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法制节目的“法”与“情”

2015-02-27段瑞忠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关键词:电视

段瑞忠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电视法制节目的“法”与“情”

段瑞忠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摘 要:电视法制节目如今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在节目中,如何正确地把握“法”与“情”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既要大力宣传法治精神、打击犯罪、普及法律知识,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对人的尊重。本文从法制节目要讲“法”、法制节目要有“情”、法制节目要尊重“人”等方面进行阐述,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是文明社会法律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电视;法制节目;法与情

如今,电视法制节目越来越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它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法制案例,给人以警示、给人以启迪、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次次法制教育。所以,赢得观众也赢得不少收视市场。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一些电视节目为了吸引眼球,片面追求感官刺激,把电视法制节目变成“案件简单的白描”,忽视法制内涵,更忽视了所应有的社会担当;另一个问题是有的法制节目只注重“冷冰冰”的事件本身,而忽视了法律背后的人文关怀,让人感觉不到法律惩恶扬善的大爱。因此,电视法制节目的“法”与“情”如何更准确地表达,成为应研究的问题。

1 法制节目要姓“法”

法制节目应讲“法”、应普及法律知识,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一些法制栏目,甚至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著名栏目,也存在着只注重把“故事”讲得好,而忽视把“法制”讲得深的倾向。过多地展现犯罪手段,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而且故弄玄虚,设置悬念,片面放大情节,为的是吸引注意力。法律的含金量很低,缺少必要的正面引导和法理关照。

电视法制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本身所蕴含的法律特质。这种特质就是法制理念、法制思想和法制关怀。从细微上讲,看其是否讲述了一个法律道理,传递了一种法律概念,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从宏观上讲,看其是否有助于推动国家法制的进程和公民法制素质的提高。

法制节目要讲“法”,体内要流淌着法的血液,要用法制的视点回答问题,给人以教育、警示和启发,不能让观众看完后,只对一些惊险的过程、刺激的片段有所印象,其他一无所获。这样不但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误导观众对法制节目的认知。所以,法制节目从业人员,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片面追求收视率和所谓的影响力而置大局于不顾。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不是“不懂”,而是“不为”。

2 法制节目要有“情”

法律的本质是维护秩序、正义和良知,规范社会各种行为,其诉求点是追求公平和公正,维护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因此,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其背后蕴含着的是对人的关照,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所以法律是有“情”的。

制作一期成功的法制节目,关注法律事件本身固然重要,但挖掘事件背后情感大爱,则更能触及社会深度。

北京电视台《大家说法》节目播出的“百度第二司机”——出租车司机李杰,被一名酒驾司机撞车身亡的节目,就是很好的案例。记者首先调取了监控录像,被撞画面令人震撼,然后又采访交警和肇事司机,让观众了解酒驾的危害,了解了遵章守法的重要性。许多类似的节目也可能到此为止,而记者并没有停留在案件表面,也没有只满足于让观众看“刺激”的车祸过程,而是把镜头对准李杰的家庭。李杰家庭并不富裕,妻子患病,幼小的女儿还有先天性心脏病,李杰因专拉百度公司的员工,返程往往空跑,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李杰的出事,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看到这里,让人不禁联想:失去父亲的孩子如何治病?李杰病弱的妻子如何能撑起这个家?等待她们的又会怎样的艰辛和坎坷!节目在讲遵章守法的同时,关注了人物的情感、内心和遭遇,观众开始牵挂人物的命运,进而会引发对案件的深刻思考。

交通案件是这样,那么其他刑事案件背后给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或许更加严重,关注案件背后的真情实感,让人体会到法制节目的人文关怀。因此,法制节目的内涵应是社会多层面、多角度的体现,当法制节目触动了人心,触动了感情,那么播出效果就不仅仅只起到普法作用,它还可以起到净化心灵,改变思维的作用,进而触发人们对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深刻觉醒。

3 法制节目要尊重“人”

随着我国法制文明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显现,在对法律尊重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即使是犯罪分子,其人格也应得到保护,进而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法制精神。

发生在2014年除夕夜的云南腾冲特大持枪杀人案,震惊全国,犯罪嫌疑人邵宗其用一把冲锋枪枪杀6人,伤3人,案发96小时 后落网。

央视《法治在线》节目在报道此案件时,首先给邵的眼部打了马赛克,这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隐私的尊重,虽然邵杀了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嫌疑人也有他的隐私权,如果他不愿意暴露

在公众面前是他的正当权益;再者就是案件还没有宣判,他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分子,这时把他当作犯罪分子播出来属于侵犯名誉权。所以,表面上看是马赛克的问题,背后却反映出当今社会对人的尊重。

在揭示邵宗其犯罪成因时,节目没有因为他的残暴罪行而一边倒地谴责,而是给了他平等说话的权利。通过采访观众看到,邵宗其犯罪的起因是妻子的出轨,和同宗两兄弟邵宗平、邵宗华有不正当关系,他开始提出离婚被村里人劝阻,又提出每人赔偿十万元、且两人妻子每人跟他跑车一个月,又落空。当然,这种“私了方式”也是违背道德人伦的。后来他在实施报复计划的同时,也在等待两人主动缓和的态度,从警方的调查中发现,如果对方有个人能找他道歉,事情也可能不那么严重了。而这一切的可能性都失去了前提,一步步使邵宗其心理扭曲,无视法律,堕入犯罪深渊。这样的剖析,让人们看到了案件真实的过程。这并不是对犯罪分子的同情,而是对人权的一种新的认识。

这样的叙述方式是电视法制节目的进步,同时折射出中国法制文明的进步。如果没有理性文明的法制氛围,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报道方式。

当然,这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如今在执法过程中,会采取许多文明措施,如给犯罪嫌疑人的戴头套、取消“抱头蹲地”的常规、禁止刑讯逼供等,以各种人性化方式取而代之,是我国社会法制文明的体现。

而在法制文明欠缺的时代,五花大绑、挂牌游街、肆意侮辱,人格得不到起码的保障,法治得不到维护,文明也被玷污。而在电视节目里,不能一边倒,一恶皆恶;不能全说好,一好百好,剥夺了平等说话的权利。

如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是文明社会法律的核心价值。所以,法制节目要适应社会发展,紧跟文明步伐,用“法”与“情”体现法制的时代精神。

猜你喜欢

电视
增强现实技术原理及其在电视中的应用
电视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