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0年蔡和森对事关中国出路“大要”问题的主张

2015-02-28刘爱章

党史文汇 2015年2期
关键词:两封信新民学会蔡和森

刘爱章

1920年8月13日、9月16日,远在法国巴黎南郊蒙达尼县城的蔡和森,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对事关中国前途的几个“大要”问题,谈了他的认识和主张,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精华。

两封信的写作背景

蔡和森,湖南双峰县人。1895年5月30日生于上海。复姓蔡林,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彬,又名和森。

1913年秋,蔡和森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该校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同岳麓书院隔湘江相望,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该校采取了一些较为开明的措施,特别是先后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与此同时,包括毛泽东、张昆弟、罗学赞、萧子升等在内的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一师。在一师学习期间,蔡和森同毛泽东结为挚友。

1915年秋,蔡和森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科,1917年6月毕业。期间,他经常与同在长沙的毛泽东、张昆弟、罗学赞等一起谈论国事、湘事和抱负等,一起接受新文化运动的熏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同年冬,蔡和森与毛泽东、萧子升等商议发起组织学会,蔡和森主张以“新民”为会名,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宣告成立。同月17日,新民学会到警署登记备案。该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并规定了会员必须遵守的“各规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一文中写道:“新民学会,为一部分中等学生所组织”,它“注重新青年,并努力社会运动,此会二、三十人”。它是五四时期中国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

新民学会成立不久,为了向外发展,不少会员从1918年夏起积极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此前,同年5月23日,蔡和森受该会委托先期赴京全力组织此项事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和森与法文专修馆的同学一起参加了示威请愿活动。同年7月,蔡和森回到长沙,一面宣传五四运动后北京的形势,一面积极鼓励和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不仅如此,为了唤起女界觉醒,他动员自己的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及好友向警予一同赴法勤工俭学,并得到她们的热诚响应。

经过多方面的准备,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一行39人,在上海杨树浦码头搭乘法国邮船启程赴法。期间,经过与向警予多次交谈,向警予“开始抛弃教育救国的幻想而倾向于共产主义。同时警予与和森之恋爱亦于此发生。这是一九二○年一月十五日在印度洋船中的事情。警予和森恋爱之后,一切热情集中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倾向”。经过35天的航海旅行,1920年1月30日,蔡和森等抵达法国马赛,2月2日乘火车抵达巴黎,2月7日到达蒙达尼。

初到法国的一段时间,由于此前1个多月的旅途劳顿,蔡和森哮喘病复发,耽误了入学学习。但是,他抓紧时间,一边坚持每天去住处附近的公园锻炼身体,一边借助法华字典“日看法文报一节”,并主动向公园管理人员请教,刻苦地学习法文。经过4个多月的超常努力,他的法文水平的提高速度,比在学校学法文的同伴要快得多。通过这段时间的读报学习,他获得了不少有关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知识。1920年5月,他与向警予在蒙达尼结为夫妻。同月28日,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我在法大约顿五年,开首一年不活动,专把法文弄清,把各国社会党各国工团以及国际共产党,尽先弄个明白。……一年中以蛮看报章杂志为事,一年后兼习说话听讲。”此后,蔡和森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实现其留法计划的实践。

1920年7月初,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先后从法国各地来到蒙达尼。7月6日至10日,他们在蒙达尼公学举行“蒙达尼会议”。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会员;报告最近返国的任务和计划;讨论何者为中国革命的最合适计划。会前,蔡和森将自己所译《共产党宣言》密密麻麻地抄在废旧报纸上,贴在开会用的教室墙上,供会员阅读。会议围绕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以及用什么方法达到改造的目的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这次会议“要算是新民学会成立后的一个盛会”。会后,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等分别写信回国,向新民学会及毛泽东等人报告蒙达尼会议的情形,并希望长沙会友“多多的作这种集会(学术谈话会很紧要),大家总期有交换意见(智识)之实,而便得到讨论明确的效益”。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蔡和森先后写信给毛泽东,阐述了他对“蒙达尼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的重要意见。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12月10日到达上海。同月,经陈独秀介绍,蔡和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1922年6月,他同向警予在中共“二大”上一起当选为中央委员。蔡和森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此后,他还担任过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乃至政治局常委等要职。期间,1925年11月和1929年1月,他两度受党的派遣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有关会议并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留在莫斯科。1931年初回国参与中央领导工作,5月初抵达香港,接替李富春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同年6月10日,他出席香港海员会议,因叛徒出卖在香港被捕。12日,被港英当局引渡给广东军阀陈济棠。在狱中,蔡和森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1931年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两封信的主要内容

蔡和森写给毛泽东的这两封信,前者“系主张马克思主义及俄式革命,而注重于组织共产党”。后者的大要是“共产党之重要讨论”。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蔡和森在信中一方面介绍了他来法国后的情况和计划,一方面展开了他的思想。

