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窖藏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2015-03-01郭小浩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入窖软腐病贮藏期

郭小浩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甘薯窖藏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郭小浩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以地窖为例,介绍了甘薯的窖藏技术以及贮藏时期分期管理的要点;在简要分析介绍甘薯在窖藏的过程中常发生的甘薯软腐病、甘薯黑斑病和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后,提出了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甘薯;窖藏;甘薯软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小象甲

甘薯[Dioscoreaesculenta(Lour.)Burkill],属旋花科番薯属双子叶植物。性喜温,抗寒性较弱,为短日照作物。因其稳定高产、适应性强的特点,及其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钠、铁等元素(表1)和作为多种工业的原料,甘薯的种植面积非常宽广。我国的甘薯种植面积约占500万hm2,每年产量可达1.1亿t。

表1 甘薯每100 g可食部分营养成分

注:引自《中国食物成分表》。

甘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种重要作物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甘薯的收获贮藏在灾荒年显得尤为重要,在缺少水稻、小麦等主粮时,甘薯可用来解决饥饿问题,在我国粮食应急方面有重要作用[1]。虽然我国每年的甘薯产量达1亿t左右,但当冬季来临,很多甘薯因抗寒性较差,加之管理不善,而出现变腐变烂的现象并伴随着诸如干腐病、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为保证甘薯安全越冬,甘薯产区农民在贮藏甘薯的过程中采取了许多种措施。以我国黄淮流域春夏薯区为例,当地多数以地窖的方式贮藏甘薯。笔者介绍了甘薯的窖藏技术以及贮藏时期分期管理的要点,并提出了窖藏过程中的一些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甘薯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1 地窖的形状

黄淮平原的地窖一般有2种,分别是圆形窖和长方形窖。

圆形窖口直径70~80 cm,往下挖成200 cm深的圆柱体。200 cm以下开洞,往2个相反的方向拓展,形成类梯形空间,下底长约200 cm,宽约80 cm,高约80 cm。或向周围开挖,略呈圆台形,容积约同梯形体。该种窖结实耐用,通常一个窖可用十年八年,夏天有水也不怕。次年只需翻出脱落的泥土又可使用,窖的保温性能也好。封口时用一大破锅一盖即可,也可用木板或石板盖口,简单方便。但该种窖在挖掘时费时费力,需2个人配合用小型的土筐或其他容器把土拉上来,特别是前期开挖时,容积小,比较烦繁。

长形窖长120~130 cm,宽70~80 cm,往下挖200 cm深的长方体。200 cm以下开洞,通常往长的2个相反方向拓展,形成类梯形空间。因为它的上部已有较大的空间,所以拓展的幅度较小。该梯形体大体下底总长200 cm,宽约80 cm,高约80 cm。有的还往另2个相反方向稍开发,增大些容积。

该种窖在挖掘时由于空间大,出土方便,前期一人就可把土甩出。但该种窖不比圆形窖结实。窖口需整理成圆形,便于加盖。窖口直径70~80 cm,一般留在中间,两边用木棍蓬着,再加秫秸、树枝等加密,上面用粘土糊好,增加保温度。窖口覆盖方式同圆形窖。

2 窖藏技术

甘薯窖应选择地势高、土壤较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甘薯通常在11月底入窖,新窖应在10月中旬左右建造并消毒处理好。如果是旧窖,则需提前将旧土挖除3~5 cm,底面可适当挖深些,挖后用50%多菌灵500~700倍稀释液或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也可每立方米用硫磺15熏蒸1~2 d。贮藏的甘薯要选择无病害、无损伤、无冻害的优良甘薯,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对薯块进行消毒[2]。

3 窖藏期的管理

由于甘薯贮藏期较长且窖内易发生烂窖、病害等问题,因此甘薯贮藏期要调节好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条件,并根据外界环境及甘薯自身的生理生化变化来分为3个阶段管理不同窖藏时期的甘薯。

3.1 贮藏前期甘薯入窖前期,薯块呼吸作用强度较大,窖内温度、湿度较大,因此主要以通风、降温、降湿为主。待气温降至10~15 ℃时,才可封窖,如封窖过早,会导致窖内换气不够,出现高温高湿,有利于软腐病、黑斑病的发生。

3.2 贮藏中期12月7号左右大雪过后,一般气温会开始明显下降,低温期会持续到次年立春。由于气温较低,薯块呼吸强度逐渐降至最低,生理代谢活动减弱,释放的热量较少,所以甘薯在该时期易遭受冻害,窖的管理要以保温降寒为主,尽量少开窖口,用覆盖物严格密封,防止雪、水的渗入。

3.3 贮藏后期立春过后,气温开始回升,但天气会多变,应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窖内经过2个月左右的封闭,氧气含量较低,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甘薯的呼吸强度也有所上升[3],因此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通风,保证薯块正常呼吸所需的氧气含量,否则甘薯会因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呼吸异常,引起发酵,降低甘薯的生理机能,引起生理病害和腐烂。通风的同时也要稳定窖内的温度至11~14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4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甘薯在窖藏期中可能会发生多种病害,其中最常见的病害是甘薯软腐病和黑斑病,对该2种病的防治是重中之重。一旦病原侵入薯块,将会大面积迅速传染,发生“烂窖”,降低甘薯产量及品质。

