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滕代远在北平的日子里

2015-02-28滕久昕

党史文汇 2015年2期
关键词:李新军警叶剑英

滕久昕

1946年2月9日,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滕代远将军,一大早率领副官、参谋、译电员和警卫人员等20多人,从河北武安县乘坐美军派出的道格拉斯C—47型运输机飞抵北平,参加由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妄想霸占人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竭力施展反革命两手。一方面,声称要谋求国内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又在和平烟幕的掩护下,加紧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5年12月25日发表声明,表示赞成中国召开全国主要政党参加的国民会议,谋求早日解决目前的内斗。并决定派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总统特使,以“调处”国共间军事冲突的名义来华。面对这种形势,我党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派周恩来同蒋介石进行了政治谈判,达成了有关协议。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履行停战协议的机构,设立三个委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和美国。美国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军调部受军事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的领导,时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和美国政府代表饶伯森进行三方谈判,调处国共间的军事冲突。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滕代远赴北平担任叶剑英的军事顾问,佩戴国军中将军衔,参与军调部工作。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以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的身份驻北平设立办事处。为了执行任务方便,中央军委特别授予了参加军调部工作的人员以军衔,叶剑英、滕代远、罗瑞卿、饶漱石均为中将。

《解放日报》1946年2月13日在第一版刊发消息称:滕将军于临行前向欢送者表示:“个人此行,内心倍觉兴奋。中国和平曙光已现,目前唯有更加努力一把,争取早日达成公平的地方休战协议。解除敌伪武装,恢复交通。”

滕代远到北平后,最初住在中共代表团的驻地——南河街北口路西的翠明庄。他派出人员四处了解情况,经过缜密策划,以1700万法币买下了西单前京畿道11号一座四合院,设立了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

由于国民党当局十分害怕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扩大,不同意公开挂出十八集团军驻北平办事处的牌子,滕代远多次与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交涉。国民党当局鉴于当时北平市内急需的一些物资等要经过解放区才能运来,不敢对我方的要求断然拒绝。经过多次协商,最后仅同意十八集团军驻北平办事处的门外挂“滕公馆”的牌子。滕代远将军担任军调部中共代表叶剑英的顾问兼驻北平办事处主任,副主任是申伯纯,滕将军的秘书是李新中校,另外还有一等秘书李平中校及郭西、李菲宜、张素华(李平夫人)等工作人员19名。这些同志大部分穿着国民党美式军装,佩戴军衔,但因工作需要,每人又备有便装。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负责统战与群众工作,广交朋友,扩大影响;搜集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有关情报;为解放区部队购买西药器械等军需用品。根据地来往北平路过或治病的一些高级干部和家属,也都临时住在这里。

国民党当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中共方面的代表和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极端仇视,对中共人员的正常活动处处加以监视与限制。

1946年4月3日凌晨3时许,国民党军警宪特20多人包围并闯入我办事处院内。当晚,滕代远刚从重庆飞返北平,与叶剑英、罗瑞卿、李克农等人开会研究召开我军战区参谋长会议,因会议一直开到后半夜才结束,滕代远就留住在翠明庄。他刚刚睡下,就被值班参谋叫醒并告知我方驻北平三处机关43位同志被当局抓走的消息。滕立即向叶剑英汇报了情况,中共代表团的领导同志马上起床,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李新在回忆文章中叙述道:“凌晨三时,我于吵嚷声中惊醒后,即整衣出屋,见一批军警正与办事处副主任申伯纯争吵。我当时以滕代远将军秘书的名义,毫不犹豫冲上前去,请申伯纯回屋休息,军警要有事和我商谈。”接下来,军警问:“你是干什么的?”李新回答:“我是滕代远将军的秘书。”军警说:“你负责集合全体人员,我们要清查户口。”李新严辞拒绝:“这里是十八集团军驻北平办事处,是军事机关,你们不得干扰。”军警理屈词穷,只得推说:“是奉上峰命令,例行公事。”李新指出:“既然是上峰命令,请拿出命令或手谕来。”军警说:“啊!这个,这个……”他们十分尴尬地站在那儿,大眼瞪小眼。

