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2015-02-20徐阔周希贤

关键词:创新素质培养路径

徐阔,周希贤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徐阔,周希贤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创新精神的领航作用,对创新意识的激发作用,对创新思维的养成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对创新人格的塑造作用。提出了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素质;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5)07-0124-03

作者简介:徐阔(1988-),男,硕士,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财政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周希贤(1947-),男,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收稿日期:2015-02-10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培养路径呈现多样化特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对创新人才创新素质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创新素质的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研究,学者们众说纷纭,我们比较赞同刘龙海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界定:“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科研活动、教学过程、生活娱乐、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反映出大学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更反映出大学长期发展的群体意识、战略目标、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理想宗旨、培养目标、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展现师生科技成果、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校园文化,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物质文化包括大学所具有的教学设施、科研设施、文体活动设施、生活设施、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制度文化是以文字为载体为确保大学校园教学、科研生活等活动能够正常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以及在运行中体现的文化,制度文化是居于内核精神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之间的文化,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的保证;行为文化包括大学教学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各项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反映出的文化,行为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化表现。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涵盖了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共同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二)创新素质的特征

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尤其注重人才创新素质提高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教育。创新人才就是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具有敏锐的创新思维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并且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创新素质相结合,能够开发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创新具有探索未知领域和获得创造性成果的特点,所以创新素质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关键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要素。

创新意识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意识,是在面对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时人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追根索源、探寻究竟的欲望和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开展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出发点,是创新精神形成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和运用的前提。创新精神是一种不满足事物的现状,不迷信权威,有一种强烈的寻找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把面对的事物做得比前人更好的精神。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在人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突破惯常的思维模式进行新的思考,从而找寻新答案、找出新关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最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

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活跃的灵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创新知识主要是指在某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或独到的见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能够及时吸纳最新的知识;创新知识是创新人才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创新人才整合、重组、转化知识,从而形成新理论的源泉。创新能力是提出新的思想、发明新的事物、创造新的价值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与多种创新型活动相关能力的集合,主要包括知识整合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新技术开发能力,是创新个体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创新活动最重要的能力。创新人格是个人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各种优秀心理品质,具有创新责任感、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好奇心、顽强的意志力,能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强的性格;优良的创新人格能够引领创新人才正确地选择价值取向和创新目的,为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创新动力,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批判精神的形成。创新人格影响和决定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人格能够很好地驾驭和调控个人行为,这是坚持创新并能取得成果的保障。

创新素质是创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格的内在整合体。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开展创新活动的发动机,创新知识是基础和手段,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是灵魂,为创新人才提供动力和引导方向。构成创新素质的各个要素在主体的创新活动中发挥各自不同的功效。通过各个要素的整合,创新人才能够创造出符合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具有独创性的成果。

二、校园文化对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无论古今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始终是大学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在于形成一种氛围,引导大学的发展目标,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构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进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创新人才是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素质尤其优秀的人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对创新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文化渗透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之中,从各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向大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批判精神、思维方式等的教育,教育大学生求知要创新、生活要创新、工作要创新,努力成为一名善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人。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大学生成为思维敏捷、不懈探索、求真求新的创新人才。

大学校园文化对培养创新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起着精神引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潜移默化的作用,并通过外化逐步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对创新精神的领航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引导和激发大学师生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在舆论引导、潜移默化中逐渐引领师生具有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大学校园文化以其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培育师生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校园文化以其高尚的道德观念和准则,引领师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以及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把优秀的思想品德内化成优秀的人格,从而能够很好地驾驭和调控自身的创新实践和行为。

(二)对创新意识的激发作用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关键条件,是创新的需要与动机。大学校园文化能够发挥教化育人作用,主要表现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之中。大学校园文化在精神层面通过它所蕴含的办学理念、提倡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等方面给师生很大的影响,在学习怎么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发挥教化人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拓宽渠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新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锻炼大学生的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大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对创新思维的养成作用

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关键,其本质是一种批判性、革命性的思维,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特性、根本动力和独有品格。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是其具有批判性和与时俱进发展性的特征的体现,通过提倡和鼓励、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质疑和追求真理,敢于打破现存的条条框框,从而激发和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多种创新素质要素集合的体现,它在创新活动中反映,在创新实践中提升。创新活动的开展,关系到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能

力,牵涉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能力。创新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校园文化提倡实践出真知,倡导求新求异的理念。通过教学实践、实训、实习和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实践来训练和提高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用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问题、用非常规的创新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订方案和实施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个过程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格叠加和综合运用的过程,最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对创新人格的塑造作用

创新人格是个体在创新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各种优良心理品质。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导向、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校园制度文化的激励等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优良心理品质,如远大的理想、强烈的创新动机、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求知欲、独立性、勤学善思等。大学校园文化无形中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从而内化为健全的人格来调控自身的行为。

三、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路径

第一,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正确思想引领。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而马克思主义“三观”意识则是创新素质的灵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路径。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督促作用来为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强大的动力支撑。运用马克思主义“三观”科学的方法论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校训、校歌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能很好地反映大学的文化特质。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其校训“厚德博学、求是创新”体现了学校所提倡的德才兼备的理念、兼容并包的胸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凝结;校歌“大路漫漫其修远长”体现了大学生追寻真理的道路还很漫长,不断地激励大学生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真理。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大学是科学知识、技术和先进理论产生的大本营。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大学是高层次人才汇聚之地,是多学科交汇之所,具有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难得优势。大学弘扬时代的创新精神,使教师不做现成学术的奴隶,树立批判精神,勇于探索学术领域新的境界、新的理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手段、思想观念的转变,采取“探讨式”“互动式”“以问题为中心”“个性化教育”方法,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求大学生不迷信书本与权威,在学习和研究中培养独立见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加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创新素质养成提供优良环境条件。物质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一所大学的精神,首先是通过物质文化体现出来的。具有创新理念的校园建筑、雕塑、名人标语和宣传橱窗都是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载体,体现其创新特质的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发作用。通过完备的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和活动作为学校各项科研、文体和文化活动的物质支撑,使全体师生接触先进的教辅设施、实验设备和前沿科研理论,驱动他们的创新动力。物质文化具有隐形教育的功能,具有持久的、强烈的文化感染力,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加强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培养创新素质提供体制机制保证。制度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发挥着教育感化和思想导向的作用。制定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考核标准,对激励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发挥创新思维具有推动作用。首先,倡导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教学目标,采取“互动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对学生进行个性观教育,更新陈旧的观念,摒弃传统的共性观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的人才培养观,树立推动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其次,改革大学考试制度。学生考核形式除了闭卷考试外,还应结合其参与创新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等体现创新理念的活动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最后,建立有利于师生创新实践的机制,鼓励师生共同进行创新科学研究。例如:有学生参与的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优先立项;将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科研活动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一项指标;学生如获得奖项,指导老师也应获得奖励等等。通过制度的激励和保障,使师生有意识地去创新,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运用自身的创新素质,从而培养出创新人才。

第四,加强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为提升创新素质提供实践创新平台。行为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全体师生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观

的外在反映。多元的大学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国性的创新科技大赛,锻炼学生的意志,激发创新潜能;要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独立人格,激活创新意识;要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

法国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指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要通过打造良好的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使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全面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人本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1).

[2]罗小燕,周静,朱燕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苏靖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基于对中南大学的调查[J].法制与社会,2008(18).

[4]张维平.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青海社会科学,2008(2).

[5]杨春梅.搞活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

(编辑:文汝)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
科研实验平台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