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异化论角度看《骆驼祥子》维译本的翻译

2015-02-28陈慧优

现代语文 2015年33期
关键词:维语骆驼祥子译本

□陈慧优



从异化论角度看《骆驼祥子》维译本的翻译

□陈慧优

摘要:本文在介绍归化、异化理论的基础上,从词语和文化角度分析了异化法在维译本《骆驼祥子》中的翻译。词语异化从习语、代名词和脚注三方面加以分析,文化异化从习俗、文化负载词和方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异化法的积极作用及一些可商榷之处。

关键词:异化骆驼祥子维译本翻译

一、理论基础

美国翻译家兼理论家韦努蒂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归化”是指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异化派”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间的交流,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情节大量使用了特色化的语言,诸如习语、代名词、脚注、文化负载词等。维译本《骆驼祥子》为了保持这些语言的表达特色,运用了一些异化翻译法。本文结合翻译实例,从词语的异化和文化的异化两个方面,对维译本《骆驼祥子》中的异化翻译进行探讨。

二、词语的异化翻译

(一)习语

习语是某种语言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来阐述了深刻的道理,它可以承载一个民族很多文化信息,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色。翻译习语,就要传达出源语言的语言信息及文化内涵。

(1)原文:自己的计划是没多大用处了,急不如快,得赶紧抓住祥子,别鸡也飞蛋也打了!

译文:pilanliriniŋ karʁa kɛlmɛj qalʁanliqini,tit—tit boluʃ qaqqanliq ɛla ikɛnlikini,ʃjlŋzini dɛrhal tutuwalmisa,tohumu uʧup,tuhummu ʧeilidiʁanliqini eniq kørdi.

“鸡也飞蛋也打了”是汉民族从生活习俗中产生的谚语,表示“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而维吾尔族没有这种说法,维译本的字面解释很清楚,但却未必能使维吾尔族读者真正明白其内在含义。笔者认为可采用两种翻译方法:一是归化法,直译出它的意思:“hɛmmidin quruq qaldi”,简洁明了;还可采用“异化+解释”的方法,即译为:“tohumu uʧup,tuhummu ʧeilidiʁanliqini eniq kørdi,hɛmmidin quruq qaldi.”(意为“鸡也飞了,蛋也打了,什么都没有了”),这样既可满足维吾尔语读者了解汉文化的需求,也避免了他们在语义理解上的障碍。

(二)代名词

(2)原文:在祥子眼里,刘四爷可以算作黄天霸。

译文:ʃjaŋziniŋ nɛziridɛ lju begim χuaŋ tjɛnba idi。

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民族,会有替代不同意义的代名词,对含有贬义的代名词在理解上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例(2)中,“黄天霸”就是汉民族农村里总是欺压穷人的坏人的贬义代名词。译文用音译法将“黄天霸”译为“χuaŋ tjɛnba”,但对没有此种说法的维吾尔族而言是难于理解的。笔者拟采用“异化+解释”的方法,译出“黄天霸”中的文化意义,将此译为:“ʃjaŋziniŋ nɛziridɛ lju begim χuaŋ tjɛnba idi,jɛni puqralarni ezidiʁanadɛm.”。

(三)脚注

脚注可有效地补偿直译欠缺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使目的语读者获取与源语读者类似的语言和文化的体验。

(3)原文: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作者注:“拉晚儿”特指下午四点以后出车,并拉车拉到天亮以前)

译文:ularniŋ rikʃiliri kona,uniŋ ystigɛ 《keʧilik kira sørɛʃ》kɛ petinalmajtti.ʃuŋa,qaq sɛhɛrdɛ iʃqa ʧiqip,ɛtigɛndin tartip ʧyʃtin kɛjin saɛt yʧ-tøtlɛrgiʧɛ《rikʃiniŋ iʤarɛ hɛqqi》bilɛn øziniŋ qorsiqini tojduruʃqa jɛtkydɛk pul tepiʃniŋ kojida bolatti.(keʧilik kira sørɛʃ—kɛʧqurun saɛt tøttɛ iʃqa ʧiqip,taŋ atquʧɛ kira sørɛʃ)

三、文化的异化翻译

如何保持老舍原作中的文化特色,成为《骆驼祥子》维译本的一个难点。下面从习俗、文化负载词和方言这三个方面对维译本《骆驼祥子》中汉文化的翻译进行分析。

(一)习俗

(4)原文:闲到元宵节,祥子便没法子再忍下去了。虎妞却很高兴,她就张罗着煮元宵,包饺子,白天去逛庙,晚上去逛灯。

译文:ʃjŋzi panus bjrimiʁiʧɛ bikar jyrup,andin zadila ʧidijalmaj qaldi。χunju nahajiti χoʃal idi。U hɛ-hy dɛp jyryp jynʃjaw piʃuratti,kyndyzliri butχana sɛjlisini tamaʃa qilatti,kiʧiliri panus tamaʃisini kørɛtti.