双方僵持许久,没有结果。军警无理提出要滕公馆的工作人员去见他们的上峰。李新及5名同志昂首挺胸,一块随军警走出公馆,前往警察局内二分局(现西城区教育部附近)。这5位同志是:李新、张素华、李玉瑾(11岁,李平女儿)、李耕涛(晋察冀贸易公司经理)、刘鸿达(晋察冀边区张家口市商会会长,他和李耕涛是应国民党北平当局的邀请前来洽谈商务的)。到警察局后,军警递给每人一张传讯登记单,大家看后十分气愤。李新当即将其翻过来在背面写上抗议书,其他同志也照此办理。

当时,警察局院内还拘押了许多群众,大家都很同情八路军办事处的人们。我方人员乘机向群众做宣传。据李平的女儿李玉瑾(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回忆:“有一天清晨,我们住的大院被国民党包围了,其中还有两名女警察,我们被抓走了。当时被捕的还有许多中共人士,我们被分别关在不同的警察所。我妈妈深知我党的方针政策,也看透了国民党的阴谋诡计,面对国民党的挑衅,只有针锋相对,斗争到底。我很镇静,国民党当局叫我们写悔过书、填表格,我都拒绝了。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一点儿都不害怕,理直气壮地和他们讲理。我告诉他们:日本鬼子被打败了,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打内战不得人心。你们随便抓人,就说明国民党不讲民主,没有和平诚意 ……我的讲话使看管我们的警察感到震惊,他们没有想到,中共方面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能有如此胆识,讲话干脆利落,言简意赅,句句有理。”在场的群众听了,都无不感叹。天亮了,警察们见势不妙,便让我方人员每人填一张所谓“愧悔书”,承认“漏报户口之错误”,便可释放回去。李新一听更加气愤,怒斥道:“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打日本,救中国。讲和平,讲团结,有何可愧?有何可悔?你们践踏法律,侵犯人身自由,犯下罪行,该愧悔的应是你们!”

与此同时,以北平警备司令部张靖、北平警察总局赵耀南为首,带领军警宪特200多人,武装包围了设在宣武门外方壶斋9号的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社编辑部,宣称要“检查户口”。新华社北平分社社长兼《解放》报社社长钱俊瑞闻声而起,据理力争。军警拿不出合法的搜查证明,便打破门窗玻璃,一拥而进,到处翻箱倒柜,砸毁办公家具,强迫搜身,还强行抓走钱俊瑞社长、姜君辰副总编辑、杨赓副社长、马乃庶秘书以及张维冷、张蓓、孙正、吴之平、鲁果、王中长、潘言祥等我方人员27人,押往警察局外二分局(现宣武区骡马市大街附近)。

我方设在西四三道栅栏41号的《解放》报临时发行处也遭军警宪特武装包围。除炊事员、通讯员和传达室门房三人外,以办公室副主任马健民为首的11名工作人员全部被捕,多人遭到殴打,数人受伤。军警们将我方人员两人捆成一组,驱赶到警察局内四分局(现西城区西四北航空胡同附近)关押。

我驻北平办事处立即向国民党北平行营、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北平市政府和军事调处执行部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美方代表饶伯森提出交涉。滕代远去北平行营、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北平市市政府递交抗议书,并严词驳斥反动派制造所谓“户口手续未竣”的无耻谰言,指出:这次事件严重损害了军调部的尊严,危及初奠始基的和平团结局面。要求当局必须惩办肇事者,公开向我方道歉。罗瑞卿、宋时轮赶赴医院看望伤员,赖祖烈、荣高棠、陈雷分别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拍摄照片,黄华、马海德(美籍)请美联社记者对外发布新闻,叶剑英则用电台立即向延安报告情况。

