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应用时机选择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

2015-02-23唐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感染抗生素剖宫产

抗生素应用时机选择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

唐丽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 郧西, 442600)

关键词:抗生素; 应用时机; 剖宫产; 感染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剖宫产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妇产科,成为解决产科难产以及妊娠合并症的重要方式[1]。中国剖宫产术已日趋成熟,但是由于剖宫产术的手术切口为Ⅱ类手术切口,容易造成感染,使得术后仍然面临严峻的感染问题[2]。多项临床研究[3-4]显示,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剖宫术后感染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利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一些学者[5]认为抗生素的应用时机选择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不同抗生素应用时机选择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所有孕产妇知情并同意。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的心、脑、肾、肝等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孕产妇。观察组60例,选自2012年2月—2014年1月,年龄为25~32岁;对照组60例,选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年龄为26~34岁。2组孕产妇的年龄、孕龄、初产妇/经产妇比例以及手术指征(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n(%)]

对照组在术前以及手术过程中不予滴注任何抗生素,术后立即给予滴注2.0 g头孢唑啉钠与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1次/d,持续3~4 d。并采取以下措施: ① 术后1~7 d,每隔6 h用体温表测量孕产妇腋窝体温1次,进行详细记录; ② 住院期间产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予以记录,并对其尿液进行检查,记录白细胞的数量; ③ 住院期间对产妇做2~3次血常规,并对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④ 对产妇的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予以记录。

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前30 min给予快速滴注2.0 g头孢唑啉钠与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手术后不再注射任何抗生素直至出院。观察组体温测量、尿液检查、做血常规以及切口愈合情况的记录等方面的措施与对照组完全相同。

术后调查分析2组孕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情况和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的评定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具体为: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产褥感染、宫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常规异常等情况的评定参照相关文献来进行[6],具体标准为:产褥感染:术后1~7 d,每隔6 h用体温表测量孕产妇腋窝体温1次,有2次体温超过38 ℃; 宫腔感染:子宫压痛明显,有异味,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血常规异常:白细胞>10×109/mL, 中性粒细胞>80%。

2结果

2组孕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观察组孕产妇的切口甲级愈合59例(98.33%),乙级愈合1例(1.67%),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孕产妇切口甲级愈合53例(88.33%),乙级愈合5例(8.33%), 丙级愈合2例(3.33%)。观察组甲级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孕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对照组产褥感染率、宫腔感染率以及血常规异常率分别为13.33%、11.67%、15.00%,而观察组则分别为0.00%、1.67%、3.33%,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与观察组相同,均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的手术切口为Ⅱ类手术切口,加上阴道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容易造成感染,使得术后仍然面临严峻的感染问题[7-8]。这些感染的情况主要包括产褥感染、宫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常规异常等[9]。因此术后感染问题就成了剖宫产术面临的最大的难题。许多学者[10-11]均发现,通过应用抗生素来预防剖宫产术后的感染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抗生素的应用时机选择上却没有明确的结论。

有的学者[12-13]认为应在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理由为患者在手术中身体非常虚弱,在术前应用抗生素很有可能加重孕产妇在手术中的身体负担,并有可能危害到新生儿的健康。但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多位学者[14]均发现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术后感染以及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不佳,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的作用。本研究也发现,虽然术前、术后分别给予孕产妇滴注抗生素并没有造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较大变化,但是术后滴注抗生素对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确实不好。术后滴注抗生素3~4 d的60例孕产妇甲级愈合的比例仅达到88.33%, 且有2例是丙级愈合,产褥感染、宫腔感染以及血常规异常则分别达到了13.33%、11.67%、15.00%。因此选择更为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时机才能更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以及促进切口的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抗生素应用时机选择不会造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产生较大变化,但是对术后切口感染有着很大的影响。术前应用抗生素更有利于孕产妇的手术切口愈合,能更好地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术后应用抗生素,并且抗生素的用量更少,有利于患者节省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国英. 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0): 4538.

[2]刘玉青, 张姝, 赵慧英. 剖宫产产妇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22): 5647.

[3]周明.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临床观察[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1, 20(07): 591.

[4]陈洲芳. 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9): 4030.

[5]明岩.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04): 850.

[6]丁屹. 抗生素应用时机选择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3): 3587.

[7]Li G H, Hou D J, Fu H D, et al. A review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use in plastic surgery in China and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Surg, 2014, 12(12): 1300.

[8]陈建萍.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分析与临床干预[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1): 4788.

[9]Sun Y, Cui M, Zhu W, et al. A case report of a pregnancy-related death caused by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J]. Int Med Case Rep J, 2014, 27(7): 159.

[10]冯宪凌. 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06): 1370.

[11]索瑞君.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5): 3672.

[12]Cohen R, Igov I. An ethiopian woman with an incidental finding during a cesarean section[J]. Am J Trop Med Hyg, 2014, 91(6): 1073.

[13]魏振玲, 黄华. 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03): 715.

[14]陈惠容, 杨敏, 李霞, 等. 剖宫产围术期短疗程使用抗生素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7): 2675.

收稿日期:2015-03-16

中图分类号:R 71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9-141-02

DOI:10.7619/jcmp.201519052

猜你喜欢

感染抗生素剖宫产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