“元宵”是汉民族的文化词,这段话中有两个“元宵”,译者根据语境,用不同的维语词语灵活地处理成两个“元宵”。元宵节有“观花灯”的习俗,因此“元宵节”中的“元宵”,译为“panus bjrimi(灯笼节)”。“煮元宵”中的“元宵”是食品,则音译为“jynʃjaw”。译者运用不同的词语将汉文化的习俗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达到了使维语读者体验汉民族习俗文化的目的。

(二)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一系列具有复杂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特定文化内涵的词。各民族的文化负载词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汉民族的文化负载词反映了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

(5)原文:门上的春联却仍然红艳,黄的挂钱却已有被风吹碎的了。

译文:dɛrwazilarʁa ʧaplanʁan ʧaʁanliq bɛjitlɛr ʃu peti qipqizil tursimu,lɛkin ɛrwahlarʁa atap ɛsilʁan sɛriq qɛʁɛzlɛrni ʃamal uʧurtup jirtiwɛtkɛnidi.

“春联”和“挂钱”是汉民族春节时的习俗,译者将“春联”译为“ʧaʁanliq bɛjitlɛr”,“挂钱”译为“sɛriq qɛʁɛzlɛr”。维译本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了文化负载词承载的文化意象,为维语读者保留了原文的文化信息。

(三)方言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用大量的北京方言表现北京近现代的市民社会,维译本准确运用翻译策略,展现出易于读者理解的语言风格及文化特色。例:

(6)原文:“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就把车拉到了人和厂。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点头:“不离!”

译文:—lju begim,rikʃamʁa qaraŋ!—dide ʃjaŋzi jezi jeŋi rikʃini renχe rikʃiχanisiʁa sørɛp berip.Bowaj rikʃiʁa bir qarap qojdi—dɛ,beʃini liŋʃitti:—jaman ɛmɛs ikɛn!

“不离”意为“既不很好也不很差”,刘四爷以“不离”回应祥子,说明无论祥子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他永远是被人看不起的车夫。译者熟悉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将“不离”译为“jaman ɛmɛs ikɛn”,保留了源语言的语言风格。

四、关于维译本《骆驼祥子》异化法的思考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结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维译本《骆驼祥子》中的一些异化翻译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

(7)原文: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儿!

译文:ʃuŋa,kallamni qoltuqumʁa qisip saŋa χɛwɛr jɛtkyzgili kɛldim!

译文用“kallamni qoltuqumʁa qisip”来表示“担着好大的处分”,忽略了维语中没有此类表达,笔者拟将其译为“ʃuŋa,kallamni ʤenimni alqinimʁa elip saŋa χɛwɛr jɛtkyzgili kɛldim!”,这样更易于维语读者理解。又例如:

(8)原文:祥子的脸红得像生小孩时送人的鸡蛋。

译文:ʃjaŋziniŋ jyzi tuʁut joqliʁanda apiridiʁan qizil tuχumlardɛk qizirip kɛtti.

生小孩送鸡蛋是汉族的习俗,维吾尔民族没有这种习俗。维语有表示“脸红”的词语,对女性一般说“anarniŋ danisidɛk”(意为“像石榴籽一样红”),对男性一般说“ʃɛlpɛrdɛk”(意为“像红布似的”)。此处笔者拟译为“ʃjaŋziniŋ jyzi ʃɛlpɛrdɛk qizirip kɛtti.”,这样的翻译更利于读者顺畅地阅读和理解原文的意义。

五、结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适当的异化是必不可少的翻译方式。维译本《骆驼祥子》中的异化翻译着眼于语言与文化的转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文化形象和语言风格,丰富了维吾尔语的语言文化,扩大维汉语之间的共性,使读者感受到了不同语言文本在处理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对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起了维语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哈里木·萨里赫译.骆驼祥子(维吾尔文)[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2]老舍.骆驼祥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美]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美]Vermeer,H.J.& Reiss,K.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余国良,文炳.关于异化翻译的再思考[J].外语学刊,2009,(3).

[6]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陈慧优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汉语教学部830000)

猜你喜欢

维语骆驼祥子译本
对比语言学视野下的维吾尔语与朝鲜语音义相近词比较初探
浅析维语口语技能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汉维语数词语法特征对比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