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015-03-01江苏徐州市青年路小学221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滑石粉洗洁精硬币

江苏徐州市青年路小学(221000) 刘 荧

杨振宁曾经指出:“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他们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一是教师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所有问题都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的等现象。二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如何提问的有效指导,导致学生不会提问或提出的问题常常与主题无关,导致问题太大、太开放。三是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提问,只是形式上给学生话语权,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那么,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策略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

在一节课的开头,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创设各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积极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案例1:魔术探秘

教师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可以用一枚一元硬币和一个陶瓷水杯给学生变一个小魔术。教师把硬币放入水杯中,一反手,水杯口朝下,硬币被倒了出来,再次把硬币放入水杯中,说声“走”,当杯口再次朝下时,硬币没有被倒出来,不见了。

通过魔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个不能不问的情景,学生的脑海里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硬币去哪了?硬币还在杯子里面吗?这个魔术和磁铁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的话,磁铁又藏在哪呢……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案例2:情境小故事

教学《淀粉的踪迹》一课时,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入教学:“同学们,今天奇奇小朋友的一家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上午奇奇正屋里看书,正在做饭的妈妈喊:‘奇奇,妈妈炒菜用的淀粉没了,快去帮妈妈买一袋。’奇奇刚要出门,又听见正在刷墙的爸爸喊:‘奇奇,爸爸刷墙用的滑石粉快用完了,快去帮爸爸买一袋。’当奇奇买来淀粉和滑石粉时,麻烦却来了,由于滑石粉和淀粉的包装相同,重量也一样,奇奇一家都分不清哪是淀粉,哪个滑石粉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帮他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脑海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淀粉和滑石粉这两种物质,用肉眼可以辨别出它们的不同吗?它们的气味相同吗?用闻的方法可以辨别吗?淀粉可以吃,滑石粉呢?可以尝出它们的区别吗……课堂上生动有趣的生活故事,再配上色彩鲜艳的微课视频,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的欲望。

策略二:方法指导,让学生有问会提

案例1:在观察比较中提问

在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对水、食用油、洗洁精这三种会流动的液体产生了疑问:它们都会流动,流动的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个流得更快些呢?通过再次的观察和比较,学生又发现了这三种液体的区别:食用油最轻,它可以浮在水上;水又比洗洁精轻,洗洁精倒入水中是沉入水底的。因此,有学生推测:食用油流速第一快,水第二快,洗洁精最慢。“你们的推测对吗?液体流动的速度与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通过观察,还有学生发现:三种液体中,洗洁精最黏稠,食用油第二,黏性最低的是水。又有学生推测:水流速第一快、食用油第二、洗洁精的流速最慢。“那么,液体流动的速度与它的黏稠度有关系吗?”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比较中做出大胆的推测,并产生新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探究,从而揭开科学的奥秘。

案例2:在实验操作中提问

在学习《它们吸水吗?》一课中,比较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等材料哪种容易吸水。学生分别选择了一种材料,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分别滴一滴水。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在这四种材料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纸,其次是木头,吸水能力最差的是金属片和塑料片。面对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一结论,不禁有学生问:为什么纸的吸水能力这么强?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吸去的水又到哪里去了?

通过再次对纸采用折、撕、揉等进行观察后,学生发现,原来纸是由一些细小的纤维组成的,而且纤维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正是这些空隙使得纸的吸水能力变强了。“那么,组成纸的纤维又是怎样的呢?怎样才能清晰地看到呢?”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杯子、水和筷子,学生把餐巾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使纸分解成一根根细小的纤维。“这些纤维又是用什么制造出来的呢?杯中的这些细小的纤维还能再造成一张纸吗?”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的设计、验证的方案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三:课后延伸,让学生有问善提

案例1:透过实验现象引发问题

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通过实验,学生理解到热在物体中是通过热传导,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温度较低部分。然而,在课的最后,教师在烧瓶里面放了一条金鱼,用酒精灯对烧瓶颈部的水进行加热。学生发现当瓶颈部的水已经烧开冒泡时,瓶底处的金鱼却还是欢快地游动着,这是怎么回事?课堂最后的这个实验和前面的实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不禁思考:热在物体中不是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温度较低部分的吗?为什么瓶颈的水都被烧开了,金鱼还活着……

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教育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应“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

案例2:开展实践活动引发问题

在教学《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种植凤仙花,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与同伴交流种植凤仙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许多问题: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怎么不一样?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应当引导小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再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探究。

探究活动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学生亲身经历而展开的,这样容易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策略四:及时评价,让学生有问乐提

“为什么地球会发生地震?”“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世界上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学生因求知而好学,对宇宙充满疑问,无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浅薄、幼稚或者荒谬的,教师都应当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态度,正视他们的提问,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不能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嘲笑、批评。教师更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的想法,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然又回到“以教师为主体”的老路上。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鉴赏有别、评价有度,使学生体会到提问的乐趣和学习、思考的快乐。

总之,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的乐趣!

猜你喜欢

滑石粉洗洁精硬币
趣探家用洗洁精的酸碱度
PP/EPDM/滑石粉三元体系的增韧机理研究
洗碗、洗果蔬,哪款洗洁精更温和有效?
硬币巧入盘
不翼而飞的硬币
滑石粉烫制刺猬皮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制定
滑石粉颗粒尺寸与预絮聚在提高纸张性能中所起的作用
硬币
天然及改性滑石粉对树脂的吸附
生活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