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2015-03-01杨志刚李晓霞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驱动教学法

文/杨志刚 李晓霞

任务驱动法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文/杨志刚1李晓霞2

在分析传统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基础上,引入任务驱动法教学方式对整个的课程设计的内容和顺序重新架构,并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也指出了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任务驱动法;工程管理;课程设计

一、传统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山东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侧重于培养工程现场管理专业人才及工程预算人才的实用性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应用都非常强的课程,其贯穿从大一到大四的每个学期,其作用不言而喻。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程预算、招投标等一系列子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该系列课程设计后,能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等实践能力。

山东理工大学自2004年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即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和实践分别进行。根据以往对学生的抽查调研和教师的教学反馈情况,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以下情况:

1、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较少。

2、学生对每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不高。由于学生搞不清楚每门课程在整个专业环节中的地位,不了解该门课程究竟有何用途,课堂的知识点能解决什么问题,造成学习热情不高。

3、各课程设计内容脱节。

由于各课程设计一般在相应的课堂教学课程完成后随后进行,课程任课老师为该课程设计的负责人,负责设计任务、设计指导及答辩,各科指导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和互动,造成各课程设计内容之间缺乏联系,学生亦不求甚解,不管成果合理与否,而对课程设计疲于应付。

二、任务驱动法的引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就由在此学习理念引入,并加入整体架构教学的思想。在此理论之下,学习者由过去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来源过程,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目标的多层次互动式教学理念,由情景再现式教学变为主动探寻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大一即对以后的课程设计任务有大致了解,能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其知识的获取不再是由外至内的灌输,而是学生在设计中主动发现欠缺知识,积累知识经验,并通过新经验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户相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最基本特点就是“任务为主线贯穿其中,学生为主体参与其中,教师为辅线全程参与”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师讲三,学生听二练一”的被动学习模式,创造以任务定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所有相关教师全程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内容的任务驱动架构

要重新建立课程设计内容的任务驱动架构,就必须彻底打破原来学科“各自为政”的课程设计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课程设计内容与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宏观教学设计时,将整个大学学期内的课程设计任务视为一个大项目,而每学期每个学科的课程设计是该大项目中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既有有各自的能力目标,相互之间又有关联和影响,目的是为更好的完成大项目而服务。

1、课程设计大项目的拓扑结构

以完成一套砖混建筑的完整设计、施工、预算编制、项目管理为大项目,该项目的具体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拓扑结构图

2、各项目子任务的教学内容

以一个完整的砖混结构项目管理周期内的工作为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安排,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课程设计子任务,除建筑制图外,其余设计均以学生自行完成的工程图纸为依据,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模板,如果某个同学在前期设计中没有认真完成,会直接影响其后续的设计,增加学生的压力和动力。

(1)任务1—建筑制图课程设计。该课程由指导教师提供不少于10套完全符合国家制图规范的民用建筑图纸,详细讲解其中内容,然后由学生分组手绘,要求达到标准图纸的详细程度,并符合课堂学习的制图规范。该任务作为整个项目的第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对图纸有总体认识,掌握图纸应包含的要素,深化课本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作为后续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打下绘图基础。每位同学手中的标准图将是以后课程设计的参考模板。

(2)任务2—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全系老师共同制定该课程的任务书,确定任务的深度、广度,然后指定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在学生确定建筑方案时不能天马行空,需要考虑大致结构方案,不能出现过大的开间,注意墙体尽量位置冲齐等。学生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需要有1次结构老师的建筑方案审核,防止出现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下一步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该任务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

(3)任务3—建筑结构课程设计。由建筑结构老师制定课程设计任务书,工程预算教师对任务书审核,共同确定任务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此课程设计主要是依据学生上学期绘制的建筑施工图,需要重新拿出审视,按照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确定结构方案,若认为以前建筑方案有瑕疵,仍可修改建筑图。该任务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并与建筑施工图装订成册。

(4)任务4—工程预算课程设计,学生以前两学期设计的施工图纸为依据,结合各类建筑结构图集,按照工程预算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完成对该工程的工程预算。该任务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预算书。

(5)任务5—建筑施工课程设计。课程指导老师确定任务书,设定施工条件。学生根据预算课程统计出的工程分项和工程量,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和工期安排,根据任务书上的限定条件制定施工方案。该任务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一套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且必须要包含横道图、资源消耗量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图形文件。

(6)任务6—招投标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分为两批,一批同学做招标设计,另一批同学做投标设计,主要目的是掌握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方法,所有的数据来源都是前述课程设计的成果。该任务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一套完整的招投标文件。

四、任务驱动法课程设计的实施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课程设计不再是某几个老师的工作,全系的专业老师都有分工。

2、全程参与原则。指导老师不再是单纯指导某个课程设计,有可能全程都要参与意见和指导。

3、可逆向原则。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不是只往后看,可随时修改前学期的课程设计内容,保证整个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五、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及需注意的问题

2014年,笔者对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程设计的工程管理09级、10级11级三个年级的毕业综合实践能力考评中发现,这三个年级的大部分同学无论从识图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还是工程预算能力方面都比以前未进行教学改革的同学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学生自主学习及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从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也能看出大部分同学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改革方式,任务驱动法教学方式还作为我们学院的教学改革特色在全校观摩推广。

通过3届学生的实践推广,笔者发现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知识面更广;任务设计要求更高,既要结合实际,又要难度适中;注意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科技知识的操作和应用等。

六、结束语

任务教学驱动法是众多教学改革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对象及不同专业内容需详细设计,且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2]陈效军,等.任务驱动式教学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

[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高职学生反思学习[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03)

[4]张志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联合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

[5]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

杨志刚(1980.11-),硕士,讲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研究方向:工程改造加固方面的科研和教学研究。

G

A

2095-9214(2015)03-0105-02

1.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淄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驱动教学法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