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影像及口腔专业特点实施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2015-02-22熊顺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理学学时影像学

熊顺华,李 艳,罗 斌

(湖北医药学院:1.生理学教研室;2.继续教育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结合影像及口腔专业特点实施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熊顺华1,李 艳2,罗 斌1

(湖北医药学院:1.生理学教研室;2.继续教育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该文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首先分析影像专业特点,再结合生理学知识,并以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第8版)教材为依据,以突出专业特点为目标,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授课学时的制定,以及如何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传授生理学知识进行了阐述;然后在分析了口腔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对口腔专业进行生理学教学应与其他基础医学多个学科实施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并就如何取舍各学科内容做了简要介绍。

生理学; 影像; 口腔; 专业特色

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专业重要的理论学科,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此学科,但各专业在学习时,从生理学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基本没有区别,更没有突出专业特点。而临床医学各专业是应用性强的学科,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所以本文就针对影像、口腔专业的特点,如何实施专业特色的生理学教学进行探讨。

1 影像专业特点

医学影像包括形态学影像和功能性影像,形态学影像特点是通过影像学技术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变化,包括静态和动态的结构变化,功能性影像是指人体内部的神经电活动、心脏的电传播及血管的血流活动等生物信息形成的影像[1-2]。影像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治疗、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对于静态和动态的结构变化和生物信息形成的影像,此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学习;静态的结构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等专业进行了学习,生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掌握动态的结构变化和功能性影像信息的形成。生理学涉及的知识包括生命活动的发生过程及其发生机制,对影像专业的学生重在传授各组织和器官生命活动的过程,以便学生了解机体在活动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对机制的讲解可浅化,对于与功能性影像相关的知识点应重点讲解。目前各院校对影像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和临床医学专业相同,这样的模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是有利的,但是,有些知识对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无实用价值。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实用的知识,那么在课时的制定、内容的选取上应突出影像专业特点。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生理学的认识不同,以致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不同,而影像专业的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明显低于临床医学专业[3],如果与临床医学专业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可能会造成应掌握的内容也没学好。因此,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合适的授课内容,并制定合理的课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 结合影像专业特点选取合适的内容

目前本院采用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第8版)教材,在此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影像专业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以下取舍:第一章绪论是给学生介绍生理学是何性质的学科,与医学的关系是什么,可用1个学时进行讲解。第二章的知识虽然与影像专业的关系不太密切,学习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但其内容是为其他章节的学习打基础,所以大部分内容要进行讲解,但以讲现象为主,可浅化机制地讲解,有些内容可不讲,如:膜电导的变化、膜对离子通透性变化的机制、兴奋性的变化等复杂的电生理知识。整个内容用8个学时即可。第三章血液与影像专业关系密切,如血液凝固、抗凝过程等知识涉及介入放射治疗,对影像专业为重点内容,但内容较简单,血液的组成和血量可安排自学,而白细胞的功能可由免疫学讲解。整个内容用3个学时即可。第四章血液循环,心动周期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重点内容,但以讲解过程为主,因为掌握了正常心脏活动过程,才能通过影像学技术动态地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和变化;心脏的电活动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这个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心电图知识的掌握,但各种离子通道的亚型可简单讲解或安排自学;动脉和静脉血压及影响因素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微循环和组织液的生成内容简单,可安排自学或做简单讲解;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以讲解作用为主,浅化产生的机制,减压反射和心肺感受性反射是难点,也要进行讲解,体液调节可安排自学;器官循环与影像学专业关系密切是重要的知识点,这章可用10~12个学时进行讲解。第五章呼吸系统,肺通气过程是重要知识点,其他的内容简单,可浅化性讲解,整个内容用6个学时。第六章消化系统,通过影像技术可以动态地观察到消化道的形态结构及变化,所以消化道的运动为重点内容,整个内容用5个学时。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可不讲解或安排自学,体温用2学时讲解。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因为通过影像设备可以观察泌尿系统形态结构,简单讲解尿生成过程,对各种物质的吸收可少讲或安排自学,整个内容用6个学时。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因后期还要学习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感觉器官的功能可不讲。神经系统大部分内容进行浅化性讲解,但对于各个部位及核团的功能为重点,这有助于进行影像定位诊断,整个内容用8~10个学时。第十章内分泌用3~4个学时讲解。第十一章生殖可由妇产科讲解。综上所述,影像专业人体生理学理论课用60个左右学时讲解即可,讲解的内容也可简化并有所侧重。

