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窗口”结出累累硕果——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5周年纪实

2015-02-22撰文俞静漪

浙江林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红学西溪科普

□撰文/俞静漪

“美丽窗口”结出累累硕果——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5周年纪实

□撰文/俞静漪

中国湿地博物馆是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如今已正式走过5年光辉历程。

5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始终围绕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坚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科学普及、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中,“接地气”、贴民心、求实效,心系西溪湿地,力促首善之区,为西湖区再添健康、科学、进步的绿色福祉,为实现绿色、和谐、美丽的中国梦贡献了一份力量。

做透“绿色起航”科普活动打造最美丽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国湿地博物馆始终将青少年为主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打造了以绿色节庆宣传活动、绿色教育三进活动、绿色燎原国际科普营活动、绿色体验第二课堂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起航”科普品牌,使众多青少年以及成年人获取“绿色”知识宝藏,开馆三年即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绿色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社团的“三进”活动,以“科普湿地,牵手中国湿地博物馆”、“五水共治——湿地水资源保护”等主题教案为核心,以杭城学校、社区、社团为目标对象,要求宣教员带着“绿色”走出去,同时利用博物馆“小V”志愿者平台,倡导青少年带着“美丽”走进来。

绿色体验第二课堂活动鼓励青少年动手参与实践,如博物馆策划开展的“忆民俗·知民俗·承民俗”——24节气传统活动,以24节气为时间节点,针对每个节气普及湿地文化知识,通过回忆过去的民俗民风,重温“老底子”的过节方式,传承、弘扬西溪传统文化。

绿色燎原国际科普营活动,是立足中国湿地博物馆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两大平台,针对青少年组织开展的全球性湿地科普和环境教育交流活动。在不断带领青少年学习国际先进环境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向全世界介绍西湖区,宣传西溪湿地的文化。目前,已与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的湿地管理部门建立联系,湿地科普宣教的国际化网络正在形成。

“湿地主题”环保绘画大赛已成为湿地博物馆绿色节庆特色宣传活动的一项传统,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活动影响力辐射全国,成为青少年创造美、发现美的平台。

创新湿地展览节庆活动 形成最美丽互动型展示模式

开馆以来,中国湿地博物馆确立了生命科学类展览、自然环境类展览和人文艺术类展览三大展览方向,共举办“远古湿地·生命奇观”中国恐龙化石大展、“清幽湿地·圣洁仙子”中国荷文化展等湿地主题展览27个。

5年里,湿地博物馆从引进高品位展览,逐步转变为利用馆藏自办展览,传播湿地文化,贴近百姓生活。在展示方式上,博物馆实现了以多媒体技术表现为主,实物展示为辅的陈列展览新模式。

“通过各种手段让展览‘接地气’。”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说。这样的办展模式,让博物馆屡获殊荣:2011年度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最佳形式设计奖,2014年度浙江省陈列展览最佳创意奖,2010年、2013年、2014年三获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每年的专题展览均被纳入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项目。

更重要的是,博物馆的“绿色之道”正在走向世界。截至目前,湿地博物馆已承办了四届国际动漫节分会场活动,同时积极承办面向国际的活动。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馆长“西湖沙龙”活动,来自全球42个城市案例馆的馆长和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与心得;与西泠印社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展出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和国内水彩画界顶级画家的作品;2012年,与美术报社合作举办了中国西班牙油画家西溪湿地写生展,逐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品牌形象;2014年,举办“卡玛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卡玛格湿地自然保护区风采展”,并与卡玛格湿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增强馆藏科研应用实力 构建最美丽多元化湿地资料库

建馆以来,中国湿地博物馆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并力争发表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开展“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生态适应性与入侵风险研究”等课题2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博物馆开展建馆模式研究,同时依托网站和馆藏,积极构建全国最大的湿地植物资源库,所有湿地植物信息于2014年底以“中国湿地植物信息网”的形式面向公众开放。

深度研究西溪文化,开展《西溪丛书》、《西溪文献集成》等编撰出版。组织“土默热”大型红学研讨会,邀请国内专家人士相聚西溪湿地,共讨《红楼梦》与西溪的文化渊源,为打好杭州“文化牌”奠定基础。同时,建设开放西溪红学陈列馆,展示西溪红学研究成果。

在西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5年时间内,博物馆藏品征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2013年,中国湿地博物馆紧锣密鼓,举行了甄选“镇馆之宝”活动。以藏而学(研究)、藏而展(陈列宣教)、藏而升(提升)为责任与目标的中国湿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最终决出,那就是“西溪湿地”这一“活宝贝”!甄选结果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热议。博物馆界权威人士之一、浙江博物馆学会会长康熙民解析说,中国湿地博物馆依托西溪湿地而建,从新型生态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及意义上看,“活体镇馆之宝”为生态博物馆的发展拓展了思路,不仅是在国内进行有效、成功的探索,还为不少打“历史牌”、“特色牌”的城市做出了积极示范。

扩大西溪文化全国影响 整合最美丽行业平台资源

与西溪湿地朝夕相守5年之久,一直受到区委、区政府支持的中国湿地博物馆,璀璨不忘故乡,发展常怀乡亲。

中国湿地博物馆打造并推广了“西溪文化研究模式”。博物馆开展了《西溪全书》编纂、人文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此外,还举办了各类文化展览和学术活动。2011年举办了“带一本《红楼》游西溪——杭州与红楼梦”研讨会及“水调浮家——西溪民俗文化展”,2012年举办了“土默热”红学研讨会并建成开放西溪红学陈列馆,2013年与杭州魔术团共同开发了“西溪魔幻之旅”演出。

2014年以来,湿地博物馆在西溪红学陈列馆设立了25场“西溪人文大讲堂”,内容涉及西溪的历史、建筑、名人、传说轶事等,全面展示西溪学及西溪隐红研究成果。同时,参与并指导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西溪书院”办学工作,以及留下小学的“西溪文化”特色教育,通过培养西溪文化传人,向社会广泛普及西溪文化。

作为全国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湿地博物馆系统总结了西溪湿地的文化挖掘和应用模式。博物馆及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中国湿地文化挖掘与应用研究精粹”项目组,首批选取了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宁夏沙湖生态旅游区等五个代表性湿地,前往实地深入调研。

同时,项目组成员将利用“西溪文化挖掘的前因”、“西溪文化挖掘的历程”以及“西溪文化成果应用”等内容,为当地的湿地文化挖掘和应用出谋划策,使“文化”为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助力。

特别策划

猜你喜欢

红学西溪科普
这个冬季没去看芦花
科普达人养成记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西溪湿地:杭城的大花园
红学研究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