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悲剧电影大师
——周星驰作品研究与分析

2015-02-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喜剧之王周星驰

王 瞳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个悲剧电影大师
——周星驰作品研究与分析

王 瞳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港片市场的产量明显下降。那个时候,大部分电影人都选择翻拍曾经经典的作品,在数量上保持原有的状态,如黄百鸣的《家有喜事》系列;但还有一小部分人选择放慢进度磨合市场,如王家卫。很显然,周星驰属于后者。本篇论文对周星驰导演的作品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对电影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和学习。

周星驰;电影;追求;无厘头

一、周星驰的生平及创作历程与成就

1962年,周星驰出生在香港的九龙穷人区。在他7岁那年,父母离异,母亲独自抚养他们成长。24岁时出演了第一部剧并正式进入电影行业,真正让大家认识到他是刘镇伟导演的《赌圣》,在电影中他饰演了一个江湖混混,这部电影毫无疑问打破了当时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后来,为了摆脱小混混角色,他在系列电影《逃学威龙》中饰演一个卧底神探,这部电影再次打破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周星驰彻底成为了“大碗”。那一年,他的号召力与成龙、周润发并驾齐驱,三个人被媒体称为“双周一成”。1992年,周星驰一共主演7部电影,其中5部位居于香港票房排行榜前5名,其中《家有喜事》《审死官》更连续打破票房纪录,这一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上映后更是连续拿到香港年度票房冠军。这时候周星驰31岁,经历了很多事情,从一个穷人区的小孩成为了影坛的“神话”。他决定不再一味迎合观众的需求来搞笑,要更多地体现出对理想、对生命、对世界的思索。1年后,在影片《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正式成为一名导演,开始了他电影时代。1995年,他与刘镇伟导演共同创作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推出后,虽然当年的票房反应惨淡,却在其后几年里借盗版市场的传播和互联网的普及,成为观众心目中最经典影片之一。1999年,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喜剧之王》上映后,再次夺得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也成为必看的周星驰电影。沉寂了两年后,2001年他推出电影《少林足球》,这部电影在低迷的香港影市创下新的票房纪录,并在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中,一举获得7个奖项,不仅如此,影片还入选《时代周刊》,成为“世界史上25部最佳体育电影”。他的成绩不在于一年的出片量是多少,而是在于影片的质量。4年后,2005年电影《功夫》上映,该片不仅打破了《少林足球》的票房纪录,获得了很多奖项,在海外也获得了肯定。最终这部影片创下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并入围美国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获得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等多项最佳外语片奖,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05年十大佳片”之一。筹备了8年,2013年电影《西游·降魔篇》上映后打破23项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全球票房高达2.18亿美元,并刷新了华语电影全球票房纪录。他的电影梦想仍然在继续,让我们继续期待他的作品。

二、电影题材选择

(一)“小人物英雄梦”

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当中的主角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着大英雄梦的小人物,但是这些都是导演真正经历过的。电影《喜剧之王》中,扮演龙套的尹天仇在片场被冷落,被轻视等等辛酸的故事;电影《功夫》中,被火云邪神打死又重获新生的阿星……所谓成为英雄也只不过是小人物做的一个梦而已。周星驰的作品不乏这种类型的故事,但他的作品会让人觉得我们的存在至少还有一个会让人幸福,会为之奋斗的梦。这一系列也开始形成了周星驰的电影风格,在以后的作品中增光增彩。

(二)现代主义颠覆思想下的作品

1995年的电影《大话西游》改编自《西游记》,主要内容为孙悟空被唐三藏的紧箍咒逼着去西天取经。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但是导演却用现代主义的颠覆思想表现出来。在传统思想的逼迫下,电影里的孙悟空宁愿选择紫霞仙子也不愿跟唐三藏一起去西天取经……这似乎有了合适的逻辑安排和剧情发展。让人意外的是,正是这种易懂的影片恰到好处地击中了大多数当代年轻人的神经。刻骨铭心的爱情和西天取经的重担只能选择一个,孙悟空选择了付出代价的英雄。第一次看《大话西游》是笑得胃抽筋,感觉里面的对白好搞笑。后来长大了再看一遍的时候已经是泪流满面。里面的主题曲很好听,“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 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 开始终结总是没变改 天边的你飘泊白云外 苦海翻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这首歌传达了《大话西游》中的一切感情。忘不了画面中朱茵扮演的紫霞仙子看着远去的孙悟空的背影说“那个人样子好怪。”“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条狗。”“好像一条狗啊。”电影中调侃的台词,无疑是对这种无力感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无厘头文化

无厘头文化的官方解释为“香港的一种在1990年代突然兴起的次文化,当中以周星驰为当中的佼佼者。这股文化一直主导整个十年的香港社会,直到亚洲金融风暴后才慢慢消退。无厘头文化透过香港地区的喜剧影视作品及流行区而得以大力发展,后被华语地区广泛接受,成为被197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年轻人广泛接受的喜剧艺术表演形式,并逐渐运用于现实生活。”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周星驰对电影表达方式的无厘头文化。

有一些后现代主义分析者做过一次关于周星驰的电影评析,他们认为,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就是对封建的、循规蹈矩的、陈腐的主流文化来了一场彻底的颠覆。这种像贬义词一样的存在于传统社会的文化也正是当时电影市场的一种独到的创新。这种文化并不一定要原创,它所蕴含的东西也不一定要有任何意义,但它的存在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传统制作,并且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批判和嘲讽味道。无论你是否认为它是一种恶趣味,无意义的表达方式,它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存在于银屏上并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你也不得不承认,它已经渐渐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逻辑模式和思维模式。从20世纪70、80年代的搞笑喜剧电影到现在的新媒体文化的兴起,像《万万没想到》的思维逻辑,这些已经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了。周星驰的存在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心目中,周星驰可以称得上是最厉害的喜剧演员和导演。

