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岩油藏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技术

2015-02-17杨乾龙李年银张随望冯艳琳薛发凤

特种油气藏 2015年6期
关键词:酸液长庆油田酸化

杨乾龙,李年银,张随望,冯艳琳,薛发凤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甘肃 庆阳 745100;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



砂岩油藏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技术

杨乾龙1,李年银2,张随望3,冯艳琳4,薛发凤1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甘肃 庆阳 745100;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

针对长庆油田注水井酸化增注工作量大、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砂岩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即酸化施工前无配液工序,施工过程中无换液工序,施工结束后无返排作业,完全实现砂岩连续酸化作业,同时酸化施工时注水井不停注。通过实验研制了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并进行室内实验评价,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截至2014年12月,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在长庆油田共实施5井次,有效率为100%。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工艺简单,施工风险低,劳动强度小,能够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适用性强,建议推广使用。

砂岩油藏;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降压增注;视吸水指数;SA608酸液体系

0 引 言

长庆油田属于低渗、特低渗油田。2014年转入稳产期后,注水井集中表现出欠注、注入压力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油田的稳产[1-4]。为保持油藏压力,酸化降压增注技术是常用的稳产措施。目前,长庆油田砂岩注水井酸化增注施工时均采用前置液、处理液、后置液三段式注入方式[5-10],但随着欠注井数的增加,酸化施工作业暴露出工序多、动用设备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降低施工劳动强度,简化施工工序,提出了一种新型砂岩注水井降压增注技术——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即将常规砂岩三段式酸化模式简化为一段,施工途中无换液步骤,同时无返排工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此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1 技术原理

连续注入酸化技术是将常规的砂岩三段式酸化程序简化为一步,即只需将装有高效酸液的酸罐和撬装泵接在原有注水管线上,再调节注水泵和撬装泵,将泵注速度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使高浓缩的酸液在注入管道内被稀释至所需浓度,达到一次性对目标地层进行酸化增注作业的目的。该技术施工前期无配液工序,施工过程中无换液工序,施工结束后无返排作业,真正实现了连续注入酸化施工,从而大幅度降低施工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周期,同时酸化施工时不影响注水井的正常作业。

要实现连续注入酸化,必须要求酸液体系同时具有常规酸化技术中各段酸液体系的作用,并且不会产生二次伤害。为此,研发了新型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智能酸SA608由盐酸、氢氟酸、有机磷酸、螯合剂等组合而成,为多元弱酸,随着酸液与储层矿物反应生成氢氟酸,水解平衡被破坏,为了保持水解平衡,智能酸SA608不断生成氢氟酸,与地层砂岩矿物作用,故可以达到深穿透目的;同时,由于酸液具有对Ca2+、Mg2+、Fe3+离子的螯合作用,因此,能够防止酸化过程中Ca2+、Mg2+、Fe3+离子的二次沉淀,避免了酸化施工后的返排工序。

2 SA608酸液体系评价

2.1 SA608酸液溶蚀性能

酸对岩石的溶蚀性表征酸液实际可溶解岩石的量。为评价SA608酸液能否代替常规砂岩酸化工艺中的土酸,进行了储层岩粉(岩心取自A01注水井长8层位,主要富含石英、长石,同时含少量黄铁矿,将岩心研磨,过100目筛网制成所需岩粉)溶蚀实验(表1)。

由表1可知,2种酸液体系对岩石的溶蚀率均随着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智能酸SA608与水体积比为1.0∶1.0时与土酸12%HCl+2%HF体系的溶蚀速度相当,说明在溶蚀性能方面智能酸SA608能代替土酸;初步推荐酸化时酸液体系浓度为1.0∶1.0~1.0∶1.5,对于注水时间长,结垢严重的注水井可适当提高酸液浓度。

表1 智能酸SA608与土酸溶蚀率对比

2.2 SA608酸液岩心流动酸化效果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智能酸SA608的酸化效果,进行了土酸常规三段式酸化、单步酸化和智能酸SA608岩心酸化流动实验。

2.2.1 土酸岩心流动酸化效果

(1) 常规三段式砂岩酸化岩心流动酸化效果。实验选用的酸液为前置液(12%HCl)、处理液(12%HCl+2%HF)、后置液(12%HCl)、基液(3%NH4Cl)。酸化实验效果用K/Ko(Ko为岩心原始渗透率,10-3μm2;K为酸化后岩心的渗透率,10-3μm2)与累计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表征。实验结果见图1。

图1 常规三段式岩心酸化效果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常规三段式酸化后,通过基液测得岩心渗透率比初始值提高了18倍左右,酸化效果好,但岩心注酸端面破坏严重,存在过度溶蚀储层骨架的风险。

(2) 土酸单步酸化岩心流动酸化效果。实验选用的酸液为土酸体系(12%HCl+2%HF),实验结果见图2。

图2 岩心土酸酸化效果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注入土酸阶段渗透率逐渐降低,酸液流过岩心时,渗透率明显低于初始渗透率,其主要是因为酸液与储层岩石接触后溶解CaCO3、MgCO3等矿物形成CaF2、MgF2等沉淀造成孔隙堵塞,随着注液过程进行,渗透率进一步降低,最终渗透率降至原始渗透率的44%,酸化改造效果差。

