国化学工业社、美亚织绸厂、五和织造厂、华生电器厂、鸿兴布厂、华昌钢精(铝制品)厂、中华珐琅(搪瓷)厂、亚浦耳灯泡厂、华福帽子厂等九家参加,组成“九厂国货临时联合商场”,于1932年“九一八”事件一周年纪念日正式开幕。

由于当时老百姓在爱国思想的激发下,都愿买国货,故生意十分兴隆,营业始终不衰。伯伯由此看到了长期固定设置国货销售商场的发展远景,再次起草了一份筹设中国国货公司的计划书,又得到方液仙、李祖范等人的同意和支持,筹集资金10万元,并租得南京东路353号、哈同名下产业大陆商场(后改名慈淑大楼、东海大楼,今三五三广场)的铺面和二楼,取店名为“上海中国国货公司”,于1933年2月正式开业。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方液仙,然方先生业务较多,实际事务多交由身为副经理的康年伯伯打理。

中国国货公司有过辉煌的历史。当时时局严峻,为了自保,永安和先施立马在香港注册了美商身份,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所以日本人不能动它们,新新的老板李泽则依靠了日本人,所以四大公司中,中国国货公司气节凛然。上海沦陷后,方液仙拒任汪精卫政府实业部长,于1940年7月25日惨被特务杀害,时年仅47岁,令人扼腕!失去了方先生,又逢局势恶化,康年伯伯只能独挑大梁,多番斡旋,苦苦支撑。1941年,日军进入上海租界,他们对抵制日货的国货公司早已恨之入骨,不断派人滋扰生事,甚至指使人在店门口放手榴弹威吓。

中国国货公司的创办是康年伯伯协助方液仙先生,他算是资方代理人。后来上海发展了一个南京路总店,两家分店分别在太平桥(今新天地太平湖公园)、新闸路,长沙也有一家分店,由康年伯伯的弟弟李庆新(李良骏,字庆新)主持,长沙大火后又搬到了广州(今湛江)。在民族轻工业的振兴上,他又办了三家很有影响力的公司:萃众毛巾厂、中国钟厂、鸿兴袜厂。康年伯伯办厂,有两大特点:第一,他特别注意质量;第二、秉持先进的经营理念,具备现代化管理的雏形。例如:他将工厂和办公室分开,自己管办公室,工厂的具体事务则由厂长管理;三家厂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在国货公司售卖,上下游无缝对接,这是做产业链的思维。

萃众毛巾厂,康年伯伯是董事长,外甥林炳炜是副经理。现在的毛巾经常发硬,但以前是从不发硬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做毛巾的经纱和纬纱不是同一支纱,他规定16支作经,20支作纬,32支纱起毛。毛巾既要讲究厚度,也考虑手感,粗纱比较牢固,但容易发硬,所以起毛的纱比底板的高一档,这样做到手感柔软而底板又非常牢固,既柔软又耐用。其中货号为414的毛巾特别畅销,又因414与上海话“试一试”同音,成了一个活广告。

中国钟厂,原名中国钟表厂,也想做当时国人不生产的表,后来专做钟。老板是王宽诚先生(1947年后迁居香港),新址在金钟大厦(今乌鲁木齐路肇嘉浜路),老厂在徐家汇路一带,康年伯伯是总经理,“中国钟厂”四个字招牌是他亲笔题写的。当时的钟上发条走一个星期就松弛了,他聘请了工程师阮顺发设计制造轴芯细、摩擦力小、上一次发条能走15天的“三五牌”挂钟、台钟。上世纪60年代,“三五牌”的钟需要凭票供应,与永久牌脚踏车、蝴蝶牌缝纫机并列为年轻人结婚成家必备的三件套。

