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5-02-28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人才

杨 柳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市 401120)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杨 柳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市 401120)

民办高校担负着建设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只有通过改进教学质量、创立办学特色、紧跟市场需求、建立师资队伍等重大改革,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等院校 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设置 师资建设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即引领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1]

一、民办高等教育中的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考验后,我们不难发现办学质量不高的民办高校难以生存,也不能再依靠单纯追逐规模的扩大来作为立足之本。经过调查研究重庆市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不难发现在教育改革的主线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最关键的环节。

二、民办高校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比较稳定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中建立“结构框架”,旨在从宏观上把握人才培养活动的整理及协调各要素之间联系的功能;而“活动程序”意在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序性、规范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规定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总体表述。

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中,个人的职业和岗位再也不是以前的一成不变,为此,民办高校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广泛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不符合企业需求。造成大部分学生需要企业重新“回炉”重新培养,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并且在未来的挑战中也缺乏竞争力,既缺乏中专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又不具备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创造性,成为了尴尬的中间型。因此,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校模式。应该主要体现“订单式”和“模块化”。“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强调按照企业的要求“专”,“模块化”是指“能”。也就是说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在掌握一门技术的同时,应该获取更多的技能证书,例如公共外语等级证书、导游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等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培养复合型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先从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入手。众所周知,公立高校大多是以学分制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而且也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量安排的依据。但是民办高校由于课业成本、操作复杂度、教师流动性等问题普遍仍采用的中学学年制。学分制相比学年制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其次,课程体系设置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首先应该完善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三大建设。公共基础课平台重点是强化计算机、外语等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

再次,在教学环节要突出“实践性”。民办高校主流是培养操作型、技艺型和适应第一线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懂得理论知识,而且动手操作能力也要强,最好做到毕业就能上岗。所以学校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边学边做。

此外,民办高校也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外大学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办学,为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提供载体。同时在交流合作中大胆吸收国外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三、突出办学特色

重庆市民办高校大多注重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说到和做到还是两回事。经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认可度并不高。不少民办高校好高骛远,没有脚踏实地地研究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紧缺的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多样化的技术人才,却将专升本乃至争取硕士授予权等同于“高质量”,甚至喊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特色是力量之源,是发展的强大生命力,特色就是不同于其他,有标新立异之意,富于创造精神。所以民办高校的发展不能只跟在公办大学之后,照抄照搬成为“复制品”。比如重庆市的民办高校就可以作力于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结合巴渝文化、三峡库区建设等具体情况,找准市场规律及人才缺口的实际,创办独树一帜的金牌民办高校。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下,国家需要的人才多种多样。民办高校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找准定位,并且把握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来提高知名度,跨越发展。

民办高校应明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走向,关注国际政策拉动的领域,根据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以及市场对专业的需求程度,灵活控制自己的发展。因为民办高校是自主办学,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积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好人才的需求预测,统筹部署自己学校的专业设置,对人才进行错位培养,让学生能在毕业时有望成为紧俏人才。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以及人才培养规格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新生力量的民办高校,开展专业设置研究对其成功办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民办高校大多受办学集团的实际财政控制,他们大多以“花最少钱办最大事”为原则来招聘高校教师。在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中,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有高级职称的退休教师成了民办高校的香饽饽。但是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工作的“黄金期”已过,知识更新也匮乏。另外一部分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但年轻老师阅历简单、缺乏经验,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第三部分是由从市内其他高等学校外聘过来的兼职教师组成,且比例颇大,兼职教师有限的工作时间严重受制于所在单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受聘学校的工作中来。总体说来,教师队伍缺乏中坚骨干力量。另外,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尤其是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不愿意花经费。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六、小结

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它和传统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可以比喻成鲶鱼和金枪鱼。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认为鲶鱼是没有太大营养价值的。正是有了鲶鱼的存在才能让金枪鱼保持活性,促进生态平衡。今后随着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还将进一步显现其优势:努力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教学互动新机制等。最终以品牌经营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鲶鱼”。

[1]林培朗.论高校教师激励考核机制.高教论坛.2009,2.

杨柳(1982-),女,四川渠县人,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长期从事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办学人才
人才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