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01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学田慧明

学苑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导图物理思维

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学 田慧明

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人们的各种生产实践中,学习好物理不仅仅是应试需求,更是学生认知世界的有力“法宝”,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物理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物理公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对于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思维很难实现即时转变,特别是在八年级上下册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常常因发散性思维不足而跟不上教学思路,学习心态就会出现偏差,进而陷入恶性学习循环中。针对这种情况,可将思维导图法引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以其灵活性、变通性实现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引导,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一、示范引导,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展示、讲解思维导图为初始过程,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导图,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感受其应用价值才是目标,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意识思维的积极引导与培养。例如,八年级物理课堂伊始,教师可展示如图1所示的八年级物理整体思维导图,涵盖了声、光、电三大物理知识部分,从导图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部分所占的知识比重与主要知识点,从而对整体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而在之后每一章节学习中,教师可展示此图的不同部分,让学生根据近期所学知识,对这一部分导图进行细化与延伸,从中感受到制作思维导图的乐趣。

图1 八年级物理整体思维导图

在学生制作导图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应对其进行有利指导,促使其掌握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将空白的纸页想象成人的大脑,即将呈现的知识体系犹如一条条神经,向四周延伸,获取各种感觉,在绘图过程中,尽量使用直观图形加关键词的方式,避免过多文字描述,丰富学生记忆组块的内容,缩短学生记忆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优秀的图形比得过上千个文字,图形对于记忆与发散思维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右脑的潜能;图形可采用多种颜色,如光学部分学习中,将光现象、定理、规律、应用等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呈现,为思维导图增加鲜活性与生命力,不仅有利于日后翻看查阅,也将为发散性思维发展画龙点睛;而不同图形之间的连接也可更多地采用曲线,增加画面的丰富性,正如神经的延伸是曲折的一般,思维导图也并非直线型,应该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木,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学生会对思维导图产生浓厚兴趣并掌握绘制方法,是其成功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安排把握。

二、局部化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适当的示范引导工作之后,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难,由基础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对学生加以训练。开始时,可让学生就某一章节内容的思维导图进行填补的方式记笔记,如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师展示核心即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物质常见的状态及其转化方向,并给出某一个物态的延伸分支画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填上关键词,让学生以此物态变化导图为例,模仿绘制出另外两个物态的导图,教师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从模仿开始,学生的能力将逐步获得提升,而思维导图内在的规范性与结构特性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画法后,在每节的新课教学中可以利用描绘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和知识小结;在单元复习课上,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展示本单元所有的思维导图,通过交流和讨论,完善各自的思维导图,并共同绘制出单元的导图;期末复习时,每个小组展示各单元的导图,相互启发找出每单元的内在联系,共同绘制全册书的导图,学生利用这种学习和复习方式,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起新旧知识体系,形成较为形象的思维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很好地把握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另外,也可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如九年级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小结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关于电路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基本概念?每一个概念的意义、单位是怎样的?这些概念间可通过什么方式相互联系起来?这些关联定律的适用条件又是如何界定的?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脑海中会展开一张思维网络,将其表达出来就会形成一幅生动的思维导图,而针对于小班教学的情况,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问题设置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更进一步时,教师便可采用规定导图模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初三总复习时,规定思维导图采用圆形辐射结构,任选初中物理力学、电学、声学、热学、光学五个部分的一个部分通过自身的想象与加工,相同的导图结构却能表达完全不同的内容,学生从中既可感受到发散性思维的快乐,又可以体会到成就感,学习动机更为成熟,将会对学生今后学习发展大有裨益。

三、碎片拼接,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生仍处于思维形成阶段,整体性思维意识有待发展,面对所学知识,大多数学生选择将其分成若干模块加以记忆,这对于概念区分有一定作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割裂了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与类比学习,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碎片式拼接练习,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加以整合,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采取卡片记录的方式,在每一节内容学习之后,学生都将自己在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记录,包括关键字与连接提示,而在进行单元总结或某一模块物理知识总结时,学生将之前记录的零散卡片重新拿出,对其进行科学组合,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思维导图,这种方式在力的学习与电磁部分尤为适用,这两部分内容知识点繁多,内容又比较重要,学生很难把握重点,而通过卡片组合导图的方式,学生可以有效挖掘到这些分散的概念、定理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类似地,教师也可在总结时给出一些知识卡片,其中包含有效点与无效信息,让学生从中筛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小组内交流意见构建思维导图。同时锻炼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同时,不同学生的理解重点又有所差异,通过拼得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有偏差出现,便于进行针对性指导,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合作交流,实现思维碰撞

小班化教学的一个显著优势便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在讨论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实现思维的飞跃。合作交流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具有一定深度的基础上展开,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组内成员集中坐在一起,教师给出某一主题,学生经过讨论将其分解,合理配置给组内成员,每一个成员负责部分导图的绘制任务,而后将各个分解的部分进行组合。例如声现象总结时,可将其分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部分,这种情况下,每组以4至5人为宜。待导图完成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进行介绍,对导图的设计思路、关键词及之间联系进行阐述,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不同学生之间思考方式的融合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开启一片新天地,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深化理解,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良好合作意识的形成。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高效灵活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迸发灵感。但其应用过程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断进行积极引导,以合理的示范带领学生认知,以科学的进度安排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多一份乐趣,多一份创新。

[1]刘益.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3)

[2]冯冠平.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12)

[3]胡艺文、吴迪、陈绍东.教学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块建构研究[J].科技广场.2011(07)

猜你喜欢

导图物理思维
只因是物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