滕代远、李聚奎还分别到警察局内二、外二分局,亲切慰问我方被押人员,告诉大家斗争要注意策略,要适可而止,合理合法进行斗争,没有党的指示,不能随便行动,只要当局无条件释放,同志们即可回去。滕将军还严厉训斥了在场的警察局长。

4月3日上午10时,经过多方努力和有效斗争,北平警察局负责人只好佯称“出于误会”,派一个巡官将李新等5同志送回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在往回走的路上,那个巡官不断向李新诉说:他们是被迫执行上峰命令,实属无奈。

滕代远等领导看到光荣归来的勇士们,十分高兴,和他们一一握手,表示慰问。在场的其他同志拍手唱歌,喜笑颜开。

这是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成立以来国民党制造的最严重的一次反共事件。国民党当局从开始组织一些地痞流氓到军调部办公处举行反共示威,到冲砸我中共代表团办公室,直至出动大批军警,在三个地方同时行动,迫害我方人员。这个信号表明:国民党的反共行动已经开始升级。

当晚7时,滕代远在北京饭店一楼宴会大厅主持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通报事件详细经过。他首先指出:我十八集团军北平办事处系经蒋介石、孙连仲口头允许设立,办理返乡运粮事宜。然不挂牌,在警局以“滕公馆”的名义报户口。《解放》报为中共机关报,根据党派平等,言论自由原则出版。不料竟遭军警特务非法搜查,并捕去大批工作人员,显系破坏和平团结。他代表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全部无条件释放我方被捕人员;依法惩办肇事者,向受害的中共三机关道歉并赔偿损失;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接着,由被捕释放的《解放》报女记者范元甄及李新分别报告了新华社北平分社、《解放》报社及“滕公馆”工作人员遭受非法搜查、殴辱、逮捕的详细情况。

与会中外记者约百余人,《大公报》驻北平著名女记者子岡也提前来到会场,引起一阵躁动。大家目不转睛地静听滕代远义正词严的抗议发言。只见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各种录音设备一齐指向发言者,“四三事件”发生在北平不过16个小时,就已随着电波传遍整个北平,整个中国。

会议结束时,滕代远又向天津《大公报》女记者子罔严正表示:“中共不怕威胁恐吓。言论自由业经开放,在北平,别的党派有报纸,共产党也一定要有报纸。故中共在北平办报,准也要办,不准也要办。为了人民的民主与自由,我们要坚持原则,奋斗到底。”

这次记者招待会,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破坏和平的行径,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谈判,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更多的人共建新中国的严正立场,赢得了中外舆论的普遍同情。

国民党反动当局看到事件不仅没有迫使我方屈服,反而弄巧成拙,慑于舆论上的压力,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于4日下午,只好将钱俊瑞等我方人员押往北平警察总局。

4月4日下午,叶剑英、滕代远约见北平市市长熊斌和警察总局局长陈焯,向他们当面提出强烈抗议和严正交涉。熊斌表示对此事全然不知,答应进一步调查。6时许,叶剑英与陈焯同到警察总局,与被拘留的钱俊瑞见面。叶剑英当面论争,钱俊瑞现身说法,陈焯慑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当面赔礼道歉,假惺惺地表示:“当然,有市长的话,我只能放人啊。诸位受了很多委屈,很对不起。”他保证今后不再对我方新闻单位有所歧视,与社会各界一视同仁。

