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3-01张培卫孟飞飞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建设

张培卫 孟飞飞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培卫1孟飞飞2

(1.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18;2.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关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概念、范畴、管理方法及建设模式等诸多问题都未能达成统一认识,实施效果也不甚理想,形式大于内容,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发展困境。探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并就这些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构想,以期能够给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大学生;诚信档案;研究现状

2003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共建大学生诚信档案,首次为上海大学的25名学生建立了诚信档案,正式启动国内首个大学生信用档案体系建设[1]。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从启动之初到现在,在内容上已经由单一的助学贷款偿还情况发展到涉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诚信记录,在适用区域上已经由单一省市发展到全国范围内的部分高校。在社会影响层面,人们期待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规范运行和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生成,同时也能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诚信理念的提升和诚信氛围的营造,并以此为基础在全社会推广普及,建立起全民诚信档案和社会诚信体系,点亮全社会的信用之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学生诚信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有关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问题的文章常见于各种报刊杂志。但是,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关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概念、范畴、管理方法及建设模式等诸多问题都未能达成统一认识,实施效果也不甚理想,形式大于内容,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发展困境。本文拟在研究各方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现状,探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并就这些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构想,以期能够给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现状

“诚信”问题的研究,在东西方学术界皆非冷门。西方学术界自罗马时期就开始从法律的角度关注“诚信”。古罗马学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只是契约(合同)法中对不周全严密的合同条款的一种法律补救方法,起着补充契约条款不足的作用[2]。”到近现代,许多学者更是采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来研究诚信问题。如1998年,美籍日裔学者弗兰西斯·福山的《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独辟蹊径地从社会拥有的共同伦理道德规范的程度来审视各国的经济社会,透彻入理。亚当·B·赛里格曼的《信任与公民社会》认为信任是协调公民社会内在紧张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信任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体现着对他人作为自由个人的自由承认[3]。

在我国学术界,尤其是近几年,诚信是许多学者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少学者对诚信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06年,黄敬林在《政府诚信与诚信政府》一文中,从两方面阐述了诚信政府与政府诚信的内在区别与联系,他指出两者都是政府诚信的高级形态,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实现诚信政府及其理性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兴旺,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2008年,赵普庆等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和目前社会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呼吁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诚信教育长效机制[5]。2011年,狄成杰等在咸宁学院学报上刊文,指出要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自律机制的构建,发挥大学生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在动力,让诚信思想自主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6]。2015年,王守杰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当代中国在转型社会中的诚信文化,发展现代诚信理念,是公民社会自我训练的漫长过程,需要政府切实转变职能,需要公民社会的自治发育,更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点滴努力[7]。

伴随着学术界对诚信问题的研究热潮,对诚信主体的研究也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有学者从个人信用角度出发,结合档案建立的一般原则探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如2002年,陈宇的《信用档案与信用档案工作》系统的介绍了信用档案和信用档案的建立[8]。2006年,邓维康的《浅议我国信用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信用档案的重要性,并对我国具体建立信用档案模式提出了设想[9]。2015年,尹闯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治理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构建作者信用档案的设想[10]。

在对诚信主体研究的文章中,从档案学角度对大学生这一诚信主体的研究正日益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档案管理学界。崔光霞从档案构建的可行性及特点出发研究此类问题,提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要求[11]。刘德亮从诚信档案建设与大学生隐私权保护冲突来研究此类问题,指出我们应应合法合理规定大学生诚信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各方面,以有效保护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权[12]。谢庆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提出了思考[13]。宋蕴堃从为了更好服务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论述了怎样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14]。闫彩红以CKNI收录的45篇有关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文献为依据,从研究的视角和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两方面总结了当前大学生诚信档案研究的现状,从综述可知,目前就目前就大学生诚信档案理论研究的论文较多,应用研究的论文较少[15]。

2014年3月13日,贵州省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贵州师范学院逸夫楼演播厅举行,试点建设工作将在贵州省属高校进行。贵州省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将运用“行政主导、统筹规划、校方管理、学生使用、三方共建、社会联动”的构建模式,学校和学生分别为诚信档案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第三方机构提供技术支持。2015年3月,广东上下五千年资信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省省属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诚信档案,首次为贵州省属高校在校生建立了诚信档案。

总体而言,以上研究者都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进行了积极而具有理论价值的探索。在这些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中,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不乏有新的举措,不过即便如此,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疑难之处。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难点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失信状况严重,给高校诚信档案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根据相关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当今大学生诚信度堪忧[16]。大学生失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无论是学校的期末考试,还是社会上用人单位的各种招考录用考试,考试作弊一直都屡禁不止。作弊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如偷瞄别人试卷、携带纸条、借助高科技作弊器等。第二,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让本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子女顺利完成大学阶段学业为目的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少数不讲信用的学生抹上了一层难以治愈阴影。第三,大学生虚伪包装误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些学生为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工作,耍小聪明,夸大事实,虚造荣誉证书,编造社会实践经验等等。第四,大学生合同契约观念不强。大学生中任意变更、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履行就业协议的情况更是突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2002年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签约与违约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当中,16.3%的毕业生有过违约行为。第五,网络道德失范。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有些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盗用他人的账号密码,非法进入他人的程序,随便下载他人文件,抄袭他人论文,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甚至搞欺骗活动等。

大学生失信现象越来越多,涉及诸多方面。这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而言,在大学生失信现象屡屡发生的前提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有如下难点:

