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不应是领袖

2015-02-27严春友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有限性领袖过程

严春友

卷首语

教师不应是领袖

严春友1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是何等角色?起什么样的作用?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否则,若是定位不准,就难以成为好的教师.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斯·韦伯回答说:“教师不应是领袖.”因为教师与领袖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领袖需要有领导能力、个人魅力、演讲才能、号召力等,从而具有权威,而教师却未必,也不必;教师即便偶尔具有此等才能,也不是展示的地方,因而也未必就是一个好教师,领袖不应在这个听众难以表达不同看法的地方炫耀自己的才能,而应到听众可以质疑的地方去.

我们的许多教师岂止是把自己当领袖,还常常当作领导.他对学生仿佛拥有无限的权力和权威,不仅管束其行动,有时还要用标准答案规定学生应该怎么想;一旦学生有不同意见便不能容忍,更别说学生反对老师的意见了,要是学生说出来,恐怕会恼羞成怒的.

其实教师比学生多的仅仅是知识、阅历和经验,其他方面未必具有优势.即便是知识,也不是不可质疑的,因为教师的能力和知识是有限度的;知识本身也不是完善的,有什么不可质疑的呢?退一步说,即便是学生质疑错了,这种质疑的精神也是极应鼓励的.学生在某个方面可能比不了教师,但学生潜在着比教师更大的创造力,如同俗语说的,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至于阅历,对学生诚然可以有所裨益,但不具有真理的性质;即便是真理,也不能强加于人.阅历只是一种经验,不可复制,仅具参考价值.至于学生是否参考,具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那决定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因而学生给予教师的尊重与教师给予学生的尊重性质是相同的,都是人对人的尊重.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把自己、把他人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和对待就可以了.

所以,所谓好的教师,应该是人,一个有平等和宽容精神的人;是咨询者,而非布道者.是人,就可能有人的缺点;是人,他就是有限的---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因而他应该是谦卑的和宽容的;而这实质上也就是容纳他人的有限性,承认他人也是一个具有有限性的存在.

从教育活动的事实来看,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性格、志趣、知识结构等都是各自迥异、丰富多彩的,这与所受的同一性的教育恰成鲜明的对照,由此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只是一种启示,一种激发,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去自己开拓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过程及其所传授的知识,都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就是说,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掌握知识,而在于通过这些知识和教育过程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使之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此而言,教师也是工具,而非目的.

教师明白了自己的这种角色和作用,那么就不应以灌输知识和实现自己的意志为目的了,相反,应当把教学活动当作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是与学生共同生活、一起成长的过程,至于这个过程的目的、这个过程会有什么结果,则不必过于计较.作为教师,终生都能够与正值青春妙龄的生命一起生活,一起成长,岂不是一种值得自豪的职业?如果说教育有什么特殊的话,这就是它的特殊之处.

1严春友,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庄子一日一讲》《哲学的魅力》《大自然的智慧》等.散文“大自然的智慧”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高中《语文读本》以及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读本》.

猜你喜欢

有限性领袖过程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浅析人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
领袖哲学
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平民领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浅谈学术自由的合理性及其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