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后的学业适应状况分析

2015-03-01王君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平均分学分学业

文/王君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后的学业适应状况分析

文/王君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及专业需求的不断改变,大学生中有转专业意愿的比例也在逐步升高,各高校也适当地调整了转专业的限制,以使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但转专业后学生对新专业的适应性如何,是否达到了人尽其才,针对这方面的后续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学业方面,通过对转专业学生转专业前后成绩的变化差异,对转专业学生的学业适应状况作出分析,从而对优化本校转专业体制,使转专业政策更加合理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转专业;学业适应状况;成绩差异分析

1.引言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无疑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现象日益普遍,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无兴趣的学生,在规定的条件内都有重新选择就读其他专业的机会,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可以弥补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盲目和无从,及时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对个人及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转专业制度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革新和进步,也是更加尊重大学生主体精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的体现。这对高校教育和管理,对大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转专业是一次机会,但仍需要学生做好准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新专业情况的了解过于片面,大多是道听途说,对该专业的预想过于完美。实际上转专业过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有些学生很快就会对新转入的专业失望,甚至可能中途放弃。更容易为人所忽视的问题还在于:不少转到新专业的学生在融入新集体方面出现难于适应的情况。同时,学生必须明确一点:无论在哪一个专业,学习都不是轻松的事情,转换专业不代表可以彻底放松,新的专业学习可能需要加倍的时间、精力,在转换专业之前就应该了解该专业的学习情况,甚至拟定大致的学业计划,作好心理准备。

鉴于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来限制转专业的条件,以防止学生盲目和跟风。而转专业学生对新专业的适应状况可以反映出转专业政策的合理性,这种适应状况的核心体现就是学业的完成优劣。因此,对转专业学生的学业适应状况的反馈研究,可以了解学生在选择新专业时的动机组成,为及时调整相应的政策规定以限制学生因过于盲目致使转专业后出现厌学、混学分等现象提供一些参考,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转专业满意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本校2011年和2012年全校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转入专业原来的学生做对照。按转专业前后划分学期汇总成绩,剔除其缓考、补考、重修、复修、免修课程的成绩,统计指标选取加权平均成绩和平均成绩,其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成绩=∑(学分*成绩)÷∑学分

平均成绩=∑(成绩)÷课程门数

数据分析用spss16.0完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学生转专业前后的成绩差异,用独立T检验分析转专业学生与转入专业原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将加权平均成绩和平均成绩按分数段划分为七个等级,统计学生成绩在转专业前后各等级的分布变化,同时将转专业后的成绩分布情况和该专业原学生的情况做对比。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转专业前后的成绩变化

由表1可知,2011年和2012年转专业学生在转专业前后,其加权平均分和平均分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转专业显著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中2011年的差异更加显著,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表1 不同年份转专业学生加权平均分及平均分在转专业前后的配对T检验结果

图1详细的表明了学生转专业前后成绩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转专业后成绩在高分等级分布的更多了,2011年转专业的学生在转专业后加权平均分和平均分分布最多的是在85—90,而转专业前则是在80—85,提升了不少。2012年转专业的成绩变化没有2011年明显,加权平均分和平均分分布最多的等级和转专业前一样,但从其它等级的分布比例可以看出,转专业后成绩更多的分布在高分等级。

对比相同年份相同时期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之间的分布趋势,我们发现,2011年转专业前后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的分布趋势一致,2012年无论转专业前后,加权平均分在高等级的分布都要更均匀,在几个高等级中人数差别不大,而平均分在高等级的分布集中在80—85和85—90,推测主要是由于学生成绩中的高分集中在选修课或学分占比较小的课程造成的,主修及学分占比大的课程成绩偏低。

图1 不同年份转专业学生转专业前后加权平均分及平均分各等级分布情况

3.2转专业学生与转入专业原学生的成绩比较

表2的结果表明了转专业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的成绩与转入专业原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合图2可知,相比转入专业原学生,转专业的学生成绩更多地分布在高等级,说明转专业学生的成绩更优秀。

表2 不同年份转专业学生与转入专业原学生之间加权平均分及平均分的独立T检验结果

图2 不同年份转专业学生与转入专业原学生之间加权平均分及平均分各等级分布情况

对比转入专业原学生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的分布趋势差异,我们得到了与2012年转专业学生相同的结果,2011年和2012年作为对照的转入专业原学生的加权平均分在高等级的分布要少于平均分的分布,说明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分少、难度低的课程成绩高,而学分多、难度高的课程成绩低的情况。

4.讨论

4.1转专业政策变化对转专业学生学业适应的影响

相比2011年,2012年本校的转专业政策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取消转出的成绩绩点限制及增加转专业名额。总体来看,2011年和2012年学生在转专业后都较好的适应了新专业,学业成绩状况良好而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转专业政策的调整是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转专业工作切实为学生带来了好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其整个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了积极的调整。但对比2012年和2011年转专业学生的成绩情况,2012年转专业前后的成绩差异性较2011年弱(但也达到显著水平),2012年转专业后的成绩在高等级的分布较2011年少,而且存在学生个人成绩中高分主要集中在学分少的课程的现象,分析原因如下:2012年转专业学生在转专业后至今的一年中除了要学习新专业当前学期的课程,还要补修新专业以前学期的课程,有不少课程时间上冲突,需要学生自学,期末考试安排也相应吃紧,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因此转专业后的成绩只较转专业前有提高已实属不易;2011年转专业的学生已在新专业学习了两年,漏修课程早已补完,因此不能说明2012年转专业学生较2011年的学业适应状况差,仍需做后续反馈分析。

4.2转专业学生和转入专业原学生的成绩对比

转专业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的学习成绩明显较转入专业原学生的高,我们不能直接认为完全是因为转了专业,兴趣提高,学习热情高涨。因为在选拔转专业学生的过程中,接收学院一般会选择成绩较好,品学兼优的学生,当然如果学生在莫方面有专长,也可作为特殊人才培养,但对于本身成绩较差,只以对原专业没兴趣为申请理由的学生,转专业成功率较低。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将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就业方向及前景,学术研究热点等更多地、更早地介绍给学生,最好在新生入校后就进行,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想,但同时还应教育学生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要有能力,专业的枷锁并不存在,毕业生中的一大部分都没有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3学生不同学分、不同难度课程学习情况的分析

从转入专业原学生的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各等级分布的差异中,我们发现一般学生普遍有学分多、难度高的课程成绩偏低的现象,但2011年转专业的学生则无该现象,说明优秀学生或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对高难度课程的掌握情况较好。推测其他同学对难度高课程的学习精力、时间投入不够,而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其专业主干课程,透彻的掌握这些知识无论对今后的学术研究还是职场发展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议难度较大课程的任课教师多对学生宣传课程的重要性,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平时考核、小测验使学生多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加强此类学分多、难度高课程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

[1]雷树祥.我国高校转专业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2]夏军.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038.

[3]康志胜,陈英.规范转专业程序,强化学籍异动管理—对学生调整专业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1999,1.

[4]李凯军,冯修猛,闫实,等.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2009,15(16):2552-2554.

[5]张志霞,许童羽,朴在林,等.高等学校学生成绩分析方法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22-324.

[6]刘慧娟,肖珍教.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6(34):f41.

[7]徐琳,唐晨,钱静,等.大学生专业兴趣度与转专业倾向及行为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3:014.

王君(1986—),男,江苏如皋人,硕士,四川大学教务处,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G

A

2095-9214(2015)03-0237-02

四川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

平均分学分学业
艰苦的学业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35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