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手语新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刍议

2015-02-28邓江爱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手势

作者简介:邓江爱(1990—),女,湖南郴州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叙事学。

摘 要:近年来,电视手语新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发展现状中也存在形式化、内容抽象化、翻译人才短缺和手语主持人专业素养不高等一些问题,它们阻碍着电视手语新闻的进一步发展。而节目制作、手语主持技巧、手语翻译职业化、聋人文化教育以及手语推广等环节或可改善以上问题,拓宽电视手语新闻的发展之路。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234-02

一、引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到2010年,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054万,聋人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特殊群体。电视这一传播媒介以其“画面播报”的主要特点成为聋人接收各种信息相对而言较为有效的途径,电视手语新闻即为聋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对电视手语新闻的发展状况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既有利于电视媒介增加新闻受众、提升影响力,又有利于聋人群体接收信息、融入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电视手语新闻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省市级电视台便先后设置了部分电视手语新闻节目。1990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该法律有相关规定指出,政府与社会应采取相应措施,“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推进电视栏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解说”。此外,根据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相关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创造条件,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应当配备字幕。由此,越来越多用手语“播”新闻的现象出现在我国多档电视新闻节目当中,这种由电视新闻栏目中的手语译员把播音员播报的内容用手语同步翻译出来,让聋人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的播报方式被称之为电视手语新闻。但电视手语新闻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有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56.67%的聋人认为电视手语新闻有必要,有66.44%的聋人偶尔看电视手语新闻,多数聋人反映因为看不懂手语翻译的内容才放弃收看的。 [1]该调查发现,目前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存在聋人看不懂、看不进、不愿看的现象,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笔者通过观看相关节目和阅读资料文献后总结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播送画面太小,观众不易看清手语主持人的“表情”

聋人的交流除了依靠双方手语的手势之外,同时还有赖于交流双方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信息,此特性使手势语的正确表达与听障者与人交流摆出的身体姿势与面部表情都息息相关。可以说简洁而清晰、形象而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是手势语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以央视新闻频道自2011年10月22日起每天18点到19点直播的《共同关注》为典型代表的国内多数电视手语新闻,在播出时的手语新闻播放屏幕只占不到全屏1/9的一个小角落,这往往导致聋人观众看不清新闻手语主持人的“表情”,有时甚至看不清新闻手语主持人的手势,因而看不懂新闻内容。

(二)没有突出手语主持人的主体地位

一般而言,新闻播音员口播新闻时保持平均每分钟播三百字的语速最容易为受众所接受,该语速一般比手语翻译播报的速度更快,可配合手语新闻主持人适当地调整口播语速。但现实状况是,很多电视台没有突出手语主持人的主体地位,其新闻播音员在口播新闻时往往不会考虑手语翻译速度而随之调整语速,仍然采用口播新闻的惯常语速播报新闻。在这种情况之下,手语主持人一般容易忽视自己身为聋人观众的主持人的主体地位,只能配合新闻播音员的口播速度来打手势,飞快地挥舞双手打出相应手语,若口播速度超于手语翻译速度的极限,将会影响手语表达的视觉效果,导致聋人观众视觉疲劳而无心观看,长久以往,这必然使电视手语新闻逐渐流于形式,而难以达到电视台的传播目的。 [2]

(三)没有重视手势汉语与自然手语的差异

手势汉语是以汉语为基础来规范化、统一化以后的手语,以《中国手语》为教本,相当于手语中的“普通话”;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在长期生活的交流中自发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手势语,不一定合乎汉语的语法规则,相当于手语当中的“方言”。目前的电视手语新闻采用的手语主持人,包括听人主持人和聋人主持人,他们大多是运用手势汉语并依照汉语语法的顺序来打出手语。事实上,这种手语仍属于汉语,并不具备许多聋人手语表情达意的特点,导致许多聋人观众看不懂。一项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直播中的手语翻译视频和纽约市市长发表应灾讲话时的手语翻译视频的对比来研究我国电视手语翻译的文章指出,翻译人员打出的手语与聋人打出的手语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突出体现在手势汉语与自然手语之间,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聋人对十八大报告的理解。以“积极”一词为例,十八大翻译人员打出的手势先后为:第一,手指字母“J”的指式。第二,一手握拳曲肘,在胸前微动几下。但在自然手语的打法步骤中则先后为:第一,握拳。第二,在胸口上下移动。全国各地的手语打法不尽相同,加之翻译人员的手势汉语的打出动作太快,都让很多习惯于“方言”手语的聋人受众看不懂或误解手语翻译人员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情况在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当中也屡见不鲜。

(四)新闻手语主持人的翻译能力有限

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7年才将手语翻译员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向社会进行发布。就笔者对当下情况有限的了解而言,电视手语翻译这份工作许多都由聋校的教师或残联的工作者来兼职进行翻译,换句话说,电视手语翻译者很多都是业余的新闻手语主持人。这些人往往缺乏电视手语翻译技能方面的专业训练,更多的是缺乏对电视新闻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培训,其翻译水平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3]

三、电视手语新闻的发展对策

近年来,各大中城市的电视台纷纷开播电视手语新闻节目,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电视手语新闻发展中所出现的诸如前文所总结的问题,让荧屏前的聋人观众看懂手语翻译打出来的手语,让电视手语新闻节目起到真正的作用。对此,如下对策或能有所帮助。

