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非胸痛为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5-02-24梁国强姜昌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内一科52831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尿激酶胸痛溶栓

梁国强 姜昌华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内一科 528315

以非胸痛为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梁国强姜昌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内一科528315

摘要目的:对非胸痛为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54例非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不是胸痛,分别是腹痛腹泻、头痛、牙痛、咽喉痛、晕厥、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81.48%,对照组患者仅为48.15%,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作其首发症状并不一定是胸痛,在临床上也要对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晕厥、意识障碍等症状予以注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加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对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进行有效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胸痛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由于其呈多样性病变,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病情,应当针对患者病症积极治疗,应用合理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病疗效[1]。以下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54例以非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以非胸痛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并且54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17例,年龄4~73岁,随机将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2±1.1)岁;对照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63.8±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中首发症状多表现为牙痛、咽喉痛、晕厥、意识障碍等多种类型的疾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各300mg。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50万U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1.3疗效指标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评定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反而加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统计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得到很好改善,治愈率为81.48%;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8.1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n(%)〕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中断而引发的心肌严重急性缺血,极易导致患者心肌坏死,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表现的患者,很容易被临床误诊,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以下主要分析以非胸痛为首发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临床表现:以非疼痛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合并右室,发作时,患者有轻度的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的表现,在患者体征上,也会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加快、肺底部湿啰音等不良表现[2]。以呼吸不畅为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心排血量减少,极易出现阿斯综合征,发生晕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排血量少,出现烦躁、意识模糊等症状。并且还有以颈部、双上肢、肩背部疼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此,在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更要加强对患者非胸痛表现方面的诊断,以免忽视患者的疾病,全面细致分析患者病情,动态观察患者8 导联心电图,及早发现、及早治疗[3]。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尿激酶属于纤维蛋白酶原激酶,其能够对纤溶酶原直接激活,从而促进其向纤溶酶的转化,对其溶栓作用进行发挥,半衰期为15~20min,对其快速给予一定剂量药物,就能够迅速渗入到血栓内部,对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进行激发。血栓的主要组成为纤维蛋白,也就逐渐将其降解为纤维蛋白水解物,最终使患者血栓溶解[4]。但是目前关于尿激酶在临床中的剂量和方法还没有统一定论,所以只能够在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有保障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方法[5]。在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每例患者静脉滴注150万U尿激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81.48%,对照组患者仅为48.15%,两组差异明显(P<0.05)。能够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加上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对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进行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加大推广应用。尿激酶静脉滴注能够提早对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进行打开,以此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疾病治疗中,对于患者出现头痛、牙痛、咽喉痛、晕厥、意识障碍等表现时,应该引起重视,能够采取有效的检测机制,避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对以非胸痛为首发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几率,使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黄永跃,黄连军,宋迎婧.以非胸痛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41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2(21):101-102.

[2]苗春阳,范彩霞.非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12例误诊分析〔J〕.北方药学,2012,9(4):98.

[3]张健,胡大一,孙金勇,等.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8):618-620.

[4]王蔚.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3):1921-1923.

[5]王全伟,林光柱.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合并缺血性胸痛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0):2996.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7-07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317-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胸痛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