(一)提出“以世界大势律中国”的“略具规模”的改造计划

蔡和森在第一封信的开头即写道:“……来法会友上月在蒙集议一次,详情子升报告。我到法后,卤莽看法文报,现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计划略具规模。”他还写道:“现搜集各种重要小册子约百种,拟编译一种传播运动的丛书。”以此作为实施改造计划有所“律”的前提之一。

他拟编译的丛书包括四类。

一是,“世界革命运动之大势”。其细分为四种形势:“1.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地方——俄。2.无产阶级革命已发动或小产地方——中欧及巴尔干战败诸国。3.阶级革命酝酿的地方——五大强战胜诸国。4.阶级觉悟发生后由爱国运动引导到布尔塞维克上去的地方——诸被压迫之民族、保护国、殖民地,如波斯、土耳其、印度、埃及、朝鲜、中国等。”

二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四种利器”。其分别是指:“1.党。(社会党或共产党)发动者、领袖者、先锋队、作战部,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2.工团。先的作用为实力的革命军,不可破获的革命机关。后的作用为生产组织。3.合作社。先的作用为劳动运动、革命运动的经济机关,进而打消贸易主义,为消费组织。4.苏维埃。无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组织。”

三是,“世界革命之联络与方法”。其中包括:“1.万国共产党(本部在俄)之计划与方法及新旧国际党之经过。2.万国工会组织、作用、最近之举动。3.万国同盟罢工(如最近万国矿工会宣布如协约对俄再战则下令英法矿工罢工)。4.万国同盟结交(如今年六月万国工会宣布与虐杀工人及社会党之匈牙利反动政府同盟绝交,电邮路船,都不与通,结果被捕之人民委员得减死刑)。”

四是,“俄罗斯革命后之详情”。

蔡和森告诉毛泽东:“这四种东西,现已搜集许多材料,猛看猛译,迟到年底,或能成就。”

(二)指明“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

蔡和森在第一封信中写道:“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他在两封信中先后从3个层面阐述了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

第一,指出,打破资本经济制度,其方法在无产阶级专政。他认为,以政权来改建社会经济制度,就是把中产阶级那架机器(国会政府)打破,而建设无产阶级那架机器——苏维埃。因为,无政权不能集产。换言之,即是不能改造经济制度。无政权不能保护革命,不能防止反革命,打倒的阶级倒而复起,革命将等于零。

第二,指出“现世界不能行无政府主义”。因为现世界显然有两个对抗的阶级存在,打倒有产阶级的迪克推多(指专政——笔者注),非以无产阶级的迪克推多压不住反动,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他强调:“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指出“世界革命运动自俄革命成功以来已经转了一个大方向,这方向就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来改造社会”。蔡和森分析道,不懂的人以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以暴易暴的,不知列宁及万国共产党已再三宣言,专政是由资本主义变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代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办法,等到共产主义的社会组织、世界组织完成了,阶级没有了,于是政权与国家一律取消。因此,“无产阶级专政乃是一个唯一无二的方法,舍此无方法。试问政权不在手,怎样去改造社会?怎样去组织共产主义的生产和消费?”

(三)初步介绍第三国际及若干国家共产党的情况

第一,初步介绍了第三国际的建立及其性质和加入的条件。他指出,“第三国际党”(即万国共产党),1919年3月4日(正资本家分赃会议在巴黎热闹时),在木斯哥(即莫斯科——笔者注)成立,加入的团体共35个。“万国共产党即世界革命的总机关,这是无产阶级极彻底的、极真实、极具主义方略的、真正的国际组织,与没气焰的资本阶级的国际联盟针锋对立。”他还指出,“木斯哥(此处系指第三国际——笔者注)加入的条件极严,大略如下:1.改名为共产党,以后一切宣传运动皆为共产党性质。2.排除右翼的改良派、爱国派、中立派、入阁派的首领,然后才准加入。”

第二,“略举”了美、中、西欧、巴尔干及东亚的已加入或即将加入万国共产党的若干党的情况。其中首先介绍道:“美,已成立三个共产党,加入木斯哥”;“英,不列颠社会党与别的三个团体,自去夏商议组织与俄一致的共产党,今年八月一日成立,加入木斯哥万国共产党;法,统一社会党之极左翼,已组成共产党。为万国共产党之一部。”随后他对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匈奥、雅各斯拉夫、捷克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印度、土耳其等国的相关情况做了介绍。

(四)初步阐述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

蔡和森在第一封信中即指出,他想编的“四种利器”,“亦是我这一回要与你具体商量的”。不过,他重点阐述的是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在第二封信中,他表示,“以上所举系荦荦大者,观此亦可知世界大势所趋。而中国民众运动幼稚如此,将怎样呢?我以为非组织与俄一致的(原理方法都一致)共产党,则民众运动、劳动运动、改造运动皆不会有力,不会彻底。”

对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他着重阐述了两点:

