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导入新课

2015-03-01广西桂平市蒙圩镇官桥中心小学537222梁世兰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兄弟俩扑克牌心理特点

广西桂平市蒙圩镇官桥中心小学(537222) 梁世兰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良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新课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融于一体,通过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闹钟铃声,然后问:“这是什么声音?”在学生回答后,我再提问:“小朋友们想认识钟表吗?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钟表后,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与这些钟表交朋友,设计出更漂亮、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自然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创设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绝佳方式。

二、设计游戏,激发求知

课堂教学中,利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学中设计游戏导入新课,既能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的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教学“10的分与合”时,我和学生玩扑克牌游戏,先给每组学生发一些扑克牌(数字是1~9),再让学生随意拿出一张扑克牌,我随即用很快的速度也拿出一张牌和学生的牌组成10,而且我每次都能拿对。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急切地想探究其中的奥秘。于是,我说道:“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会知道其中的原因了。”……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我轻松地引出了教学的课题,学生也很快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利用故事,丰富联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和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熊兄弟俩到森林找食物,开始时找到4个苹果,兄弟俩每人分得2个。后来又找到了2个苹果,兄弟俩每人分得1个。最后只找到一个苹果,这时兄弟俩傻眼了,该怎样分呢?”……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四、比赛竞争,引导探究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鼓励学生,使他们进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时,我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两组题:第一组题,25×32、125×24、99×99;第二组题,25×4×8、125×8×3、99×100-99×1。然后让男生做第一组题,女生做第二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当我宣布女生做得又对又快时,男生不服气地说:“第二组题的数能口算,第一组题的数不能口算,不公平。”我及时抓住契机进行引导:“你们想不想把第一组题变成能口算的题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题的速算。”……如此的导入,能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合作竞争的习惯。

五、设置悬念,发展思维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学“第几”时,我提出问题:“今天我们班举行花卉展,有粉红的、淡绿的、黄色的、紫色的花,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盆花,但我只知道,从左向右数,菊花是第六盆,从右向左数是第五盆。你知道共有多少盆花吗?”这时学生由疑问产生了好奇,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我指出:“等你们学习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生不太注意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教师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做到导之有序、导之有法、导之有理、导之有度。另外,有时几种方法融合导入新课,会使课堂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兄弟俩扑克牌心理特点
兄弟俩
巧算扑克牌
混乱的扑克牌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算扑克牌的张数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喜欢学数学的兄弟俩
米和厘米兄弟俩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