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了十七八年的繁体字,“喜剧之王”陈佩斯有些感想

2018-11-19陈佩斯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0期
关键词:喜剧之王繁体字金文

陈佩斯

知乎上的很多朋友留言问我为什么写繁体字,与各位朋友分享。

我近十七八年都是尽量用繁体字,不认识的字就查,然后用手写版在电脑上写字,不用拼音。我们写惯了简体字再去写繁体字的时候,心里会很急。但别着急,克服自己,慢慢进入,你会觉得繁体字特别漂亮,会感受到字的美感以及手写时的那种美感。

如果你再结合每一个汉字的意思,了解这个字的来源时,你会觉得更奇妙:繁体字原来和象形文字有关,它和你要写的事物的本体有关。下笔一写出来,就能感受到被文字描述的物体。比如“猪”,原为“豕”,甲骨文里就像一只猪躺在那儿。写“龙”的时候,真像绘画的龙一样。所以我觉得写繁体字会给你一种美感,会潜移默化增强每个人的创造力。

而且当你知道字义时,繁体字就不会错用。简体字有很多的同音字,在选择时我们会混淆用错。繁体字更接近象形文字,相对于简体字,它在字形上更具象也更接近物体本身。比如兰花的“兰”,比如乌龟的“龟”,从繁体字可以找到文字描绘的东西原本是什么样子的。

我研究喜劇,要知道远古时的人们有没有笑声,戏剧活动有没有给人带来笑声。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衣冠”一节,就记载春秋时期叫孟的艺人在朝堂上装扮成故人讽谏楚王的事。当朝大臣们对优孟的知情和楚王的不知情而形成的差势,优孟的戏弄权威,都是现在也在使用的喜剧技巧。再向前推演,戏剧的前身是巫觋的祭祀活动,祭祀时要击鼓踏歌,而金文中“喜”字就包含了击鼓踏歌之意:“壴”是鼓,“口”是大笑时的样子,巫觋祭祀时的热闹景象就出现在我眼前。

那“笑”在繁体字中是怎么体现的?把时间往前推到大篆、金文、甲骨文的时候,欢乐的“欢”,左边是“雚”,右边是“欠”。古代雚是什么?是猫头鹰,象形文字特别形象地描绘出猫头鹰蹲在树上,一双大眼睛尖尖的喙。“欠”字古写是一个人头上三道撇,金文、甲骨文都是这样的形态。“欢”字表示猫头鹰欢快的叫声,用猫头鹰的叫声比拟人类在快乐时发出的声音。还有一个字“悦”,心字旁加“兑”,古写“心”就是画了一个心脏,中间一个点还是个心眼,“兑”就是说话,把话说到心眼儿里,就能让人愉悦,特别好玩。

于是,我们从汉字就可以确定几千年以前的人类是有笑声的,是有笑行为的,是有创造笑声的行为活动的,这就可以把喜剧、戏剧的历史向前推很长很长时间。

正是我有许多喜剧的问题,要去历史中、从文字记载中找答案,就能找到古人是怎么创造笑声的,古人是怎么抖包袱的,这时我就感觉和古人有了联系,发现今天的戏剧活动都有古人的影子,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还在用,就特别有意思。

再举一个例子,“悲”,“非”与“心”。“非”是什么?是折断后的鸟的翅膀。正常的翅膀是“羽”。鸟在飞翔时遇到疾风暴雨,翅膀折了落在地上挣扎、痛苦的样子就是“非”。现在生活中宰杀禽类动物的时候也要把翅膀拧过来抓住,“非”字就记录了这种状态。心里的感觉像一只折断翅膀的鸟,“悲”矣。这是我从介绍甲骨文的书籍里读到的,对我很有启发。我的职业的元祖是“俳优”,“俳”是“人”与“非”,从文字里就透出一个来自远古的信息:那时的俳人表演的谑戏就有“悲情内核”的存在。

这就是我使用繁体字的一些收获与启发。

注:原文为繁体,为方便读者阅读,此处进行了简繁转换。

(摘自知乎日报)

猜你喜欢

喜剧之王繁体字金文
张国伟:体育界的“喜剧之王”
哈哈镜
喜剧之王沈腾的“佛系”人生
周星驰:草根就是未来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喜剧之王》编剧李敏:做好自己,再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