3 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传授生理学知识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理学与影像学的联系,可结合影像学图片和动画资料进行授课,有人提出在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教材在编制时增加影像学资料[4]。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影像学专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明确生理学与影像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制作课件时选取合适的影像学图片和动画资料,将生理学教学与影像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心动周期时,结合超声心动图进行讲解,心脏超声往往以心脏病理超声表现为中心,这样还可以将正常生命活动与临床病理变化结合起来[5-6];在讲肺通气和胸腔负压时,结合胸部透视的片子进行讲解;在讲冠状动脉循环时,可同时给学生播放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在讲胃肠蠕动时,可播放吞钡的影像学图片或动画;在讲解神经核团的功能时,如基底神经核,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图片;可结合失眠患者脑电图、脑血流图的变化讲解脑电图[7];疾病的发生必然引起代谢活动的变化和产热的异常,在讲解能量代谢和体温时,提出癌细胞的代谢旺盛、产热多、温度高,根据温度信息变化形成的热像图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2]。可以对这些知识交叉点进行重点讲解,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分析口腔专业特点,实施基础多学科课程整合式教学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主要从事口腔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口腔修复等。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对临床口腔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技术总体水平偏低,其原因有多种: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各医学院校开设的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且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口腔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8],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照搬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特别是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教材选取、课时的安排、教学大纲等与临床医学专业完全一样,没有依据口腔专业的特点设置课程,包括生理学课程[9]。统计了近几年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口腔专业学生成绩明显低于临床医学专业;与学生进行交谈后发现,他们认为生理学较多的专业知识对他们的专业作用不大,没有用太多的精力去学习,即他们的学习兴趣低于临床医学专业。前期基础医学专业课的有些内容对口腔专业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有些基础学科在口腔专业执业医师考试并没有涉及,如医用生物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人体寄生虫学。进一步提示,这些课程的某些专业知识对口腔专业临床应用价值不大,目前如果仍然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这些课程,将继续占用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不利于口腔专业学生的培养,所以应依据口腔专业的特点,对口腔专业基础学科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学校已经根据口腔专业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10-11]。作者认为,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等学科的某些知识可以精减,并将精减后的内容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整合,对某个组织、器官、系统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和病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整合式教学,这样既可优化内容又可避免重复,还可以精减基础课程授课学时,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有利于口腔专业人才的培养。

5 如何对口腔专业实施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

针对口腔专业,如何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等学科进行整合。首先分析各知识点与口腔专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删减整合。如何进行删减整合,发表一点意见,生理学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有应用价值,特别是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和血液偱环生理、神经生理,整合后的重点放在生理学,其次是解剖学。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血液生理和病理、能量代谢和体温等可不精减,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生理病理变化是重点,但可将机制部分浅化;神经系统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重要的知识点,特别涉及头、面部及痛觉的产生机制等,而运动系统结构的重点放在头面部,其他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框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涉及口腔专业的内容要少些,但作为医疗工作者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还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在降低深度和精减部分内容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框架。

由樊小力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是将整个基础医学整合为一本书[12],其内容以生理和生物化学知识为核心实施了器官系统的整合,可以参照这本书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去掉生物化学的内容,增加一些与口腔专业关系密切的知识,如增加一些病理学相关知识等。

综上所述,如何对影像和口腔专业实施生理学教学,首先要分析其专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生理学知识对此专业的作用,然后再来确定对此专业如何实施生理学教学。

[1]叶征,王维,刘晟.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改进的认识和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48.

[2]江国泰.生理影像信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2):1-3.

[3]张光主,罗江南.不同专业医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的兴趣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4):126-127.

[4]易根发,赵卫,张丽芳,等.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B6):290-292.

[5]杨汇娟,孙海燕,魏玮,等.多媒体在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3):1024.

[6]丁磊,范大立.心脏影像学对左室射血分数的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5):694-700.

[7]黄任之,李卫晖,佘丽珍,等.慢性失眠的病理机制:脑电生理和脑影像学证据[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9):975-978.

[8]张若芳,曾剑玉,周洁珉.口腔生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北京口腔医学,2013,21(5):293-294.

[9]万曙霞,万朝霞.口腔专业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58-260.

[10]王东光,蔡锋雷,刘涛,等.优化口腔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5(7):416-418.

[11]李凤娥,孙小叶,张群慧,等.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148-150.

[12]樊小力.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57

:B

:1009-5519(2015)10-1577-03

2015-01-20)

湖北医药学院教研立项项目(2012020)。

熊顺华(196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E-mail:1363164752@qq.com。

猜你喜欢

生理学学时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