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产业才能更美丽——大方县黄泥塘示范小城镇建设扫描

2015-02-27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5年9期
关键词:镇区泥塘大方县

文丨本刊记者 付 松 邓万里

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黄泥塘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精神协调统一起来,融入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因素,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

“岁月深处的小寨,而今温婉的小城。黄泥塘,记忆中寂寥的土墙,变成青瓦起伏的意境……”一位诗人曾这样感慨大方县黄泥塘镇近年来的变化。

黄泥塘镇的确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实现美丽转身的。

30年前,这里还仅仅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14年前,镇政府贷款50万元征地,采用BT模式兴修了黄泥塘镇第一条大道,在全省乡镇中首开土地挂牌出让的先河;2012年以来,黄泥塘示范小城镇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项目整合等方式,投入3亿多元对镇区进行全面建设,使之跻身于2014年全省“示范小城镇综合样板示范点”名单。

大动作打造小城镇

2013年9月,第二届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毕节市召开,绿色小镇成为贵州山地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题。

作为大会的现场观摩点之一,黄泥塘数千米的镇区干道、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大酒店等受到与会代表的连连赞扬。

“全省第一届小城镇发展大会以来,我镇按照‘小城镇大战略,要有大动作,实现大作为’的总体要求和‘规划引领、科学运营、产城互动’的发展思路,对镇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黄泥塘镇党委书记陈昌顶说。

黄泥塘镇地处大方、黔西、织金、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三县一区”结合部,素有大方“南大门”之称。

从交通区位来看,黄泥塘有贵毕高等级公路、黄织路、黄普路以及黔大毕高速路贯穿全境,可谓毕节市范围内交通枢纽型的重要小镇。

从资源秉赋来看,黄泥塘毗邻贵州宣慰府、支嘎阿噜湖、百里杜鹃、九洞天、织金洞等知名旅游景区,可谓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

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黄泥塘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精神协调统一起来,融入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因素,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

所以《卜算子》具有“健捷激袅”“急并虚歇”“拾掇坑堑”“清新绵邈”等音乐特征。总体来说,词调先急后缓、情感顿挫、清新飘渺、低抑感伤,多用来写景抒情、赠酬贺寿等,尤其适合赋说相思离别之情。

在“8+3”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休闲广场、山体公园、景观大道以及敬老院、卫生院等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都最大限度地保留着自然山体的原汁原味。

为解决用地难、融资难、人口聚集难“三大瓶颈”,黄泥塘镇通过科学谋划,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

在建设土地方面,借助低丘缓坡、小土地开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

在建设资金方面,主动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借力发力的思路,把黄泥塘镇城镇建设项目与县级融资招商平台进行融合,最大限度破解资金瓶颈,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

在人口集聚方面,通过放宽小城镇落户条件,吸引务工人员就近就业,安置扶贫生态移民和水库移民等方法,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黄泥塘镇已逐步探索出一条集工业发展、商贸物流、移民安置、休闲度假、创业创新于一体的山地特色城镇化新路子。

全方位建设“副中心”

“家乡的变化,我是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亲手记录的。”1999年,吴守良从大方县六龙镇搬迁到黄泥塘镇定居,成为外来移民的一员。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十多年来,他走遍黄泥塘的山山水水,用镜头记录下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点点滴滴。

“镇区从小到大,人口从少到多,环境从差到好,楼房从矮到高,道路从窄到宽。”吴守良说,随着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城镇承载能力的不断增强,居民人口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提高。

2013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原来的黄泥塘镇和相邻的鸡场乡合并,组建新的黄泥塘镇。合并后,辖区人口从3万增加到6.3万,辖区面积从116平方公里增加到224平方公里,不仅进一步集聚了人口、土地等发展要素,而且优化了城镇布局,拓展了发展空间。

相较于一些地方“建了拆改,拆了改建”的现象,黄泥塘镇以“确保50年不变”为目标,将“领导换了,规划不变”落到实处,一张图纸绘到底。

在规划上,仅《黄泥塘镇总体规划(修编)》和《黄泥塘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先后进行过10多次论证修改后才最终敲定。

在建设上,路、水、电、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均按照现代化绿色环保城市的标准有效推进,以保护生态环境来增强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和形象魅力。

此外,黄泥塘镇还在毕节市的乡镇中率先引入城市管理理念,成立了第一家城管中队,保洁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社区化管理,以“门前三包”、民主推选“街长”等形式,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

实施小城镇建设以来,黄泥塘镇一期开工建设了11个保障性项目,二期开工建设了5个项目,总投资已逾2.3亿元。其中,全长1.88千米的景观大道投资约1.1亿元,黄泥塘大酒店总投资2600万元,两个项目均属招商引资建设。

“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崭新的黄泥塘,镇区面积拓宽到8平方公里,建成一个集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三县一区结合部旅游商贸中心城镇。”陈昌顶说。

创业园成就“小康梦”

在黄泥塘镇区靠近贵毕公路的地方,一个占地87亩的“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格外显眼。“返乡创业好,照顾老和小”“打工哪里走,就在家门口”等标语让人振奋。

“回家过年时,看到了政府写给返乡农民工朋友的一封公开信,鼓励大家回乡创业,当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黄泥塘镇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中,彝族青年黄海军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个。

示范小城镇建设,优化了城镇布局,拓展了发展空间(大方县黄泥塘镇政府供图)

2013年8月,黄海军在黄泥塘镇政府的帮助下回乡创办了翔盛威电子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我们所生产的这些电子原件,大多是TCL、长虹、彩信等名牌产品的下游产品。”黄海军说,之所以选择回乡创业,是看重家乡劳动力成本低、政府服务好、厂房三年免租金等优惠、扶持政策。

在黄海军的示范带动下,一些外出务工多年并小有积蓄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返乡创业,为部分村民和返乡青年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小城镇建设没有产业支撑而导致的诸多弊病。

“虽然工资也只有2000多,但是能在家门口就业,心情还是比较舒坦的。”2014年从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甘棠村村民王凯就成了电子厂的一名工人。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家乡就业,不仅可以得到一份不菲的收入,而且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负责人丁习跃说,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家庭的完整、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和社会的和谐。

据介绍,黄泥塘镇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规划总面积300亩,一期工程现已投入使用,占地87亩,总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厂房5栋20000平方米,其他综合配套设施1000平方米。

目前,已入驻大方县百里花食品有限公司、贵州恒宇食品有限公司、唐旗食品有限公司、贵三宝食品有限公司、名门珍雅家纺科技有限公司、黔梦床垫厂、翔盛威电子厂等12家企业,解决就业300多人。

“我们将加快创业园基础建设进度,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一步规划筹建创业园拓展区,形成多元经济发展格局,力争让入驻园区的企业做大做强,凸显民族特色。”大方县委常委、副县长陈祖军说。(责任编辑/付 松)

猜你喜欢

镇区泥塘大方县
白布河畔苍鹭飞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夏日荷景
《青蛙卖泥塘》的“愣”
《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泥塘广告词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