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

2015-02-24顾淑玲郭笑冬林红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30045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晨峰收缩压动态

顾淑玲 郭笑冬 林红伍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 300451

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

顾淑玲郭笑冬林红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300451

摘要目的:对我院220例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据结果分析各年龄段高血压特点。方法:将22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者110例为观察组,110例正常血压者列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有无晨峰现象,再将两组对照比较。 结果:观察组110例中杓型血压38例(34.5%),非杓型血压56例(50.9%),反杓型血压14例(12.7%),超杓型血压2例(1.8%),晨峰现象33 例(30.0%);对照组110例中杓型血压86例(78.2%),非杓型血压 18 例(16.4%)、反杓型血压2例(1.8%),超杓型血压4例(3.6%),无晨峰现象。观察组患者非杓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全面清晰地记录高血压各时间段的血压值,确定血压类型,反映靶器官损害情况,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已成为当今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正确全面地确诊与规范治疗,成为临床医师们不断探索的话题。24h动态血压监测是目前最简便易行、价格适中的一项检查,可整体了解不同时段血压情况,确定血压类型,用以指导临床用药。现将我院220例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220例,年龄均符合1982年4月中华老年医学会定义老年人标准:≥60岁。其中男122例,女9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57.6 岁。据临床有无高血压诊断分为高血压组(观察组)和正常血压组(对照组),其中高血压组110例,诊断均依据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版: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正常血压组110例。

1.2方法采用秦皇岛康泰公司生产的MedilogBX无创便携式24h动态血压记录仪进行监测。监测间隔为:非睡眠时间(6:00~22:00)45min,睡眠时间(22:00~6:00)60min。将袖带固定于患者右上臂,距肱动脉约一横指处,松紧以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度,嘱受检者日常生活不变,但测量时必须使右臂自然下垂,完全放松,佩戴时间必须达到22h。测定数据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 非睡眠时间平均收缩压、非睡眠时间平均舒张压、睡眠时间平均收缩压、睡眠时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有无晨峰血压。

1.3评价标准24h动态血压检测诊断高血压标准,依据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版: 24h平均压≥130/80mmHg;白天平均压≥135/85 mmHg;夜间平均压≥120/70 mmHg。据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区分血压类型。杓型:10%~20%;非杓型:<10%,0以上;反杓型:0或负值;超杓型:20%以上。晨峰血压:≥35mmHg为晨峰血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24h平均血压比较见表1。

2.2两组白天平均血压比较见表2。

2.3两组夜间平均血压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24h平均血压比较〔n(%)〕

表2 两组白天平均血压比较〔n(%)〕

表3 两组夜间平均血压比较〔n(%)〕

2.4两组血压特点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血压特点比较

2.5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n(%)〕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逐年升高,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作为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病死亡中患者至少50%发病与高血压有关,且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收缩压进一步升高,而舒张压则呈下降趋势,因而,脉压升高,并成为最强的冠心病事件预测因子。

正常人24h血压波动曲线应呈双谷双峰状,即血压在凌晨2:00~3:00最低,于清晨血压明显上升,6:00~8:00出现一个高峰,在午后2:00~3:00开始下降,4:00~6:00血压升高,又出现一个高峰,以后呈缓缓下降趋势直至凌晨2:00~3:00最低谷值,称为杓型血压,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出现异常。24h动态血压监测不但可以排除偶测血压的偶然性,还可以发现隐蔽性高血压,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预测靶器官损害情况。

本文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老年正常血压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文提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有以下特点:首先,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比例较高,主要与老年人主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高有关,此时主动脉对左心室射血的缓冲作用降低,尤其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增大[1]。其次,正常人动态血压波动规律是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总体血压波动曲线呈杓型,这种变化规律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脑肾结构和功能是有益的;观察组血压多呈非杓型和超杓型改变,考虑与内分泌腺功能衰退、睡眠觉醒循环发生改变、自主神经活动紊乱,尤其是迷走神经活性和压力受体敏感性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有关。正常人血压均值波动在一个近似的范围内,日间因交感神经作用占主导,而且活动度大,血压波动范围亦大,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对外界干扰的反应性明显下降,所以,夜间血压偏低,波动范围小;高血压患者则存在不同的变异程度,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化尤为突出。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证据表明,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与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预后中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对中老年人群进行24h ABPM监测还有助于甄别“白大衣”高血压,了解血压的波动特点,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指导药物治疗[3]。另外,部分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较多,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衰、脑梗死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通过24h ABPM监测,加强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以利于防治,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

参考文献

[1]Murata T,Takahashi T,Omori M,etal.Association of abnormaldiurnal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late life onset depression〔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3,25(4):298.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2):31-39.

[3]蹇在金.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317-319.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9-29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1-0106-03

猜你喜欢

晨峰收缩压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血压晨峰对未达临界病变隐匿性冠心病的影响
动态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血压控制 一日之计在于晨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