一是,“先要组织党——共产党”的必要性。他指出,共产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并且“现在就要准备”。但是,“现在内地组织此事须秘密。乌合之众不行,离开工业界不行。中产阶级文化运动者不行。(除非他变)”

二是,组织共产党的步骤。主要是:“(1)结合极有此种了解及主张的人,组织一个研究宣传的团体及出版物。(2)普遍联络各处做一个要求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的运动,取消治安警察法及报纸条例。(3)严格的物色确实党员,分布各职业机关,工厂、农场、议会等处。(4)显然公布一种有力的出版物,然后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此外,蔡和森还建议,现在组织研究宣传之外,更可组织一个调查统计部,研究宣传部调查统计部与出版物三者现在可打成一片而潜在从事。“比如我在外国可调查俄国及各国的情形,你在国内可调查各省的情形,将人口、土地、产业、交通、劳动状况、经济、教育等列为统计,此种材料与研究的著作,皆在一种出版物上发表,出版物又须组织一个审查会。凡游移不定的论说及与主义矛盾的东西,皆不登载。”

蔡和森的第二封信,是因“没有纸了”而收笔的,他的意见“一时不能写完”。

两封信的历史评价

1980年3月,为纪念蔡和森诞辰85周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和森文集》,共收入自1918年6月30日至1931年9月10日期间,蔡和森的近200篇文章,其中包括了写给毛泽东的这两封信。同时,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内部发行。此前,1979年9月27日,邓小平为《蔡和森文集》题词:“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

蔡和森给毛泽东的这两封信,为他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有重要价值。

第一,这两封信是蔡和森在刻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从一个怀抱教育救国志向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标志。蔡和森是新民学会的核心成员之一。教育救国曾经是他和一些新民学会会员的共同志向。而赴法勤工俭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为实现教育救国志向而采取的一大举措。但是,与以往不同,到法国后,曾自嘲“我现在还是聋哑兼全”(因不注意语言,又没有直接和法人接近)的蔡和森,以超常的毅力和智慧,刻苦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扫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语言障碍,初到法国的蔡和森,即一面恢复身体,一面开始了以看法文报纸为主,来学习法语和了解世界大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留学生活。正如1920年5月28日,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所写:“日惟手字典一册,报纸两页,以为常”;“看报渐有门径,各国社会运动消息,日能了解一二,颇思综合起来,以作我与你通信资料”。特别是,他搜集了“各种重要小册子约百种”,并为“编译一种传播运动的丛书”而“猛看猛译”这些小册子。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国家与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章节。也是在此基础上,蔡和森提议和组织召开了蒙达尼会议,并提议将新民学会的宗旨由原来的“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更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会议接受蔡和森的提议,并规定“在法同志,……预备译书译报,尽可立即直阅法文书报,一面练习文字,一面获得新知”。也是在蒙达尼会议上,蔡和森明确宣示了自己的主张——“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主旨与方法多倾向于现在之俄”。由此,蔡和森开始了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而为改变旧中国谋根本出路的历史征程。这一转变的引领作用,在当时不仅及于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而且及于更多的留法勤工俭学成员,并及于在国内的新民学会会员等。

第二,蔡和森在这两封信中阐述的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主张表明,他是在党的创建工作者中,最早开始系统传播列宁建党思想和原则,“为建党奠定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看,蔡和森在蒙达尼会议上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要比同年11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早四五个月。并且,他在9月16日的信中,已经用了党正式建立后所用的名称“中国共产党”,这也是此前不曾有的。不仅如此,他在8月13日的信中就写道:“我将拟一种明确的提议书,注重‘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际色彩两点。因我所见高明一点的青年,多带一点中产阶级的眼光和国家的色彩,于此两点,非严正主张不可。……将来讨论如得一致,则拟在此方旗鼓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在9月16日的信中,他不仅进一步论述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重要性,而且为如何建党提出了大体可行的步骤和建议。由此可见他对这一“大要”问题的贡献。

第三,这两封信从一个重要方面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1925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派遣蔡和森(时任中共中央局成员、中央宣传委员会书记、《向导》周刊主编)、向警予、李立三等为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执委会扩大会议。11月,蔡和森等到达莫斯科。同年底和1926年初,在共产国际东方部的推荐和中共东方大学旅莫支部的邀请下,蔡和森为东大中国班学生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报告。其中讲到:“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绝对不会把一个政党的产生当作是脑筋中幻想出来的或是几个学者塑造出来的。……我们每一个同志每一个党员对于党的产生的背景统统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深刻的了解。”而蔡和森的这两封信,则从一个重要方面印证了他在报告中所讲的话,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两封信新民学会蔡和森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孩子,我想对你说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新民学会由互助团体向革命团体的转变
改变中国留学历史的两封信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
对于1921年1月毛泽东的两次发言和一封信的研读
新民学会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蔡和森李立三最先提出处置夏、马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