4.1 甘薯软腐病防治技术甘薯软腐病是甘薯贮藏期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病原是匍枝根霉[Rhizopusstolonifer(Ehrenb.ex Fr.)Vuill],又称黑根霉,是真菌的一种,属接合菌纲的根霉属。该菌易从薯块伤口处侵染薯块,生活适应性很强,可存留于空气、薯皮甚至是窖土中。该病会造成薯块变软并长出带有孢子囊的黑色菌丝,散发出臭味。该病常发生于贮藏后期,通常是薯块受到冻伤后,抵抗力较弱,病菌开始进行侵染。该种病菌会在薯块间传染,一旦暴发,将对甘薯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损失。

对于甘薯软腐病,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4.1.1选择适宜时期收获并挑选成熟甘薯入窖。甘薯成熟后,应根据甘薯类别和地区气候差异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一般当气温稳定在15 ℃左右时收获。收获时要保护甘薯不受损伤,如有损伤的甘薯,应分开单独存放,以减少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及传染。对于要入窖贮藏的甘薯应精挑细选,除去表皮有损伤的、感病的甘薯。

4.1.2选择合适入窖期。黄淮平原地区的甘薯最好在10月下旬前入窖,若入窖过早,气温较高,薯块易染病;若入窖过晚,气温下降后,薯块可能会遭受冻害。

4.1.3科学放置甘薯。窖内放置的甘薯不应太多,以方便通风管理。

4.2 甘薯黑斑病防治技术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是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fimbriataEllis.et Halsted),是核菌纲的长喙壳属中的一种真菌。在贮藏期,病菌可借助人、工具、昆虫等传播,危害程度大,较难防除。甘薯黑斑病以田间感染较多,病菌附着于薯皮上,在贮藏期间条件适宜时群染。感染甘薯后,病薯会出现黑色的圆形斑点,后随着病菌的侵入扩增,病斑逐渐变大并呈现凹陷不规则状,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后变为黑色[4]。在贮藏期间,该病可大面积蔓延,造成烂窖。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4.2.1科学管理甘薯窖。甘薯入窖前,必须对地窖进行消毒,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将窖内温度调整至12~14 ℃,最大程度地保证甘薯的安全贮藏。

4.2.2挑选优质甘薯入窖。入窖的甘薯应无病无损伤,以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在实际生产中,甘薯软腐病和黑斑病的防治在甘薯育种时就被考虑,尽量选种抗病虫品种以减少甘薯生长过程中的损害。在栽培种植前,要进行检疫检查,建立无病留种田,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甘薯窖藏前,还要用药液侵染。在防治甘薯病原菌的同时,还应重点防除害虫、动物。它们会造成薯块损伤,病原菌会更易侵入甘薯,造成烂窖。具体处理措施依据动物种类而定。

4.3 甘薯小象甲的防治技术甘薯小象甲(Cylasformicarius)属昆虫纲的甘薯象属,是一种检疫性害虫,甘薯在生长期和贮藏期时都可被小象甲啃食,严重影响甘薯的正常生长,降低甘薯的品质。幼虫和成虫在薯块中越冬,多种病菌会从薯块内部被咬食的部分侵入,致使薯块变烂变臭。

甘薯小象甲的防治措施主意是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可使用杀虫剂杀虫,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以延缓甘薯小象甲的抗药性,也可引入昆虫病原线虫等天敌来减少其种群数量[5]。

甘薯的安全窖藏可保障次年甘薯的产量,也使甘薯品质得以维持,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上至关重要。但由于地窖的密封再加上薯块的呼吸作用,导致窖内氧气含量较低,因此在入窖前,一定要先测定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1根点燃的火柴放在窖口内部,如果火柴熄灭,则说明窖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不能立即入窖,应适当通风后进入;若火柴未灭,则可入窖,同时为安全起见,还应做好通风准备。

甘薯窖藏期的管理措施要根据外界气温、湿度和甘薯生理活动分期调整,同时要注意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避免病害的蔓延。

[1] 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2] 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 南方本[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75-177.

[3] 朱红,李洪民,张爱君,等.甘薯贮藏期呼吸强度与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64-67.

[4] 贾赵东,郭小丁,尹晴红,等.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1(1):144-147.

[5] 于海滨,郑琴,陈书龙.甘薯小象甲的生物学特征与综合防治措施[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32-35.

Study on Technology of Sweet Potato Hoard and Disease Control Measures

GUO Xiao-hao

(College of Agronom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Hoard technology of sweet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storage period of stage management are introduced by taking the cellar for example. After the brief analysis of soft rot disease of sweet potato and sweet potato black spot disease that often happened during the hoarding period and the damage by sweet potato weevil,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weet potato; Hoard; Soft rot disease of sweet potato; Sweet potato black spot disease; Sweet potato weevil

郭小浩(1995- ),男,安徽界首人,本科生,专业:农学。

2014-12-18

S 632

A

0517-6611(2015)04-146-02

猜你喜欢

入窖软腐病贮藏期
不同叶菜类蔬菜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
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研究
冬季蔬菜窖藏方法
苹果贮藏期病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黄冠’梨贮藏期阿太菌果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
河南周口水果市场上猕猴桃软腐病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预冷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对蓝莓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习酒浓香型制酒糟醅接种探讨
甘薯冷害的发生与防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