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上阅读的翅膀 放飞写作的梦想

2015-03-01广西岑溪市第二小学543200覃并彦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读后感课文

广西岑溪市第二小学(543200) 覃并彦

阅读和写作息息相关。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吸收,不仅仅是材料本身的积累,也可以吸收有益的思想见解,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使自己对文章的立意或对问题的见解更有深度。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并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形成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放飞写作的梦想。

一、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阅读积累

很多学生讨厌作文,怕作文,是因为写作文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甚至有时明明有一种切身的感受,却找不到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和写作素材储备缺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阅读积累,提高写作能力呢?

第一,多读教材,读好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将积累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要让学生多读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非常好的范文。这些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首尾详略都恰到好处,尤其是名家名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辞优美,疏密有致。因此,让学生朗读课文,应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和贴切,而且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意会文中的思想情感。如朗读《燕子》时,学生不仅读出燕子的活泼可爱,还通过“唧的一声”“沾”等词的妙用,体会燕子飞行的轻巧活泼。对教材中好的段落和篇章,教师要求学生在感情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变为自己的积累,这样就为以后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点拨写作方法和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加强朗读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方面的点拨。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应该指导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文章开头、过渡、结尾的写作方法;运用对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写作技巧;心理描写、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手法。教师还要在阅读中渗透对语言文字感受的丰富性和敏锐性的训练,如通过增删、换词、调换词序的比较和扩缩句训练、改句训练,用成语、用修辞法造句训练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提高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猫》文中:“它会在我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我的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你读懂‘小梅花’是指什么了吗?”学生读懂后换词比较:“如果我们把原句中的‘小梅花’一词直接改成‘小猫脚印’好吗?为什么不好?”从词句比较中学生就体会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体会到了“拟人”修辞法运用的好处。

第三,进行阅读链接,扩大阅读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把课文看成是一个开展课外阅读的生长点,以教材这个点进行阅读链接,扩大阅读的面,把精读课文和广泛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初读及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熟读课文后,让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如教学《卡罗纳》一课,教师推荐《爱的教育》这部日记体儿童小说让学生阅读,学生自然就对这本名著有了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成长的书刊,如《少年报》《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阅读素材》等,课外阅读课上,指点他们自己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然后,定期让学生互相交换,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书,最喜欢的人物以及最感兴趣的事件等。学生阅读量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作就得心应手。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做记号的习惯。对阅读材料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或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二是摘词句的习惯。将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录下来,或将精彩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笔记本上,还可以通过归类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教师坚持每周一查,定期交流评比,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借鉴,收益颇多。

二、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积累,进行习作训练,放飞写作的梦想

学生广泛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积累语言、材料信息。教师应在学生积累的同时及时引导学习运用,使学生真正把学到的作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完成由读到写的方法有很多,但以下几项训练是很有必要进行的。

第一,仿写。老舍先生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低年级学生按照按“例句+仿写”的形式,把句子写准确、具体和生动。中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的多种方法去仿写一段话。高年级学生要抓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方法进行分项仿写。如《落花生》一课“由花生的朴实联想到做人”,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议论抒情等方法进行小练笔。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范文对优等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扩展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中等生的帮助也很大,他们能从中学习谋篇布局、组织材料等方法;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范文是他们的例子,他们照着这个模式就可以写出不同的、新的作文。

第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想是学生的练笔和思维过程,也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及主题,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写读后感能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给学生提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把书本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并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积累学习经验。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或就着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如教学《乌塔》一课后,我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学生由乌塔的独立自主,联想到自己事事须依赖父母的表现,写出了自己的惭愧和向乌塔学习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从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主、自立方面来谈感受。读后感写好后,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习作,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作文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第三,勤写日记。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和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及培养恒心。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大量阅读,插上阅读的翅膀;在习作中将阅读积累的词汇、语言,写法和技巧跟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慢慢地学生写作的灵感就会在脑子中不断跳跃,笔下自然会信手拈来,妙语连珠,达到放飞写作的梦想。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读后感课文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