第三家是鸿兴厂。1937年间,在上海生产“狗头牌”纱袜的鸿兴袜厂,因经营不善而遇到困难,康年伯伯集资接办,任董事长,经整顿后销路大有起色。狗头牌是真丝袜子,十里洋场,女生穿旗袍都配这种袜子,是很时髦的,但二战后尼龙袜崛起,因为造价便宜又不易破损,很快取代了真丝袜,所以后来这个厂没有了。

这三厂的办公室兼发行所,包括核心成员副经理、销售人员(过去叫跑街的)等都在南京路国货公司的对面,康年伯伯一面坐镇国货公司,一面随时可以抽空徒步去办公。一般老百姓买一双两双袜子都去百货商店买,但百货商店或者其他厂家来批发提货,就来找这个办公室要提货单,凭提货单去厂房提货,厂房则由厂长负责管理。萃众、鸿兴、中国钟厂经康年伯伯申请,1954年被批准为公私合营企业,变成三厂联合办公,为了和工人打成一片,办公室迁移到了厂里。

康年伯伯一贯坚持产品质量至上的生产原则。化工业在工艺层面涉及酸碱物质的漂白、处理和排放,总离不开水。有一次,毛巾厂里突然停水,副经理着急得不行,因为生产中的毛巾浸在池子里,表面上还可以用,实际上内部已经脆了。康年伯伯立马和水厂商量解决问题。

1957年6月李康年(左二)与外甥林炳炜(左三)、二子(左一)、四子(右一)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合影

成了“大右派”

新中国成立前,康年伯伯虽表示“不问政治”,但国货公司有两个员工是地下党员,后来去了解放区,他是心知肚明并且给与掩护和资助的。我亲耳听他提及一个细节,新中国成立初上海市某局长在开会时让他坐在自己边上,该局长说,当年领导化工业斗争的就是我,我知道你是帮助过我们一些同志的。实事求是地说,康年伯伯当时没什么左派倾向,但他觉得国民党抓人肯定是不对的,和当时大学校长保护地下党学生一样,大多是出于人性本善。

1949年后,因为康年伯伯抗日爱国的行为尽人皆知,所以初期是颇受党和国家信任的,但是后来情况出现了微妙变化。首先,是中国国货公司经申请批准,于1952年夏停业,职工由政府安排转业。当时百废待兴,大家手头都没钱买百货,国货公司一直亏损,康年伯伯申请停业。因为国货公司大名鼎鼎,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当时上海市政府这边希望他迎难而上,继续经营下去。但康年伯伯在商言商,认为自己要对股东负责,还是要求停业。上海市政府最后无奈,接手国货公司继续经营,但对他是颇有怨言的,认为他不懂政治,不顾大局,将困难和负担转嫁给了国家。这件事也埋下了一个隐患。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对私营企业采取赎买政策。国家提出,对企业估价后,以一年5%的定息赎买收购,实际上后来算下来给了康年伯伯大约10年定息。

1957年,康年伯伯在上海第二届人代会上提了一个议案,提出既然一年5%定息,那么就要赎买20年。这是一个商人的简单逻辑。他还提出了操作性层面的要求,建议政府给他发一个凭证,上面写明年限和指定、领取定息的银行。这个议案顿时引起轰动,上报中央,李维汉邀请他去北京开会商讨,媒体纷纷采访他。他以为那是好事,还对《新民晚报》的记者高兴地说:我明早第一次上北京,还装修了一下门面(即补牙)。

1957年,李康年(二排左二)参加右派改造学习班,一排左二为中国国货公司副经理叶子渐(照片人物按三排:前三,中五,后二人排列)

后来到了北京,康年伯伯才知道自己的议案引起了很大不满。这个事情康年伯伯太顶真,招致很多批评。他辩解道:我也不是为了个人,我的子女都不是商人,都是从医的,并没有再从事剥削别人的职业。但这样一说,批判的逻辑突然转向了更严重的方向:既然你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你整个资产阶级,转为“不从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立场考虑问题”。后来看情况不对了,他就把第一条赎买20年的建议撤销了,但马上又赶上了“反右”运动。1957年,康年伯伯成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工商联十“大右派”之一,牢牢戴上了帽子,心里很着急。后来处理方案下来,他从公私合营萃众毛巾厂的总经理降成总务科长,工资从四百多元跌至八十多元。

