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

2015-02-24雷志群毛乙鸿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646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双歧功能性杆菌

雷志群 毛乙鸿 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646200

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

雷志群毛乙鸿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646200

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联合莫沙必利和双歧杆菌对4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周期明显缩短,大便坚硬程度下降,排便困难也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6个月,3例复发(7.1%, 3/42),但是排便周期、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以及大便性状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关键词老年功能性便秘双歧杆菌莫沙必利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排便困难且排便间隔时间较长,便质干硬,排便不畅。据报道[1],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便秘的发病率占到10%~ 20%,其中功能性便秘占绝大多数。便秘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尤其对于合并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人,用力排便可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以往使用的番泻叶或果导片等药物,通过刺激肠黏膜或促进肠蠕动达到增加肠内水分、加快粪便排泄的作用,但是副作用均比较明显[2]。本文联合莫沙必利和双歧杆菌对4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病例均为2012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3]。48例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66.4±5.2)岁,病程8个月~13年,平均(3.4±1.5)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燥结、坚硬,排便困难、不畅,排便间隔4~10d或更长。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者24例,合并有痔疮者5例,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3例。排除标准:(1)合并有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患者;(2)合并有肠易激综合征或者严重消化系统病变者。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予莫沙必利(5mg/次,3次/d)+ 双歧杆菌(3片/次,3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连续使用4周。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排便周期、大便困难程度以及大便性状改变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情况及复发例数。大便性状采用5分制评分,评分标准:大便块状或腊肠状、坚硬燥结为5分,大便呈糊状或软团状为1分,其余情况从质软到硬依次为2~4分。排便困难程度也采用5分制评分,评分标准:排便需要用手抠或者大便前需要按摩肛周为5分,患者可以自然排便,不需任何提醒为1分,介于二者之间的其他情况根据排便困难程度依次为2~4分。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便秘状况改善明显,排便周期明显缩短,大便坚硬程度下降,排便困难也明显改善,治疗后上述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42例随访6个月,6例失访。随访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中有3例复发(7.1%,3/42);6个月后,患者排便周期、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以及大便性状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和疗程结束时比较,虽然数值有所上升,但是所有指标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后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t=13.889,P<0.001;②t=12.527,P<0.001;③t=9.259,P<0.001;④t=12.597,P<0.001;⑤t=8.921,P<0.001;⑥t=8.762,P<0.001。

3讨论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和年龄关系比较密切的疾病,虽然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老年人群仍然是功能性便秘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便秘在临床比较常见。该病病程一般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长期便秘除排便时用力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外,便秘还与乳腺疾病、肝性脑病、结肠癌以及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有关联[1],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人们对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认识的影响,功能性便秘患者药物滥用情况普遍,各种泻药被广泛使用,导致一些患者出现腹痛、水电解质紊乱、大便失禁甚至引起肠黏膜黑变病和癌变等情况[2]。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发病率高,一般认为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大肠平滑肌张力以及肠蠕动功能减弱,结肠对食物残渣的运输速度减慢,导致内容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所致[4]。同时,由于老人肠腺分泌功能下降,肠液分泌减少,对粪便的润滑作用下降,导致肠内容物推进速度减缓;粪便滞留肠道后水分被肠道过度吸收,进一步影响粪便的湿润度,使粪便变得坚硬,更加难以推进。而老年人内脏感觉的敏锐程度下降,肠道牵张感受器应激性减弱,也导致肠道粪便滞留。除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消化道功能下降之外,老年人活动量减少、食欲下降、合并的基础疾病、使用的药物等也是影响消化功能的因素。研究表明[5],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双歧杆菌等厌氧菌数量骤减,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比例相对增加,肠道pH有所改变。双歧杆菌是人体重要的生态菌,有清除肠道内毒素、促进营养物质转化和吸收的作用,可以将食物残渣中的寡糖酵解成醋酸和乳糖,醋酸和乳糖有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后,胃肠消化不完全的寡糖在大肠中堆积,肠的蠕动功能和肠液分泌功能也下降,导致便秘。因此,从上述功能性便秘的病机出发,加强肠蠕动功能并配合微生态调节剂调整肠道微生物群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一种重要思路。

本文采用选择性较高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莫沙必利联合双歧杆菌片,对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排便周期明显缩短,大便坚硬程度下降,排便困难程度明显改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功能性便秘复发率7.1%,被随访病例排便各项指标和疗程结束时差别不大,和治疗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提示,消化道动力药物莫沙比利联合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等.北京地区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层、随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0):637-638.

[2]姜明明,徐杨.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31(2):155.

[3]张丹,夏志伟.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J〕.中国医刊,2008,43(12):63.

[4]段建华,赵洪川.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5):310.

[5]罗斌,梁碧涛.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3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5544.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7-07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2-0199-02

猜你喜欢

双歧功能性杆菌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长双歧杆菌与婴幼儿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双歧杆菌与肠道疾病及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对朝鲜泡菜品质的影响
嗜酸乳杆菌NX2-6冻干发酵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