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学困生的“六多”教育策略

2015-03-01广西浦北县教研室535300罗星辉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家校行为习惯学困生

广西浦北县教研室(535300) 罗星辉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的学习者来说,学困生由于基础和思想、家庭教育等原因,导致他们学习有障碍、有难度。对学困生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转变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认为,要转变学困生,就要实施“六多”教育策略。

第一,多了解。

首先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判断该学生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学困生,如是知识缺陷型、能力缺陷的学困生,还是动力缺陷的学困生;其次,了解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如是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方法的原因,还是自己懒惰

的原因等;再次,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建立学困生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以前我教过一个学生,他的智力超强,但父母的离异对他打击太大,造成个性偏激,恶意搞破坏。我深入了解后,开异他说:“父母已经是不幸的一对,你不能再成为不幸的一个了!”该学生听了我的话,说:“老师,以前我的成绩很好,我看不惯他们赌博输了,就拿我出气。”于是,我鼓励他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之后,该学生不断改变了,逐渐学会自爱、自强。

第二,多关注。

学困生往往被忽视。我观察过一些学困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考试就不及格,不敢开口读书,因为成绩差,教师不愿意、不喜欢接近这些学生,这些学生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心,失去了做人的自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如上课时多让他们发言,哪怕是别

人已回答了的问题,逐渐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优先提问学困生,优先批改和展示他们的作业、作品,让他们在学习、集体中找回自信,敢于发表意见和开口读书,大胆展示自我。

第三,多引导。

学困生在学习上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教师首先要不厌其烦地分析学困生不会做的原因。如是题目要求看不懂,还是文章的内容看不明白;是知识储存不够,还是懒得动脑想等。然后教师就要对“症”施教,给学生架设克服困难的梯子,扶着学生上墙,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并鼓励他们“学习并不难,只要努力、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学生在学习上除了努力外,还要讲究学习方法。在学困生的群体里,我进行调查后发现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有的学困生也为此做过努力,但成绩就是跟不上其他的学生。除了智力发展快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习方法。中国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就是强调教师对每个学生施以不同的教法。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学习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是否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负责,就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引导,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第四,多联系。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绝大部分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一个人,最关键的就要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所以除了在学校的教育监管外,教师还要多与学困生的家长联系,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情况,形成家校联合教育模式。现在往往出现一种不良的教育情况,即5+2=0的现象,是说学生在校五天的教育,回到家里两个小时就会抵消完。所以家校联合,共同关注,共同监管,学困生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多鼓励。

学困生不合群,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因此,我们教学时应以多鼓励他们为主,哪怕他们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予给表扬与鼓励。对待学困生,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亮点,及时表扬,看到他们进步,为他们喝彩。同时,也看到他们失败,我们要婉转指出原因,鼓励他们从新再来,直到成功为止。在回答问题时,尽管学困生答得不完整、有欠缺,也不能讽刺他、挖苦他们,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在考试失利时,教师要写一句鼓励的话:“这次能考这么多分,说明你付出了努力,相信你下次能考得更好!”

第六,多坚持。

学生的性格不稳定,心理脆弱,受挫能力比较差,教师要有恒心,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坚持不懈,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学习上暂时有障碍,暂时比不上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教育上要对学困生多了解、多关注、多引导、多联系、多鼓励、多坚持,就可以转变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家校行为习惯学困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