康年伯伯的压力不但是经济方面的,更因为他觉得自己连累了孩子。伯伯进京时,二子是外交部的医生,四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康年伯伯是宁波人,普通话不好,他们替他在会上读了材料,因此也都被打成“右派”。二子后来返回上海,几经沉浮,最后在第九人民医院工作。四子去了甘肃,最后回到上海,在静安区防疫站退休。虽然结局尚可,但经历了很多波折。最小的儿子被安上了“组织反革命”罪,还劳动改造。精神和经济的双重打击,导致他的身体状况也一落千丈。

1958年,康年伯伯参与了“劳动改造”,一起“劳改”的还有复旦大学原教授、“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先生。那时我已经毕业去当教师了,和他没有以前走得近,但每年还会定期去看他。很长一段时间,康年伯伯家里经济来源是靠长子,他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科,1949年前就到美国做了医生,经常经香港,通过中国钟厂老板的路子寄钱到上海。1961年,康年伯伯摘帽了,但还是“摘帽右派”,他一直郁郁寡欢,1964年因中风在上海去世。没赶上“文革”,也是他的幸运。到了1977年,他的被错划右派问题,方得到复查改正。

康年伯伯故去多年,后代散居中美各地。我多年受他爱护,回想往事,感慨良多。现能将我所知的他的故事说出来,让大家更多知道李康年对中国国货业的支持与贡献,感到很欣慰。

(口述者李传芳为李康年侄儿、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原局长,撰稿者董芷林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杨之立为《世纪》杂志编辑)

附录:李康年1958年“悔改计划书”

痛定思痛之余,不自觉如日坐愁城,孤陋寡闻,一旦忽又听到首长亲切的讲话,安得不令我起由衷的感动。

柯书记的讲话大概是分三个方面,即从整风结果谈到党和政府兴无灭资政策,最后是谈到右派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改造问题,柯书记的讲话是详尽恺切,明白畅晓的,对于整风结果方面,是以具体事例,来证明各项收获,其对于兴无灭资方面,曾郑重指出,这是党的决心,并且说共产党宣言,是毫无秘密的,谈到右派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改造时说,知识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所以要运用集体智慧,右派分子,一种是立场未变问题,一种是在搞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今后社会变化了,善于改过之人,也是社会中的好人,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所学的是新事物,只要能改就好了,他也引证古语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毫无问题。现实环境都是无穷学问,我们应该以毛主席之思想成为我们之思想,所以改造并非那么难,而是可以改造的,从中国整个情况来看,证明一年以来道路是对的,希望右派分子能自我改造,动员一切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跃进。我听了这些启发教导以后,我自己觉得既愧悔,又感奋,因思我自己正在基层改造之中,我究应如何鞭策自己,方可回到人民队伍,不负柯书记期望?我过去为何犯了错误,成为右派分子?我有了什么思想根源?以致犯了错误?我必须交出思想根源,方能悔改前非,我能悔改前非,方能回到人民队伍,因此我就抱定决心,我从暴露我自己错误思想,说出我的思想错误根源来!

我的思想错误根源,就是柯书记所指出的立场问题,兹暴露我的错误根源以代向党交心,亦以鞭策自己。

一、我的过去错误根源,认为我既有资产阶级成分,应该自己承认是资产阶级分子,民建成员和工商联会员,允许其代表资产阶级合法利益,故我常常片面地将资产阶级的龌龊心理和其不正确的愿望,不加分析,而尽量反映到党和政府去,自以为可供党和政府作为参政之用,平时我还觉得民建和工商联两会,对于上述反映工作,尚嫌做得不够,不能起桥梁作用。

