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宜都市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2015-02-24王运凤罗其宏

中国蚕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宜都市蚕农蚕业

王运凤 罗其宏

(1湖北省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宜都 443300; 2湖北省宜都市农业局,湖北宜都 443300)



推进宜都市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王运凤1罗其宏2

(1湖北省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宜都 443300;2湖北省宜都市农业局,湖北宜都 443300)

通过对宜都市蚕桑产业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提高对宜都市贫困山区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性认识;并针对宜都市蚕桑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产业规模小、劳动力明显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科技推广难度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鼓励适度发展、科技推广培养专业农民、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等稳定宜都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宣都市;蚕桑产业;高效种养;专业合作社;技术推广

近年来,在湖北省农业厅果品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宜昌市农业局等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宜都市积极应对蚕业发展持续走低的严峻形势,以实施蚕业专项和开展品种对比试验为契机,千方百计稳定生产面积。建立完善蚕桑示范样板,大力推广高产高效的实用种养技术,积极开展产后配套服务。在发种量持平略减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盒种产茧量增加、鲜茧均价上涨、蚕农持续增收的良好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宜都市蚕桑产业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产业规模小且徘徊不前,劳动力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因此,如何推广高效模式,突破发展困局,已成为一项严肃的课题摆在我们从业者的面前。

1 宜都市蚕桑生产现状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全市面积1 357 km2,耕地面积1.58 万hm2,辖1乡8镇1个办事处、2个管委会、127个村、8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

2014年,宜都市投产桑园面积545.3 hm2,全年发种量3 096盒,与2013年持平略减。其中春蚕发种量1 224盒,生产鲜茧58.5 t,鲜茧价格比2013年高出1元/kg,达到32元/kg,盒种产茧量最高的已达到56.3 kg/盒;夏蚕发种量165盒,生产鲜茧6.9 t;秋蚕发种量1 707盒,生产鲜茧79.2 t,鲜茧

平均价格31 元/kg。

2 做法与经验

我们立足宜都市产业发展的实情,依托项目机遇,发挥部门优势,紧紧围绕示范基地建设、实用科技推广、科学饲养管理、产后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的蚕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宜都市蚕业稳中求进的健康、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2.1 建好生产基地 强化桑园管理

一是实施蚕业专项。2012—2013年,我们在湖北省农业厅果品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实施蚕业专项作为发展提升蚕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保证,通过引进桑树新品种育71-1,在宜都市皓光村完成改造老桑园33.3 hm2,初步实现“每667 m2桑园饲养蚕种4盒,生产鲜茧150 kg,创造产值3 000元以上”的高产高效目标。二是坚持测土配方施肥。我们把科学合理施肥作为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一改过去偏施氮肥为配方施肥,在主产区桑园中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肥力状况,有效地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在五眼泉、高坝洲等主产乡(镇),每667 m2桑园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达到100 kg以上。三是加强树体养护。严格按标准进行修剪定型,维护树形,努力增加桑叶产量,提高桑叶质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改变过去见到危害才治为早防早治,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倡导桑园合理套种榨菜、白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提高了土壤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2.2 强化科技培训 推广实用技术

一是开展常规培训。我们结合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和农业系统百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以小蚕联户共育,稚蚕薄膜覆盖育、统防统治,省力化[1]栽桑养蚕和方格蔟、塑料折蔟营茧等实用技术为重点,全年组织开展大型集中培训3场,受训蚕农累计800人次;不定期进村分户指导10多次,分组培训4场200余人次。二是编写发放技术规程。结合宜都市的生产实际制定了实用、省力和操作性强的《栽桑养蚕技术规程》,免费印发《宜都农业》报10期800余份,赠送《农民读本》、《栽桑养蚕实用手册》等书籍200余本。千方百计帮助蚕农掌握栽桑养蚕的技术要领,种养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后,蚕农普遍反映劳动强度下降,工效显著提高。三是开展品比试验。我们坚持把开展主推蚕品种试验作为推动蚕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任务来抓,确定了主推适合宜都地区生产的当家蚕品种 “春·蕾×镇·珠”、“873×874”;同时把此项工作作为传播先进技术、提高养蚕水平的重要手段,取得立竿见影的良好成效。2013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全省主推蚕品种试验示范任务,2014的春蚕种对比试养也按计划顺利完成。

2.3 讲求科学饲养 提高蚕茧质量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来说明。这是一篇小说,常规的教法是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讲起,笔者选择的是将小说的标题切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小说标题可以切片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三个元素,既交代了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形象),高度概括了林冲风雪之日在山神庙手刃仇人的主要事件(情节),又渲染了环境气氛,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标题切片分析,切口小,可供挖掘的意义却深。