第一,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内容与现实情况的匹配存在问题。一般诚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档主体的诚信承诺书、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品德状况、经济状况、健康情况、信用记录、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由于大学生失信现象出现在诸多领域涉及诸多内容,以往单一的或者简单的条目及框架已经不能够充分收集立档对象的内容,无法真正发挥档案所起的作用。如何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实情况的档案要项,充分发挥档案对大学生的提醒和制约作用,使大学生珍惜自我、尊重自我、警醒自我,从而避免失信,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成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点。

第二,内容收集难度大。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丰富,其涵盖了学生家庭、日常生活、学习、经济、就业等多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收集主要通过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家庭所在地相关部门、银行、用人单位等机构进行收集,来源十分广泛。其中,来源于校内的资料较易收集,但来源于校外的资料就很难收集齐全且难以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经费问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难题。要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对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的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来说,精力和经费的双重困难使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举步维艰。

第三,信息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对社会征信进行监管,诚信档案的管理活动存在很大主观性,甚至有可能由于权力或利益的驱使而有失诚信档案的公平与安全。在这种没有法律依据的环境下,无论是征信对象的学生本人还是利用诚信产品的用人单位,都对信息的安全与真实存性有疑问,它会直接影响诚信产品的公信力。可能正是考虑到这个原因,大部分高校都很慎重地未将诚信档案纳入学生个人档案中,而仅仅作为学生在校诚信教育的一部分,更多的对学生起一种督促和约束的作用,客观上又限制了诚信档案作用的发挥。

第四,在当前大学生失信状况严重的现实前提下,大学生诚信档案越来越难发挥最大作用。诚信档案建设的目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为了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诚信档案可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使学生处于公平竞争状态。诚信档案还可从制度上牢固树立大学生诚信意识,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然而,由于大学生失信状况严重,常常有失信行为发生,处处有不诚信的新闻出现,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不好的群体性暗示。即便是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制度,也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社会诚信的缺失,使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面对的形势严峻。在当代中国,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良的社会习气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失信现象刺激高校学生形成回避责任、投机取巧的集体潜意识,从而制约高校诚信档案作用的发挥。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潜意识是社会要求其成员压抑的心理结构。深层潜意识及其解释可以追溯到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潜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奇妙的象征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17]。”共有的社会潜意识是任何社会的社会成员都会有。社会潜意识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进行制约和压抑,它存留于意识之内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某些思想感情,排斥于意识之外的是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感情。

潜意识是一种与理性相对存在的本能,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动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潜意识对自身的影响,但事实上它却在意识的另一个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就诚信而言,一旦社会潜意识中造成非诚信的因素较多,出现非诚信的现象且得到认可的案例过多,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的批判的力度不够,同时对于这种现象社会的反对程度不同的时候,非诚信现象就会得到社会认同,个人的潜意识就会追随这种社会认同,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自觉的按照非诚信的要求和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行为,从而造成不诚信的现实。然而,一旦这种集体意识以惯性的形式体现,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逐渐失去准则,诚信体系即便是建设完善及符合现实的制度,也毫无裨益。从价值层面而言,这正是束缚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进行艰苦的理论探索和长期的实践研究。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才能把握住理论建设的难点,从而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只有进行不断的实践研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推动整个社会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发展。

[1]张培卫,陈明兵,孟飞飞.国内外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成功经验及对贵州省高校的启示[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6):76-79.

[2]王勇升.经济发展的文化视角[J].社会科学动态,1999(3):26.

[3]陈家刚译.信任与公民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50-57.

[4]黄敬林.政府诚信与诚信政府[J].经纪人学报,2006(3):46-49.

[5]赵普庆,惠安堂,郑伟.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J].中国林业教育,2008(5):41-43.

[6]狄成杰,李艳敏,刘震.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12):143-145.

[7]王守杰.转型社会诚信文化的社会学分析[J].河北学刊,2015(2):145-149.

[8]陈宇.信用档案与信用档案工作[J].中国档案,2002(4):5-6.

[9]邓维康,任小梅,沈宣.浅议我国信用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J].档案与建设,2006:20-22.

[10]尹闯,黎贞崇.基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构建作者信用档案的设想 [J].编辑学报,2015(1):50-52.

[11]崔光霞,杜春华,陆相萍等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3):45-47.

[12]刘德亮.大学生诚信档案与其隐私权保护冲突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12):120-121.

[13]谢庆良.对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社会学思考[J].档案与建设,2006(10):49-50.

[14]宋蕴堃,包晓海,张玉兰.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体系,服务高效思想道德建设[J].兰台世界,2007(9):13-14.

[15]闫彩红.近十年大学生诚信档案研究综述[J].理论研究,2009(20):126-127.

[16]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2004(76):108-112.

[17]高觉敷.西方心理学史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Honesty and Credit Archives Construction

ZHANG Pei-wei MENG Fei-fei
(1.Guizhou Normal Umversity,Guizhou Guiyang550018,China;2.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zhou Xingyi562400,China)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archives construction starts late in our country,is still at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stage,about the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archives,categories,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and many other problems are unable to reach a unified understanding,the effect is not very ideal,form is more than content,facing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that nots allow to ignore.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literature,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archives construction research discusses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of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archives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on these difficulties,in order to be able to provide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archives construction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collegestudents;credit archive;research status

1009—0673(2015)02—0083—04

G645

A

2015—02—15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FDY001)。

张培卫(1988— ),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韩继伟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