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5-02-24王占铭任凤志

现代农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杂菌菌袋出菇

王占铭 任凤志

1.突泉县九龙乡农牧林水综合服务中心; 2.突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在食用菌进入专业化、周年化、设施化、产业化栽培年代的春天, 随着培养基质中速效营养成分的增加,环境条件的改善,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病虫害发生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也在同步增加。在一些老产区、老菇房内病虫害程度相当严重,导致菌丝无法生长或无法出菇,甚至绝收。 将防治病虫害措施结合于栽培程序之中。用生态、生物、化学的方法将病虫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才是食用菌保护的原则和有效措施。

一、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侵害食用菌的病虫害种类繁多

据初步统计:培养料、菌丝体和菇体造成直接侵害的病原菌有真菌、细菌、病毒等100 多个种类,非侵染性种类有10 多种,在虫害方面有15 个目的昆虫能直接侵害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种类达46 种以上。食用菌上的病菌和害虫从不同的方式与食用菌争夺养料,侵蚀菌丝和菇体。

2. 营养丰富的栽培基质为病虫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食源

许多病虫和病菌以腐熟的有机质为食, 如跳虫、螨虫、瘿蚊、线虫、白蚁和蚤蝇等昆虫都喜食腐熟潮湿的有机质,经发酵腐熟后用于栽培蘑菇、草菇、和鸡腿菇的基质能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吸引昆虫成虫在料内产卵。在食源丰富的情况下,螨虫、瘿蚊以母体繁殖方式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后代,往往在30~40 天后爆发成灾。 熟化的基质也是竞争性杂菌快速繁殖的基地,如木霉、根霉、链孢霉落入富含麸皮、玉米面、棉籽壳等经过灭菌熟化后的基质内能快速繁殖,而同时接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只有根霉生长速度的1/30、木霉的1/20。未经灭菌和熟化的培养基质,曲霉不能侵染,一旦灭菌熟化后,曲霉菌丝能很快繁殖。 接种面被杂菌侵染后,菌种失去营养源而无法生长,导致接种失败,菌袋报废。

3. 适宜的出菇环境也为病虫繁殖提供优越的条件

绝大多数种类的食用菌发菌温度在20~30℃,出菇温度在10~25℃,培养基内水分在65℅左右,出菇场所空气湿度在85%以上。 适宜的环境使菌丝生长快,出菇顺利,与此同时也适合病虫生活的条件,病虫繁殖和为害的速度也达到最快值, 在这种温度环境下,所有的昆虫生长期缩短,繁殖代数增加,消除了冬眠期和越夏期。

4.食用菌与病菌在生理特性上差异性小

许多杀菌药易伤害菌丝和菇体引起的药害。 例如:甲基硫菌灵和百菌清用于拌料,易控制菌丝生长,而多菌灵对灵芝、喉头、木耳累菌丝都有抑制作用,施用敌敌畏后导致不出菇、畸形菇。

5.培养基质携带病原、虫源,绝大多数的致病菌和有害昆虫,其寄主都是有机质

例如:稻草、棉籽壳、畜禽粪便本身就携带大量病菌孢子,菌体、螨虫、和蚊蝇虫卵,因此,需要培养基做灭菌处理或发酵处理,以消灭或减少病源基数,减少病虫为害程度。

6.病虫侵害面广,食性杂、虫体小,隐蔽性强,繁殖量大、暴发性强

致病菌在前期未观察到时,已在培养基内萌发和生长繁殖,一旦发现已造成为害,在发菌期无法用药控制,在出菇期有的病害需要多次用药,而有的病害无药可治。如细菌性黑斑病和黄菇病等要用3 次以上的药才能控制病情,而胡桃肉状菌和鸡爪菌一旦发生则无可救治,螨虫、菇瘿、菇蚊从培养基质、菌丝到菇体都能取食为害,在培养基的表面和里层都有虫体取食为害。 蘑菇从播种、发菌到整个出菇期都遭受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危害。