我方调集十几辆小汽车,派专人带车去迎接被捕的人员。4日晚7时,我方被捕人员在钱俊瑞率领下登上汽车,经过宽阔的正阳门大街和长安街时,振臂高呼:“正义必然胜利!反对非法逮捕!保障人身自由!取消特务机关!”在车队中,震耳的喇叭声和正义的口号声,从一条街传向另一条街,响彻北平夜空,吸引了沿途群众的目光。滕代远回忆说:“我们调了10多部小汽车迎接钱俊瑞出来,还游了街,示了威,回到翠明庄放了炮竹,欢庆我们的胜利!”中共代表团召开了欢迎会,叶剑英发表了讲话,高度赞扬我被捕同志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和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号召大家团结一致,为真理和正义斗争到底。散会后,叶剑英、滕代远、罗瑞卿、李克农、宋时轮、李聚奎、黄华等人再次开会,认为北平形势已更加险恶,原计划在“滕公馆”召开整军会议是不合适的,经请示党中央后,决定会议改到延安举行。

“四三事件”后,为了加强北平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中央又命令滕代远夫人林一赶赴北平。林一在《自传》里回忆说:“我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工作不久,中央局决定,派我到北平‘滕公馆工作。我于1946年4月7日同薄一波、郝汀等同志,从邯郸乘汽车到安阳,由安阳坐国民党飞机于4月11日到达北平。到北平后住进了‘滕公馆。八路军办事处副主任是申伯纯,还有李新、李平、郭西、李菲宜等人。我的工作直接受李克农同志领导,李克农是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协助叶剑英工作。李掌握着北平地下情报工作关系。当时我们女同志都穿便服,发的经费很少,只能到商店或天桥旧货摊买几件便宜旗袍换着穿。一次,李克农让我去国民党一个兵站副总监赵某家中联系。办事处对面楼上住着国民党特务人员,整天监视我们,我和地下人员接头,必须先绕着很多街道或商店,再走到真正地点,见到他后谈谈情况,又带回一份情报,回来交给李克农。”

现在长安街边上的国家大剧院,以“水上珍珠”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而解放前这里是一片平房,有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叫石碑胡同,里面有个甲九号的花园大院,有四五个篮球场大。1945年底,这所院子来了位新主人——国民党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少将副司令赵龙韬将军。很快,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北平有效的情报来源之一。申伯纯是赵龙韬在陕北的“老相识”。赵龙韬设法与申伯纯取得联系,表明自己参加革命的意愿,并与中共方面建立了秘密关系。申伯纯先后派林一、李平与他接头。赵龙韬每次搜集到国民党的军事情报,就用电话通知李平等派人到他的住所面谈,然后将情报带回办事处。

蒋介石命令郑介民严密监视各地“三人小组”中的中共代表。北平的军统特务不仅对进出军调部和“滕公馆”的中共代表团人员进行监视、跟踪,还组成了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伺机暗杀叶剑英和滕代远。但均以失败告终。

1946年8月10日上午,马歇尔和司徒雷登诱迫中共代表接受蒋介石的5项条件。周恩来坚决予以拒绝。同日下午,马歇尔和司徒雷登发表联合声明,承认“调处”失败。军调部和八路军北平办事处(即“滕公馆”)完成了历史使命,也随之撤销。

2012年3月14日至21日,我的三哥滕久明为搜集父亲滕代远的资料,在台湾海基会和友人协助下,有幸前往对外开放的台湾“国史馆”,看到了少量台湾方面保存的有关滕代远在北平的资料,弥足珍贵。

其中,有一份有关国共谈判的重要文件,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23日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室根据北平行营督察处获得的情报拟文,并以参谋总长陈诚的名义给国防部长白崇禧的报告。这份报告同时抄送了国民党外交部长王雪艇(南京)与军调部国民党代表郑介民(北平)。报告开始部分(第四行)文字就足以证明:当年设在北平市内二区前京畿道十一号的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办事处是经过正式备案的,也是国民党同意设立的。对外称“滕公馆”。在报告尾部事由栏目里,同样可以看到“北平共方集团军办事处”的文字。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了解,当年在北平设立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的历史事实以及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活动概况。

(责编 曲星)

猜你喜欢

李新军警叶剑英
盛夏时节,老年人更应警惕脑卒中——专访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新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叶剑英的港澳情
俄组建军警骑兵队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