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上桑》教学设计

2015-03-01谭莲林

亚太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罗敷杨玉环语段

文/谭莲林

《陌上桑》教学设计

文/谭莲林

一、导入课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也有很多值得探讨学习的地方。今天,我们除了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来探讨一种常见常用的描写方法。

二、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生难字词注音

东南隅(yú) 倭(wǒ)堕髻 上襦(rú)

捋髭须(lǚ) 踟蹰(chíchú) 帩头(qiào)

2、重点字词翻译

(1)但坐观罗敷 但:只是 坐:因为

(2)罗敷年几何 几何:多少

(3)使君谢罗敷 谢:请问

(4)宁可共载不 不:通“否”,吗

(5)皆言夫婿殊 殊:不一般,这里指人才出众

3、翻译全文(小组代表按段落依次翻译)

4、朗读全文

三、研读课文

1、罗敷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美

2、罗敷的美,美在哪?请根据原文进行分析。

3、齐读“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两段文字都在刻画罗敷的美,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明确: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

过渡:对于直接描写,同学们很熟悉,而对于侧面描写,有些同学还有些陌生,接下来我们具体讲讲什么叫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四、鉴赏侧面描写

1、再读“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具体分析烘托罗敷美貌的方法。

明确: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来烘托罗敷的美。

(板书:罗敷——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2、文段鉴赏:请看下面几段文字,想一想,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

语段一: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

……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小仲马《茶花女》

(板书:茶花女——观众、演员)

语段二: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别号,在附近流传开来。

(板书:西施——沉鱼)

语段三: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到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由此得来。

(板书:贵妃——羞花)

明确:侧面描写

3、这几个语段,都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美,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

明确: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手法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以人衬人,即通过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描绘人物。二是以物衬人,即通过描绘事物的情态来展现人物特点。

所以,侧面描写就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其他人物、事物的刻画、渲染,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五、回归课本

本文通过正面描写已经表现了罗敷的美,为何还要用侧面描写?(学生相互讨论)

明确:侧面描写的作用:

1、对正面描写的补充

2、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3、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明白:刻画人物形象,除直接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人或具体的某种事物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多加留意这样的手法,在写作时能有意识的加强训练。

七、板书设计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罗敷杨玉环语段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陌上桑
桑劫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