2.2.2 智能酸SA608岩心流动酸化效果评价

实验选用智能酸SA608与水体积比为1.0∶1.5的酸液体系,实验结果见图3、4。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酸SA608作为连续注入酸化酸液,酸化后渗透率逐步升高,渗透率提高4.37倍,通过基液测得岩心渗透率为原始的11.59倍,同时岩心注酸端面没有出现过度溶蚀的现象,酸化改造效果显著,说明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可以作为连续注入酸化体系。

图3 智能酸SA608酸化效果曲线

图4 智能酸SA608酸化前后岩心进酸端面对比

2.3 智能酸SA608酸液适用性

智能酸SA608主要是为了简化砂岩储层常规三段式酸化而研发,对于注水时间长、累计注水量大,注入水中机杂含量高、注入水水质差,从而导致储层结垢严重的井效果较为显著。

3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截至2014年12月,连续注入酸化工艺在长庆油田共实施5井次,有效率为100%,单井酸化平均用时为17.3 h(从酸化前准备到施工结束),酸化前无需配液,酸化施工中无换液步骤和返排工序,大大简化了酸化工序。酸化后单井注水压力平均下降4.6 MPa,注水量平均增加18.6 m3/d,视吸水指数平均增加10.25倍,酸化后均达到配注要求,降压增注效果显著。5口注水井共对应油井30口,酸化增注后,其中有17口油井见效,日增油12.75 m3/d,油井见效显著。以A01井为例。

3.1 A01井基本情况

A01井是长庆油田的一口注水井,注水层位为长81,储层孔喉较小、渗透率低,物性较差;初期投注后注水压力为13.5 MPa,日注水量为20 m3/d。目前,该井注水压力为18.9 MPa,配注量为20 m3/d,日注水量为1 m3/d。与相邻注水井对比,注入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日注水量远低于邻井平均水平。较投注初期注水压力升高5.5 MPa,日注水量下降19 m3/d,欠注问题突出,通过对该井水样取样分析,发现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存在结垢的问题,同时注入水中机杂含量高、粒径大,易堵塞孔隙喉道,故决定将A01井作为试验井,进行连续注入酸化施工。

3.2 A01井连续注入酸化施工情况及效果分析

通过对该井的资料分析,设计注酸量为14 m3,智能酸SA608与水体积比为1.0∶1.5,酸液主要由智能酸SA608、缓蚀剂、黏土稳定剂、黏土防膨剂等组成。施工时将酸罐和撬装泵接在注水管线上,使酸液随着注入水进入储层。为了使酸液快速注入目标储层,以1.2 m3/h的速度正替原酸,注入水以1.8 m3/h的速度注入,待酸液到达地层,压力逐渐下降到12.7 MPa,酸化施工作业中未出现异常。

与酸化前相比,酸化后A01井注水压力下降6.2 MPa,日注水量增加24 m3/d,视吸水指数提高29.77倍,酸化增注效果非常明显,目前配注量为25 m3/d,日注水量为25 m3/d。酸化后,注水井恢复正常注水,地层能量得到补充,周边6口油井中有3口井产油量得到不同程度的上升,较酸化前油井日增产油3.4 m3/d,酸化效果显著。

4 结论与认识

(1) 研制的新型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具有较好的溶蚀性能,岩心酸液流动效果较好,不会产生过量溶蚀,导致储层骨架坍塌;对于储层物性差、注水时间长、井底结垢严重、注入水水质差的注水井有较好的酸化解堵效果。

(2) 酸化后A01井注水压力下降6.2 MPa,日注水量增加24 m3/d,视吸水数指提高了29.77倍,达到了配注要求,周边油井见效,产液量明显增加,酸化效果显著。

(3) 砂岩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大幅简化了酸化施工步骤,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现场施工劳动强度,酸化效果显著,建议大力推广使用。

[1] 李亮,胡建国,阎纪辉.超前注水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途径[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3):232-234.

[2] 李积祥,侯洪涛,张丽,等.低渗油藏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1,18(3):106-108.

[3] 杨永华,胡丹,林立世.砂岩酸化非常规土酸酸液综述[J].海洋石油,2006,2(3):61-65.

[4] 陈华兴,刘义刚,唐洪明,等.绥中36-1油田注入井欠注原因及治理建议[J].特种油气藏,2011,18(3):129-131.

[5] Uchendu C V, Nwoke L A, Akinlade O,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matrix sandstone acidizing using a single step HF system: s niger delta case study[C].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2006.

[6] 王玮,赵立强,刘平礼,等.国外“单步法”基质酸化技术综述[J].国外油田工程,2010,26(7):20-24.

[7] Qu Q, Boles J L, Gomaa A M, et al. Matrix stimulation: an effective One-Step sandstone acid system[C].SP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Symposium.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2013.

[8] Zhou L,Nasr-El-Din H A.Acidizing sandstone formations using a sandstone acid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s[C].SPE European Formation Damage Conference & Exhibition.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2013.

[9] 刘平礼,张璐,潘亿勇,等.海上油田注水井单步法在线酸化技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5):148-154.

[10] 兰夕堂.注水井单步法在线酸化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4.

编辑 孟凡勤

20150428;改回日期:201509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孔介质中酸液的流动反应行为研究”(51574197)

杨乾龙(1988-),男,助理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2015年毕业于该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采油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工作。

10.3969/j.issn.1006-6535.2015.06.032

TE355.5

A

1006-6535(2015)06-0137-04

猜你喜欢

酸液长庆油田酸化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苏里格气田东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用单剂稠化酸
考虑多重滤失效应的前置液酸压有效缝长模拟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