7.病虫同时侵入交叉感染,菇蚊、菇蝇身上携带螨虫和病菌

当其在培养基和菇体上取食和产卵时就传播病毒、螨虫和病菌,而致病力强的疣孢霉菌致使蘑菇发病,其病体又引发细菌和线虫入侵为害,进而菇体腐烂发臭,污染出菇房。

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生态调控

(1)木腐菌与草腐菌宜分场所制种和种植。 因草腐菌需要培养料发酵处理,在发酵期间,病菌和蚊蝇大量繁殖,如果与木腐菌相互间在同环境下,病虫害易于交叉感染。

(2)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对于发生过严重性病虫害的栽培房不应连续种植相同的品种,以防相同的病虫暴发。

(3)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培育生活力强、高纯度的菌种。 抗性强的品种体现出品种的遗传优势,而菌种的生活力和纯度则由供种单位的技术和条件而决定。种植者在引进优良菌种的同时选择适宜于出菇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的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4)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制种发菌场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就是保持整个制种场所清洁、 干燥、无污染菌袋,无积水、排水沟通畅,空气、水源清新、干净。 这样空气中杂菌指数低,接种和发菌期间感染的机会也随之降低。

(5)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出菇,这样便于管理。 在能保证正常出菇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湿度,增加通气量,将有助于减少病菌的生存条件。 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断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极大程度地降低病虫滋生场所。

2.物理控制

(1)强化基质灭菌或消毒处理,保证熟化菌袋的纯无菌程度;灭菌期间常压100℃,维持8~10 小时,高压121℃维持2.5~3 小时,切实杀死基质内的一切微生物菌体和芽孢。使用的菌袋韧性要强,无微孔,封口要严,装袋时操作要细致,防止破袋。

(2)菌种生产要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纯度高、活力强的菌种。 有条件的菌种场, 灭菌灶应安排进袋口和出袋口门,中部隔断,出袋口处连接种宝,经过冷却后,在超镜工作台内接种。 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工作服,确保接种宝的高度灭菌程度。

(3)安全发菌,防止杂菌、害虫侵入菌袋。 菌种或菌袋发霉宝应具备恒温条件, 温度控制在20~26℃,防止温差过大而引起菌袋出现水汽, 杂菌入侵而污染。 同时遮光培养,减少蚊蝇成虫飞入产卵为害。

3.化学防治

(1)强调培养料药剂处理工作。 在生产规模较大的栽培场,长期生产菌种和出菇袋,在场内的空气中杂菌浓度较高,污染途径也较多。 因此很有必要在培养料中加入微量的杀菌剂,以有效地抑制竞争性杂菌的萌发和发展速度,提高菌袋成品率。 如50%的多菌灵在500 倍时有效地抑制绿霉的发菌速度,而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

(2)覆土材料的前处理。土壤能保湿吸水,刺激菇体形成,但土壤也是许多病菌和害虫卵、蛹的栖息场所,因此在使用前必须使用物理和化学药剂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后才能使用。如在蘑菇等草腐菌上的覆土材料宜选择河泥砻糠土,因河泥在嫌气状况下,好气性致病菌少,且保湿性好,在覆土后2~3 潮菇内基本不用浇水即能保持土壤的湿度;对于取用旱地土和水田土的材料,撒上5%的石灰,再在太阳下暴晒几天,在使用前5~7 天再喷上800 倍的多菇丰和1000 倍的菇虫净,建堆前用薄膜盖上闷5 天后,搬入菇房使用。

(3)强调覆土和开袋前的消毒处理工作。 在高温季节病虫活动期,应着重于开袋前和覆土前的预处理工作。 如蘑菇菌丝发 后和覆土前,用多菇丰、菇虫1000 倍液喷施于菇床上, 能有效地杀灭菌丝内的幼虫和杂菌;平菇在开袋后,在袋口和周围喷上1000 倍液的菇虫净,防止菇蚊、蚤蝇产卵为害。

(4)抓住出菇间隙期防虫治病。 在出菇期间遭遇病虫为害时,应在采菇后进行及时用药处理。

猜你喜欢

杂菌菌袋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