一是严把消毒关口。逐步建立了“五统一”的蚕病综合防治体系,即“统一消毒时间、统一消毒药品、统一消毒程序、统一消毒标准、统一防病制度”;坚持蚕期做到前后批、大小蚕、蚕室与贮桑室及生活用房“三隔离”,做到蚕前、蚕中、蚕后的全面彻底消毒“三到位”,重点推广漂白粉、“845”、大蚕防病一号、小蚕防病一号、脓病清等广谱、高效消毒剂,提高了消毒质量与效果。二是加强饲育管理。坚持小蚕联户共育、大蚕稀放敞养和良桑饱食,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蚕的要求,保证稚蚕发育正常,增强抗病力;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全面普及方格蔟、塑料折蔟等先进蔟具的营茧技术,力求生产优质原料茧;探讨建立全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饲育期投入品管理登记,建立生产档案,为低碳、优质、高效蚕茧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从源头上提高了蚕茧质量。三是抓好典型引路。近年来,我们建立养蚕科技示范户50户,培植养蚕大户10户,养蚕能手50人以上,由于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桑园整体种养水平明显上升,家蚕发病率同比明显下降。如聂家河镇科技示范户曹绪清,2013年饲养蚕种12.5盒,鲜茧收入1.1万元,占其家庭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他不仅自己发展蚕业生产,今年还教会了6户蚕农养蚕,其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4 发展合作经营 促进蚕农增收

2008年3月,宜都市皓光桑蚕专业合作社成立,拥有茧灶3座。主要从事栽桑养蚕、蚕茧加工销售,开展与桑树种植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组织采购供应本社成员生产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宜都市积极支持该社规范化建设,坚持走产、加、销一体式的合作化经营道路,显示出行业龙头的强大威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支持,完成新建小蚕共育室3间,省力化蚕台200套,方格蔟具1万片,改扩建烘炕房2间、凉茧房150 m2,购置烘茧机1套。二是开展物化配套服务。利用合作社自身的优势,全年帮助蚕农代购蚕种、蔟具及新型蚕药等,向蚕农配送技物“套餐”,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降低饲养风险。三是推行保底收购制度。积极倡导集约化生产,在蚕茧收购中执行最低保护价措施,维护了蚕农的切身利益,实现了合作社与养蚕户的互利共赢。该社拥有技术骨干7人, 2013年收购、加工鲜茧150 t,创利60万元。该社核心区皓光村蚕茧总产量由2012年的115.0 t增加到2014年的127.9 t,增产12.9 t,增长11.2%;每667 m2桑园产茧量由2012年的130.0 kg提高到2014年的152.3 kg,增加22.3 kg,增长17.2%;上茧率平均达到95%以上;养蚕户户均收入达到13 616元,比12 300元的计划目标增加1 316元,增幅10.7%。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围绕蚕桑生产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各级领导的要求和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也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蚕桑产业规模小且徘徊不前

蚕桑生产在宜都市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比较效益逐渐下降。全市桑园面积徘徊不前,今年面积仍然停留在545.3 hm2。加上茧丝绸市场不确定的风险并未消除,种桑养蚕盲目性很大,很多蚕农不养或少养蚕。

3.2 劳动力明显不足

3.3 专业技术人员少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在养蚕季节难以满足蚕农的技术需求,同时也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新蚕具、新蚕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特别是零星分散产区主要依靠当地老养蚕户凭经验指导,往往因特殊气候条件、处理措施不当等导致栽桑养蚕病虫多发,给蚕农造成损失。

4 稳定宜都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应借鉴以提质增效为根本目标,以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生产加工能力为努力方向,以保障产品质量为关键环节,以加快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千方百计巩固发展成果,积极争取产业政策倾斜、探索发展蚕桑精深加工,强力推行现代农业产业的经营模式[2];发展订单农业,确保蚕业不断增效,蚕农持续增收。

4.1 鼓励适度发展

充分审视蚕桑产业在宜都市特色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的重要地位,坚持统筹规划,注重连片开发,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对连片开发桑园面积3.3 hm2以上并验收达标的养蚕户,建议由政府每667 m2桑园补贴一定的资金。同时,积极探索将栽桑养蚕纳入政策性“三农”保险的办法和措施[3],增强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

4.2 培养专业农民

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契机,加强专业养蚕队伍建设。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方格蔟上蔟、省力化蚕台等先进的养蚕设备和技术,扎实抓好蚕病统防统消,确保高产、优质、高效。推广“五季养蚕”(增养1季续春蚕[4]),充分利用资源,扩大饲养规模。加大对蚕农的培训、培养力度,创建蚕业科技示范户,努力建成一支业务过硬、保障有力的技术队伍,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乡(镇)要配备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蚕桑专业技术人员。

4.3 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引导蚕农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蚕农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推行“公司+基地+协会(或合作社)+农户”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使企业和蚕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以合作组织或协会的名义,申请相关项目和专业机构的定点技术扶持,从而为逐步实现蚕桑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好基础,为栽桑养蚕技术的普及推广创造更好的条件。

[1] 崔虹,张健,杨斌.东台市省力化养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3,34(4):54-56.

[2] 任永利,窦永群,刘挺,等.江苏省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J].中国蚕业,2012,33(4):53-57.

[3] 罗进.海安县大公镇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蚕业,2009,30(4):86-87.

[4] 佘柳涛,陆琴,周慧勤.推迟夏伐对育71-1桑树生长的影响[J].中国蚕业,2013,34(2):19-21.

·稿件规范化与标准化·

2014-09-11;接受日期:2014-11-17

王运凤(1968—),女,湖北宜都,本科,农艺师。 Tel:0717-4832167,E-mail:hbydw@sina.com

[S88-9]

C

1007-0982(2015)01-0063-03

猜你喜欢

宜都市蚕农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基于集聚发展路径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
湖北宜都市柑橘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销售走势及特点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宜都市柑橘空间分布的遥感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