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后回顾性分析

2015-02-26罗世康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52840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钡剂钡餐平片

罗世康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 528403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后回顾性分析

罗世康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52840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后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新生儿21例,21例患儿均在影像学诊断和术后病理组织检查中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结果:经过腹部平片检查后发现,每个患儿的肠管内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气体积聚,钡餐检查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移行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的患儿有1例,无明显移行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的患儿有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狭窄但移行段和扩张段并不明显的患儿有7例,仅直肠远端狭窄的患儿有9例。结论:通过对术后的病理组织检查证实后的资料分析对比,发现影像学检查中的X线腹部平片的结果并不典型,但钡餐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病变图像,作为检查时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影像诊断手术后回顾性分析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由于肠道内细胞发生病变导致新生儿的肠道痉挛,而粪便聚集在肠道内不易被排出,粪便积聚部位的肠道发生扩张,则远端粪便未经过部位发生萎缩变窄[1]。新生儿时期的此类疾病发生时,小儿的肠道病变在腹部平片下表现并不明显,近些年来,钡餐造影检查在临床上逐渐被应用,我院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此类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特选取在我院进行医治的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新生患儿2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新生儿,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0.1~1个月,平均年龄(0.6±0.4)个月;所有患儿均主要表现为腹胀、黄疸、呕吐、胎便排泄较晚和便秘等。

1.2方法给予全部患儿采用G易800ma胃肠X光机进行站立时拍摄腹部正面平片和钡餐造影检查。进行钡餐造影检查时使用生理盐水调制浓度较低的钡剂然后实施钡餐检查:(1)对胸部和腹部异常和不能进行钡剂灌肠检查的患儿进行排除,包括肠部有异于正常的高密度影像和肠部存在穿孔状况者均停止进行钡餐检查。(2)气囊导尿管选取10号大小,将石蜡油涂抹在管口处并注意插管力度和松紧度等,插入肛门,当管头处刚刚超过肛门则停止插管,此过程禁止将气体注入气囊内。(3)将配置完成的浓度较低的钡剂通过注射器慢慢推入,在影像的关注下逐渐增加推入量,如存在推入困难的患儿则需调整其体位。(4)在推入钡剂的过程中对钡剂充满肠道后所形成的肠道蠕动情况、交通和形态等进行密切观察,当回盲部充满钡剂时可停止钡剂的继续推入。(5)将导尿管缓缓从患儿肛门处拔出,指导患儿取卧位进行正面拍摄平片,主要观测乙状结肠、直肠和结肠等肠段的走形和其排出钡剂的状态。嘱咐父母在检查24~48h后的这段时间内进行放射科观测钡餐是否残留。

将患儿进行全麻下后实施腹部手术,根据患儿病变情况的不同,对病情严重患儿的病变肠部进行结扎和造瘘手术,其他患儿给予改良Soave手术和Duhamel手术进行救助,在术后采取患儿的病变肠部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观察患儿手术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肠道是否存在移行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等)和手术治疗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2结果

腹部平片观察到全部患儿均存在肠道内积气,可见4例患儿腹部存在气液平面,钡餐检查中观察到明显的移行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的患儿有1例,无明显的移行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的患儿有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狭窄但移行段和扩张段并不明显的患儿有7例,仅直肠远端狭窄的患儿有9例。但经过手术治疗后的2个月或4个月进行的钡餐检查中观察到患儿的肠道狭窄、移行和扩张等状态均有明显改善,见图1、图2。

图1男2d照片、造影图22个月后造影

3讨论

钡餐检查可作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本文结果表明:在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实施手术治疗之前进行腹部平片和钡餐检查,通过对患儿病变肠道的形态和病情等的图像观察后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后采取患儿的病变肠道进行检查后发现与钡餐检查时的结果一致。在对患儿分别经过改良Soave手术、Duhamel手术和结扎造瘘手术后,患儿的钡餐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肠道狭窄、移行和扩张等状态均有明显改善[3]。对于其原因进行分析: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黄疸、呕吐、胎便排泄较晚和便秘等,若不及时对此类患儿进行救助,严重者可危及其生命安全。新生儿时期的腹部平片中有些患儿的肠内堆积物较多而气体较少无法形成气液平面,不能明显地观察到患儿肠道内的病变状况,对患儿进行钡剂推入时通过对钡剂在肠道中的走行状态、推入的难易程度和钡餐推入后能否自行排出等情况,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患儿肠道的形态走行和肠道的具体病变情况,从而对不同患儿的不同病变情况实施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法有改良Soave手术、Duhamel手术和结扎造瘘手术等[4]。将患儿瘘口和坏死的肠道实施切除,对狭窄、移行和扩张等严重者可以保留的肠段尽量保留而进行改良治疗,患儿肠道内堆积物进行清除,恢复肠道的自行蠕动功能,肠道的扩张、狭窄和移行等状况较轻者则可自行恢复,患儿肠道可进行正常工作[5]。

综上所述,钡餐造影检查可作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首选检测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患儿肠道的具体形态和走行等,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不同,对患儿可实施改良Soave手术、Duhamel手术和结扎造瘘手术等三种治疗方式,治疗后的效果较显著。

参考文献

[1]飞勇,李勤勍,陶海波.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2):148-149.

[2]王映飞,林剑军.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85-86.

[3]林剑平,李先浪,张高峰.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7例 X 线征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63-64.

[4]吴朔春,袁新宇,白风森,等.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鉴别〔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1):1167-1170.

[5]杜俊鹏.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期巨结肠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67-5468.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9-04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089-02

猜你喜欢

钡剂钡餐平片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一种钡剂灌肠筒的改进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种钡剂灌肠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便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