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检查的意义

2015-02-26黄利红汪华林湖北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43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肝胆精神病B超

黄利红 田 艳 汪华林 湖北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430000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检查的意义

黄利红田艳汪华林湖北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肝胆改变。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6-12月住院的87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他们进行肝胆B超检查,同时以我院463名职工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B超检查阳性率(41.7%)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8.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病程长和年长者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短和年轻者,而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易导致肝胆不同程度的损伤,要定期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肝胆损伤。

关键词超声抗精神病药肝胆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病程长、易复发,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特殊群体,一部分患者处于幻觉妄想中,一部分患者感觉迟钝,所以他们常常不能客观描述病情,而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尤其是对肝胆影响明显。由于上述原因,现对我院2013年6-12月份住院的87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12月我院住院的87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2年)作为研究组,进行常规肝胆超声检查,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其中,男507例,女368例;年龄≥50岁223例,年龄<50岁652例;病程2~45年,病程≥10年186例,2年≤病程<10年689例。所有患者乙肝两对半阴性,肝功能正常。同时以我院463名健康体检职工作为对照组,男271例,女192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5±7)岁,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

1.2仪器与方法采用西门子亚当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MHz,均由同一超声医生进行检查。受检者均空腹8h以上,体位为平卧位,左右侧卧位,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1.3超声影像学诊断依据参见超声诊断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与B超阳性率分布的关系见表1。病程长(病程≥10年)和年长者(年龄≥50岁)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短(2年≤病程<10年)和年轻者(年龄<50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不同病程、年龄、性别肝胆B超阳性率比较

2.2两组B超阳性分布情况见表2。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B超检查阳性率(41.7%)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8.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单纯性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超声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以单纯性脂肪肝发生率最高,为30.7%。肝囊肿与肝血管瘤的超声检查阳性率与健康体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研究组B超阳性率与对照组的比较〔n(%)〕

3讨论

肝脏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脏器,一旦受到损害,将会产生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些药物影响肝脏功能,干扰肝脏对脂类的代谢和转运,造成肝内脂肪大量堆积,超过了正常含量的5%或肝小叶被脂肪沉积,从而形成脂肪肝[2,3]。

而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等,具有抗胆碱作用,会使胆囊平滑肌的收缩力下降,影响胆汁的排出,且药物会引起肝脏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间微胆管胆汁淤积[4]。同时,由于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滞留,刺激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层增厚,形成胆囊息肉。这就使得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极易患脂肪肝、胆结石等疾病[5]。

本文结果显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B超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其中单纯性脂肪肝发生率最高,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次之。而且病程长者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短者, 进一步证实了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胆的损害。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要求医院不仅能治病,而且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精神疾病患者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多做锻炼,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合理饮食,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要定期做B超等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药物性内脏疾病。

参考文献

[1]任卫东,常才.超声诊断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张继志,吉中孚.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3.

[3]王培芳.抗精神病药物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7,13(4):245-246.

[4]方惠民,徐兆甲.精神病人胆石的发生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4):221.

[5]葛小锚,胡健,李群,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原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5,18(1):49-50.

[6]Skantze K,Melanice E,Horedou P,etal.Cobm Parion of guality of life with standard of living in Schiiophren ic outpatients〔J〕.Br J Psychiatry,1992,161:797.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4-11-1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092-02

猜你喜欢

肝胆精神病B超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