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舍的文笔特色

2015-03-01李瑞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5期
关键词:文笔烈日老舍

李瑞江

(长沙市长郡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0)

浅谈老舍的文笔特色

李瑞江

(长沙市长郡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0)

老舍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他强调一个作家不仅要能够将语言与情感有效的结合,同时还要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老舍还倡导只有从生活中凝练语言,才能够找到语言的根。而老舍本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以此为下笔的标准,所以老舍的文笔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老舍的文笔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老舍 文笔特点 分析

老舍的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写作方面,通过多年的写作经验积累,老舍的文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老舍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写作的文笔要如风筝一样,能够飞起来,而不能在地上趴伏,从老舍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文笔“飞起来”的感觉。他运用简单的语言活化了景物和场面,给文章增添了活力,同时老舍的文笔也非常注重音节美,使语言充满节奏感。

一、老舍文笔的飞动性

老舍强调文笔的飞动性,实则是要求写作的文笔要“活”,能够描述出景物、场景、人物心理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刻画,这样才能够利用文字将整个场景展现出来,描述出事物的发展动态。同时通过文章前后的关联性也能够突出场景的变化,增添文章的生动性。所以在读老舍的文章时,我们犹如在欣赏一幅会动的工笔画。

文笔的飞动性不仅通过对比和变化来展现,还需要能够对文章的结构、情节等进行合理的调配,将所有的事物和情节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比如,老舍在描写烈日时,没有直接写烈日的炎热程度,甚至没有对烈日进行正面描写,而是直接写成了“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通过“烧”、“砖窑”等词汇来展现烈日。又如,在描写暴雨的过程中,没有对雨具体的状态进行描述来展现暴雨的程度,而是直接写成“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这几句描述中,“几分钟”突出了时间的短暂性,而天地已经分不开,则表现出雨量大的程度,“几个”“大雨点”“砸”这几个词则表现出雨点大的程度,简短的两句话就将暴雨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留着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1]。

二、老舍文笔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从老舍的作品分析来看,老舍比较善于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而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其作品增添了活力。老舍在描述天气、风、植物都等是将其进行拟人化,比如“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我们能够想象出风卷雨滴乱刮乱撞的样子,赋予了自然一种灵性的气质。同时老舍在描述细节的过程中也非常善于应用夸张的手法,比如“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夸张的描述,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将读者曾经经历过的、感受过的情景传神的表现出来,使人读后如同亲身感受。

三、老舍文笔的字斟句酌

老舍的文章简单易懂,没有复杂的句式以及华丽的辞藻,所以在读老舍的文章时,会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文章中的很多描述都是我们日常所经历过的和能够接受的,老舍在谈及关于其文章通俗易懂性时,也曾说过,“大家在读我的文章时,觉得特别容易懂,所以认为我写的时候也应该是非常轻松的,但是其实不然,为了使文章能够达到通俗易懂的程度,每一个词、一个句,我都需要仔细推敲”。所以说老舍在写作时是字斟句酌的。可以说老舍的对字句的要求犹如白居易,白居易为了使他的诗能够使百姓明白,老少皆懂,在每次写完诗后都读给树下乘凉的老妇人听,以此来判断其诗意的通俗易懂性。老舍的创作虽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但是其字斟句酌的苦心也可见一斑,比如老舍在描写柳树时,对柳树的树枝、树条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不会错过每一寸地方,不会忽视每一个细小的细节。在描写烈日过后,暴雨来袭前,老舍描写到“人们都攥着蒲扇遮着头”,而此处蒲扇的描写正是为了呼应前文的炎热,虽然文章已经有了转折,但是其仍没有忘记对细节的描述。所以说老舍对字句的要求极为精准和严格。

四、老舍文笔的音节美

因为老舍的文章白话文性比较强,为了使文章不呆板生涩,而更为亲切、朗朗上口,老舍特别注意其文章中的语句,在语句结构上灵活的运用平仄的格式,并利用声调的高低、长短变化来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老舍也曾经说过,他写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每个字的意思,同时还要考虑到字的发音,这样的文章在读起来会有一种叮当作响的感觉,使大家不仅愿意念,更愿意听[2]。汉语本身就具有声调上的变化,这是汉语与其他国家语言的区别也是语言艺术美感的优势,老舍在其文笔下通过对声调高低升降以及平仄相间的形式,将文字变成一篇优美的乐章。

结语

综上所述,老舍被评为我国现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不仅因为其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影响力,还与其对文章的苛刻性以及对文笔的高要求有关。老舍在写作的过程中文笔活跃飞动,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同时老舍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 法,将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平凡的事物夸张化,从而使描述的画面更为立体生动;此外老舍对文字的要求极为苛刻,希望能够做到所有的人都懂,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字字推敲;而且他对语言的韵律也有极高的要求,所以他的文章不仅意义深远,更具有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感。

[1]夏宇继.杰出的平民作家老舍[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4-47.

[2]舒乙.老舍文学与主流的逆反[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1):20-27.

猜你喜欢

文笔烈日老舍
北平的秋
流年似水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烈日下的坚守
烈日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老舍的求婚
疯狂编辑部之烈日消暑法
烈日下的浪漫新颂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