我有了这种错误思想就完全忘记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争取不合理利益就是大大违反了兴无灭资的原则,也是大大违反了革命原则,更违反了六亿人民利益的原则,我有此思想错误,安得不成为右派分子。

二、破资立社,我非完全不知,但我的过去错误见解,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应该有三个五年计划的过程,水到渠成,尚属有待,自从目睹此次大跃进的事实表现,我自恨自己思想落后,而又自认错误低估了他人进步之速,我有了这样落后思想,安得不成为右派分子,兴念及此,真觉无地自容。

以上错误根源,就是我思想根源,即是柯书记所指出的立场问题,因此我的悔改计划必须以改变立场为主要,兹因听了柯书记的讲话,结合到我的悔改,申述感想,并重订悔改计划如下:

一、我首先改变立场,从资本主义立场站到社会主义立场来,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此后站稳立场,坚决不再三心两意,从劳动锻炼中改造自己,逐渐向左转化。

二、我决心抛弃资产阶级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立场,立誓悔改过去严重罪恶行言,凡我检讨书中所列举各条,我必条条改正,今后决以毛主席六条标准为标准,以六亿人民之利益为利益,以资产阶级之剥削为可耻。

三、我今后誓必接受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我必坚决贯彻与公方代表开诚相见,服从公方代表调配,守职尽责,绝对遵守厂中制度,在科室中勤恳地办具体工作。

四、我的反动言行中,以定息建议案为最显著之反动事实,关于我的言论,有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之处,今后我必逢人忏悔,痛自驳斥,以正视听。

五、今后我必注重家庭教育,使我之子侄思想上得到帮助,促其前进。

六、在生活方面,我已于本年一月下旬起,摒除了我自备的三轮车,并于二月份起,已初步减省家庭中劳动大姐一人,我个人的零用,已由每月五十元减省至每月十五元。

七,关于响应政府号召上山下乡问题,我虽年逾花甲,但仍向企业报名,愿意努力以赴。

八、关于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地参加体力劳动问题,我在企业内,已参加科室大扫除,宿舍大扫除,车间大扫除,我在家庭中,如整理书籍,打扫庭院,拭抹桌椅,疏通阴沟,灌溉花木等绿化工作,每星期至少必在四小时以上。

九、关于放弃定息,放弃兼薪,放弃高薪等各项剥削问题,我愿意在三年之时期,脱胎换骨,逐步达到按劳取酬之目的,但我是犯有严重错误的右派分子,而政府目前还未处理,我不敢自订长期年度计划,今先订出本年度计划如下,以示决心:

1.一九五八年第一季度起我已放弃新华薄荷厂(合并厂永盛厂名下)董事公费每月一百个折实单位,即每月放弃五十五元。

2.一九五八年第二季度起我已放弃上海碳酸钙第二厂(原擘新化学名下)董事长公费每月七十元。

3.一九五八年第三季度起我拟放弃萃众织造厂高薪每月四十元。

4.一九五八年第四季度起,我拟放弃中国钟表制造厂高薪每月五十元。

5.萃众织造厂及鸿兴织造厂二厂的一九五八年度全部定息购买公债,其他企业定息,尽量争取多买公债。

6,除前项认购公债外,另以现金认购公债五百元。

7.自一九五九年第一季度起,每一季度开始,我必继续放弃剥削、其计划续订之。

8.本计划系我尚未蒙政府处理以前时所订,今后政府对我处理时,我必绝对服从,并根据政府对我处理情形,我必另订计划,以符实际。

9.本计划以自我检查为主,每半月或一月检查一次,并随时争取本厂公方厂长或党支书随时指正。

(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殷之俊杨之立

猜你喜欢

国货伯伯
千年国货奶茶店
《和甘伯伯去游河》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国货新生
消费者心目中的“国货”
“伯伯”叫错了?
国货之光
和甘伯伯去游河
伯伯婆婆拔萝卜
沙汀伯伯在那堰沟边的老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