(一)为聋人“私人定制”新闻节目

电视台在制作电视手语新闻时,应站在聋人角度,结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需求、文化认知和接收方式来制作专属于他们的手语新闻节目。在内容上,播送与聋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词句的选择应该便于用手语翻译表达。在方式上,可以选用聋人主持节目,配合添加滚动字幕,手语画面应适当放大,突出手语翻译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在时间上,确保同步显示新闻字幕和手语手势,以便文化层次不同的聋人都能顺利观看,尤其要考虑文盲聋人受众,他们往往只能依赖手语翻译来观看和理解电视新闻。同步显示字幕和手语能更大程度调动聋人受众观看电视手语新闻的积极性。以我国台湾的公共电视台开办的“公视电视手语新闻”节目为例,该节目就为聋人受众“私人定制”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它以聋人为目标受众,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包括电视画面的取舍、新闻字幕的传送、新闻主持人的选取等各个方面)过程中对聋人群体的主观心理需要与客观信息需求予以最大程度的考虑,因而广受聋人受众欢迎,发展为我国诸多电视手语新闻节目中的成功典范。

(二)选用聋人参与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制作

在服务于国际残障人士的工作者之间存在一种工作理念,即相关工作者应与残障人士一同工作(work with)而不仅仅是为其工作(work for)。与此同时,在国际聋人工作中一样盛行着一种工作理念,即“没有我们(聋人)的参与就不要做出有关我们的决定”(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挪威是世界上聋教育开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它专门设置了由政府投入建设、专门为聋人受众制作电视节目的国家电视台,该台每天晚上都有一定时段是由聋人参与进行电视手语新闻播送的。而在我国,“电视手语新闻”也把这种先进理念引入了电视新闻工作中,让聋人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制作或自己主持专属于聋人自己的电视节目,由此让相关节目更加贴近聋人受众的接受心理,“聋健携手”更利于电视手语新闻等电视节目的发展。

(三)加快手语翻译职业化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手语翻译则是指把聋人使用的手语的意义用听人社会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或把听人社会的有声语言用手语表达出来,有时,是把一种手语(如中国手语)的意义用另一种手语(如美国手语)表达出来的过程。 [4]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手语已经作为一种独立语言被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均纳入相应的国家教育体系。其中,美国和英国等国家还建立起一套关于培训、测试与鉴定手语翻译的完整体系,有国家组建了国家级别的手语翻译机构。2007年,我国在上海召开了第八批新职业发布会,在该会议向全社会发布的十个新职业之中,就包括手语翻译员这一职业。为了加快手语翻译职业化的进程,为社会提供更多相关优秀人才,国家应加大对手语翻译教育的投入,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均应在财政预算中纳入手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相关服务费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的任职资格制度,逐步完善手语翻译职业标准;还应充分认识手语翻译的劳动价值,规范报酬标准,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走进这一职业。

(四)重视手语新闻翻译员的主体地位和主持技巧

一方面,在播送手语新闻的电视节目中,手语主持人应当予以突出显示,强调其主体地位,新闻节目可将手语播送画面适当调大,调试成合理的呈现比例。播报新闻的主持人应适当放慢语速,确保手语主持人的手语手势得以清晰的呈现,降低聋人受众因视觉疲劳而漏读或误读新闻信息;另一方面,手语新闻翻译员应该注重主持技巧。例如,在翻译时适当结合使用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如果可以,还应同时配合唇语和寓意明晰的相应表情;在服饰色彩与肤色的搭配上选用对比较为明显的色彩;主动学习聋人文化、了解聋人心理需求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与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五)重视聋人文化教育

从2004年开始,我国就在聋人教育领域与挪威共同开办了“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手语和汉语)实验项目,该项目历时十多年,发展迅速,取得较大成效,这项关于聋人文化教育的研究大大提升和肯定了手语的语言地位,具有深远意义。此类项目有利于构建和提升聋人文化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聋人与听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进而推动聋人文化教育发展取得质的飞跃。

我国聋人数量庞大,聋人文化教育理应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家可以加大对聋人文化教育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加强聋校的师资力量,优化各级聋校的资源配置,大力推动聋人文化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这将大大提升聋人的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素质,进而提高聋人群体电视手语新闻信息接收的信息量和准确度,加快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的融合速度,促进聋人朋友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交流与融合。

(六)大力推广手语

一位叫Terje Basilier的挪威心理学家曾说:“如果我接纳一个人,我必然要接纳那个人的语言;如果我排斥一个人的语言,我就是排斥了那个人。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语言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承载文化,手语正是承载聋人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家各级电视台既要在电视手语新闻中强调手语使用规范,又应对尊重当地聋人习惯性的手语手势打法,以《中国手语》为基础大力推广和规范手语。我们通过电视手语新闻和其他方式方法大力推广手语,提升手语在全社会的“语言”地位和关注度,让更多人加入到手语推广的行列里来,为手语和电视手语新闻的发展建言献策,集群众智慧来推动手语和电视手语新闻承载的聋人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四、结语

聋人是社会不能更不应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享有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获知新闻信息、共享文明成果的基本权利。我们的政府、社会和媒体等相关领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电视手语新闻的重视度,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全力推进其更快更好发展。同时,我们还应加强电视手语新闻的翻译人员队伍,力求聋人受众能及时接收到准确的新闻信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聋人沟通无障碍。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手势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挑战!神秘手势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V字手势的由来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胜利的手势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