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设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
——以工程造价为例

2015-02-27孔亮蔡小青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应用型工程造价

孔亮 蔡小青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402167)

浅谈建设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
——以工程造价为例

孔亮 蔡小青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402167)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项目,并于2013年6月28日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成为首批联盟成员之一,并被选为该联盟的理事单位,同时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为更好的发展,本文先阐释介绍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工程造价专业自身特色进一步分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技术大学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方式

2013年年初,教育部首先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学习借鉴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建立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改善中国的教育结构。2014年6月,正式下发了两个文件,一是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两个文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目标、转型内容提出了纲领性的部署。

在2015年1月22日至23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将调整教育结构,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作为2015年教育工作九大重点之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作会议总结时,再次强调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会议最后,袁贵仁部长强调2015年将印发《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13年年初首先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全国37所地方本科院校参加了该项目的研究,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37所地方参研院校之一。该项目旨在学习借鉴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建立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改善中国的教育结构。

2013年6月28日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联盟首批成员院校35所,其中包含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同时,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还被选为该联盟的理事单位。

我校为了及时向社会输送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而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近年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一直致力于将本校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技术大学,且迄今为止,已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如:实验室建设的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开设青年管理骨干及青年教师骨干培训班等等,建筑管理学院作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一份子也努力将“工程造价”专业打造成学校的特色专业。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跨越多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就整体来说,学院对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已经无可挑剔了,但学校若想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大学,单单拥有理论课程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针对专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出发,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可采用如下形式:

1.依托企业,优化专业设置

要真正的做到产教融合,产在先,就需要有企业走进校园,或是学校走出校园,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现如今市场上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如可以开展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办学,如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校内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模式、校外生产性实习模式等,使办学特色鲜明,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学校每年的工程造价专业班级较多,学生人数也很多,但所有学生的课程都是一样的,以建筑类工程为主,而在整个市场需要中,虽土建方向的造价人员需求是最大的,但其他方向类的人才却是稀缺的,如公路工程类、市政工程类、园林工程方向类、专业安装工程类等等,虽这些需求数量不多,但人才稀缺大,因此,我们工程造价专业可以在学完大二知识,进入大三时按专业市场需求比例再细分方向,这样更符合市场的整体需求。

2.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更多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我们可以将实践课程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术训练模块、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模块三个梯次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块。如教师在讲授到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时,及时对照实际工程图纸做进一步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建筑物的整体认识。认识实习采用现场和视频形式。达到了互补的效果。通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初步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内容,学生亲临施工现场,提高其感性认识。利用视频资料弥补丁地参观的不足。实践证明现场和视频相结合明显提高了认识实习的效果。而毕业实习过程中,可以配备校外和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和监控,保证实习质量。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前2项都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及对学生要求的,对于重科院的一名老师,也应紧跟学校步伐,向应用型人才转型,教师除了应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只有自身的实践业务能力加强,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更好的向市场输出市场需求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后,利用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和课余时间创造机会,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校要成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教师的科研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本学校的科研工作和普通高校的重点不同,做为应用型技术大学应主要承担各类工程技术的开发以及技术的综合应用的任务。高职教育专业技术的传授依靠“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实践教师”,而这些专业技术皆来源于教师的自身实践。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项专业技术日新月异,高职院校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学习如果停留在纸面上,就会逐渐变为“知识型”教师。因此,要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就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应主动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实践,这种实践不应仅是低水平的下厂锻炼,而应是更深层次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因为前者是低级的、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更有意义,通过后者可以逐渐培养起学校自有的一支技术专家队伍.

5.建设一“工程造价”工作流动站

为了全面贯彻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思路定位,切实增强我校实践教学保障能力,同时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应用、突出重点、资源共享”的原则。为使“工程造价工作流动站”的功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将该流动站的功能定位如下:

1)长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

2)作为教学模式探讨基地;

3)作为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技能大赛辅导基地;

4)作为校企合作项目办公室;

5)作为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基地。

[1]龙诺春 林春景 余丽红.:“3+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实践教学研究——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改革[J].项目基金学术探讨,2014:33-35.

[2]陈杰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启示[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9):60-63.

[3]吴瑛,何辉,张忠福.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4:71-73.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应用型工程造价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工程造价之旅
“精益管理五原则”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以重庆大学城为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