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2015-02-24张中芹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外听力笔者

张中芹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张中芹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对于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听力是一门很难的课程。本文通过对听力教学展开行动研究,尝试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开展实验教学,同时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在实践中的效果。

关键词:行动研究听力教学反思

一、教学行动研究

教学行动研究是指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各教学要素进行观察,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并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技能。Lewin(1948)指出行动研究是大体分为计划、行动和反思三步。[1]McNiff(1988)[2]和Ferrance (2000:9)[3]把此过程描述为五个步骤:(1)发现问题;(2)提出解决方案;(3)制定、实施该方案;(4)评价教学行动结果;(5)分析、评价重新确定教学问题,进行下一轮研究。Anne Burns认为“行动研究一般包括planning, action, observation和reflection 4个阶段”。[4]文秋芳教授认为Anne Burns对行动过程的描述缺乏动态感,应该在此环节之外增加一个外圈,即向书学习、向人请教和研究者的自我反思。[5]专家们的分类方法都包含了几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即发现并聚焦问题、计划、行动和反思。笔者按此方法进行了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具体方案为: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制定行动方案,实施行动及反思与总结。

二、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一)发现问题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听力一项就占了35%的比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听力成绩不理想。在四、六级测试及各种英语测试中,听力一项失分率较高。

(二)收集信息

为了了解学生听力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开学第一周,笔者采用问卷的方式在所任教的班级展开了调查研究。该研究对象是盐城工学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2个本科自然班70名学生,每周共4个课时。调查结果显示:(1)95%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提升听力水平;(2)不足5%的学生有课外听英语的习惯;(3)87%的学生感到多数材料只能似懂非懂,思维跟不上语速;(4)68%的学生注意力过多地停留在个别音和个别词上,以至于影响了对全文的理解;(5)90%的学生希望老师更多地传授听力学习的技巧。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听力障碍主要表现为:(1)听力课时有限,课外训练不足;(2)缺乏一定的语音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3)缺乏相关的方法和策略指导。

(三)制定行动方案

通过对问卷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学生的听力障碍,笔者制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行动研究计划。从第一学期第二周开始围绕辨音知识、课外泛听及听力习惯与技巧三方面内容,对学生重点训练。到期中测试后,根据学生听力成绩对教学研究行动计划进行调整。研究结束时,对学生再次问卷调查,以收集反馈信息。

(四)行动过程

1.讲解语音知识,纠正学生发音

开学第二周到第三周,笔者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等方式对学生集中进行了音标训练,帮助学生过好音标关。训练中,不少学生纠正了不正确的发音,基本能辨别相似音素之间的区别。从第四周开始,训练学生运用音标正确拼读单词,逐步过渡到反复听并跟读所学过的精读课文录音,以增强学生对重读、弱读、同化、连读、不完全爆破、升调、降调等一些语音、语调变化的敏感性。为检查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效果,每周一次课堂测试。每次听写10个词汇和5个句子,词和句子均选自所学课文。测试结束,双班互改。

从测试结果看,连续3次词汇听写得分率高达90%以上,但句子听写很不理想。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认同听写训练,觉得听写练习对提高听力技能有效果,但同时认为自己的听悟能力还很弱,希望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笔者经过反思,觉得应循序渐进,降低要求,于是调整了教学行动方案:督促学生课外继续反复听并跟读课文,听写指定段落中的句子。任务难度降低后,学生的测试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信心大增。

2.加强课外泛听

由于课内时间有限,我们安排了补充材料供学生课外练习。通过复述或背诵指定内容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外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语感,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各人的投入差别很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积极配合,但更多的学生缺乏毅力,抑或是因为忙于专业课的学习而无暇顾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将测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由于我们对课外泛听的重视及对学生的动员和鼓励,学生还是增加了投入。到期中考试后,听力成绩明显提高。

3.教会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听觉记忆

(1)教会学生预测。如听前浏览标题、选项,人名、地名及问题等信息,对材料做出预测。(2)教会学生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有选择地去听,尽量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3)为防止信息遗忘,要教会学生用符号、缩略语等方法边听边记。(4)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这样才能跟得上说话者的步伐和思想。在实施行动研究的一学期里,笔者围绕这四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了重点训练。研究结束后学生对上述方法的使用有了变化(见下表)。其中,前三种方法的使用有了加强,但用英语思考使用较少,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没达到。[7]

表一 学生对听力方法的使用情况比较

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发现,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使用方法和技巧更轻松和熟练,而基础较弱的学生,还没能熟练地使用技巧。根据学期末最后一次问卷的调查,4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听力材料由基本不懂提高到能懂大意,95%的学生认为听写练习对提高听力有帮助,70%的学生认为听力技巧和方法对听力提高有实效,86%的学生认为词汇量小是影响听力的主要问题。

(五)反思与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行动研究不仅使学生的听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而且使笔者自己受益匪浅。在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实找到了一些训练的有效途径,也发现了一些实际困难。

1.重视听写。通过听写准确地重现信息,是训练听觉记忆的最有效的办法。在边听边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多项语言基本功技能都能得到训练。听写的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先听写单词到听写句子再到听写段落。

2.训练要有针对性。首先可以预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听后回答。其次,听前让学生先看无声视频,猜想内容,然后再放出声音看有声视频供学生核对。长篇文章还可以逐段放送,逐段提问,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

3.增加阅读,扩大词汇量。由于读和听一样都是主要的语言输入来源,它既可以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义、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施计划时,笔者感到最大的困难是对学生课外泛听的监督和检查,一些学生或因语音不过关,或因词汇量不够等原因听力提高也不显著。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些方面继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Lewin K.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A]. In Lewin K(ed.).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Selected Papers on Group Dynamics [C].New York: Harper & Row,1948:201-216.

[2] McNiff,J.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Macmillan Education.1988.

[3] Ferrance E.Action Research [M].Rhode Island: Northeast and Islands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at Brown U-niversity,2000.

[4] Burns A.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文秋芳,任庆梅.探究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2011(2):83-109.

[6]孔玛丽,等.英语分散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1).

[7]郑敏,陈凤兰.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1):434-435.

猜你喜欢

课外听力笔者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