三、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电影的质量,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个角色的性格养成,是从环境和社会因素并驾齐驱的,具体表现在主角和周围人物和事物反映出来的具体关系。周星驰导演的电影作品中大多充满了社会基层群众和小人物的悲哀,在艰难生存中实现梦想,这也是折射导演对人生的感悟。

在《长江七号》中饰演周小狄的父亲,早年妻子去世留下他和周小狄相依为命。他在工地做苦力和捡垃圾来维持家庭,但却让周小狄在贵族学校上学。不幸的是,在电影中不幸殉职,但是最后七仔用尽最后的能量让他复活。可能周星驰的小时候没有父亲的关怀,所以把一切对父亲的幻想全部加到这部电影中。

四、拍摄手法

在陈佩斯公开戏剧表演课《大道喜剧院:陈佩斯喜剧表演培训》中提到的那样,喜剧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悲情内核。在我看来,周星驰电影就完完全全符合这一点。他的电影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你可以因为电影中的一个片段笑出眼泪,也可以因为这个片段而痛哭流涕,因为他要说的就是现实。电影《喜剧之王》中的经典镜头,也就是那句被世人无数遍效仿的“我养你啊!”。电影中,尹天仇和柳飘飘过了一夜后,清晨,尹天仇看着柳飘飘,回屋坐折叠在床上为自己感到自卑,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把自己所有家当给了柳飘飘。柳飘飘拿钱走了。

尹天仇看着柳飘飘远去,鼓起勇气冲了出去。“去哪里啊?”“回家。”“然后呢?”“上班。”“不上班行不行?”“不上班你养我啊?”尹天仇只能无奈地笑了笑。这无疑是《喜剧之王》中最感人的一句话,可想而知尹天仇鼓起了多大的勇气喊出这句话。二而柳飘飘的回答是“你先养好你自己吧,傻瓜。”可坐上计程车的她,却无法控制地哭得一塌糊涂。几个镜头的组接,相当于尹天仇的犹豫。

五、细节设置

细节主要是指作品中构成人物性格,时间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剧中的道具和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联系,也在电影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例如,《喜剧之王》中袖子着火但是演员仍然一动不动的一场戏,这一段的灵感来源于一件真实的故事;《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要检验田启文扮演的尸体时,因为拍摄过程中田启文的身上加了衣夹,田启文到拍摄结束也没有喊疼,拍摄结束后大家问他痛不痛,他说:“痛啊!怎么可能不痛,不过导演没喊卡,是不可以动的。”这一句经典的台词。在周星驰电影中出境最多的应该算是拖鞋了。《国产零零漆》中一名主要演员穿着绿色拖鞋出场。《喜剧之王》中星爷在介绍雷雨的时候穿得很帅,完全将拖鞋的精致表现出来了。很多人看过问周星驰电影的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的童年时是干什么的?答案是擦鞋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在他自导自演的《功夫》中,当小时候的他仔细阅读《如来神掌》的时候,他的身后有一排小孩在擦鞋。当他为了保护女孩而被那群孩子打的时候,身边有一些擦鞋用的用品,还有板凳。还有他被蛇咬伤,他在交通灯里疼痛难忍,但是最后一个镜头,交通灯上有很多手印。这场戏之所以他要躲在交通灯里,原因是,在有关于“如来神掌”的香港电影里,这套掌法就是被印在鼎上而使其流传下来。还有《功夫》中,斧头帮老大和火云邪神的出场在地板上的一朵大大的莲花上,释义主宰一切的人,而火云邪神的暗器也是莲花形状。最后,阿星打赢火云邪神,抽出暗器,将莲花形状的暗器推到空中,花瓣在空中变成真正的花瓣,不仅寓意花瓣由硬变软,还暗示改邪更正,回归善良。

六、结束语

1994年,我1岁,人生中第一次去电影院,到现在也不理解为什么父母要带1岁的我看这部电影。电影里播放的内容让隔壁的观众大笑,而我随着电影的音乐满电影院的跑……20年后,我长大了,看到这部电影仍旧能笑出声音,这部电影叫《九品芝麻官》,也是我接触周星驰的第一部电影。到现在为止,他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从“阿星”变成了“星爷”,但我仍旧是那个平凡的我。《喜剧之王》中那个追出很远的那句“我养你”,《食神》中的“撒尿牛丸”和“黯然销魂饭”,《功夫》中他和女孩的棒棒糖店……当我再次看原来让我开怀大笑的剧情时,我却笑不出来了。当经历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回顾这些,我才真正领悟到星爷电影里的真谛。原来,这个社会跟我们小时候想的不一样。小时候当家长问我么长大的志向,我们都会回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长大了才知道,我们只是一个小人物,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有着微弱光芒更有可能连光芒都没有的存在。和电影里相同,都是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小人物,是渴望“翻身”的“咸鱼”。再次看到星爷拍的电影时,才发现我们当时嘲笑的,就是现在的自己。

其实他的电影都是悲剧,只是不懂事的我们当喜剧看罢了。

J905

A

1674-8883(2015)22-0058-02

王瞳(1993—),女,吉林长春人,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喜剧之王周星驰
《喜剧之王》的心理学研究
喜剧之王沈腾的“佛系”人生
周星驰:草根就是未来
写了十七八年的繁体字,“喜剧之王”陈佩斯有些感想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喜剧之王”的人文情怀
周星驰还是“喜剧之王”吗?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