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意的安全感是一种不安全

2015-03-04陈思宇

中国青年 2015年23期
关键词:欲求不安全感鱼缸

文/陈思宇

刻意的安全感是一种不安全

文/陈思宇

刻意制造的欲求与欲求的快速满足会让人失去安全感。而刻意制造的欲求和欲求的快速满足就像一个神话,比如成功、名誉以及博学的获得。

如果要讨论安全感的问题,至少也得给安全感下一个定义,描述出一种表现出有普遍现象的安全感。但各人的安全感却是那么不同:

张三初中肄业,在超市当收银员,超市倒闭她便失业了,住在城中村,每晚从闹市回到出租屋,乘坐巴士和三轮车,一路上危机四伏。她说她没有安全感。

李四是个调查记者,揭秘黑车团伙、卧底传销组织,写特稿,一篇一篇,像个高产的机器,日出采访日落赶稿,日日不停歇,但最近报社不景气,面临转业的选择。他说他没有安全感。

王五是银行从业者,梦想成为华尔街的虎狼却被困在监控摄像头和业务柜台的包围下,从早8点到下午6点通勤,以及无尽的业务、应酬、放出去收不回来却放个不停的贷款。他说他没有安全感……

在这个社会景观中,城市成了一个鱼缸,将这些感觉不到安全的鱼放到缸中互相碰撞追赶抢食交媾繁衍。那些大的鲶鱼在缸中激得小鱼们使劲游动挣扎,停下来就会成为鲶鱼的食物。而那些边远的乡村和农地,那些在卫星城、城中村中挣扎的灵魂却望向那鱼缸,望向那会被定时投食的鱼缸,尽管那些投下的食物远不够富余。

如果单纯从“我”的角度来表述安全感,似乎是更确实,但其实并不容易说得清。

在触及这个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安全感来自于不确定——例如每日的起床、饮食、交通、工作,不遇上无处可睡、无饭可食、无车可乘、无事可做衍生的诸般琐屑便是安全。但如果要说安全感来自于确定,这一说法却并不准确。就好比一个麦当劳汉堡,对你而言,不用咬,便完全清楚它的味道。你可以在长江北路店买到,也可以在玉仙南路店买到,而制作它们的那些圆顶面包都是由四环外的一个作坊统一提供,做出来的这些面包个头都相差无己。

刻意制造的安全感会让人失去安全感。所谓刻意制造的安全感即财产造就的安全感,比如一辆车、一套房、一只宠物,它们的共性即都是某种消费的产物。刻意制造的欲求与欲求的快速满足会让人失去安全感。而刻意制造的欲求和欲求的快速满足就像一个神话,比如成功、名誉以及博学的获得。

福赛尔在《恶俗》中写道:“一旦你坚持认为掺了假的面包肯定比任何其他面包都好时,那就是变成了恶俗。的确,恶俗是一种商业欺诈时代专有的现象——当然,也是众人身上某种特殊的‘就是要相信的意愿’造成的。”

当“安全感”成了一种人人都必须食用的掺了假的面包的时候,成了一种人人都认为自己必然需要某种统一的“安全感”的时候,这种统一的意志便成为一种不安全的开始。一个不安全的假设——不安全的灵魂需要拯救,不安全的灵魂需要安慰,不安全的灵魂需要保护者,不安全的灵魂需要上帝——总期待这世界会有全知全能的谁来拯救这颗不安全的灵魂。但是实际上,哪里会有什么统一的“安全感”?哪里会有什么全知全能的谁呢?

似乎到这里为止,所谓确实和不确定与安全感并无完全的因果关联。至少这是确定了。与其说安全感是什么,倒不如说安全感不是什么,因为至少减少了一种某物“是”的可能性。最后,即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尊重各不相同的不安全感,寻找各自不同的安全感,这或许不是最大的安全感,但应该会是一种并不算坏的安全感。

猜你喜欢

欲求不安全感鱼缸
本期导读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清华与古厚
家里的小鱼缸
不安全感:追溯简易房与避难所
清华与古厚
变化的时代与表达的欲求——从阿来《空山》中的文体试验论起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述评
在不安全感和诸多漏洞之间养生谜中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