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37区块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参数优化

2015-02-17刘义坤王凤娇刘雨薇沈安琪

特种油气藏 2015年6期
关键词:干度稠油油层

刘义坤,刘 扬,2,王凤娇,刘雨薇,沈安琪

(1.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853)



江37区块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参数优化

刘义坤1,刘 扬1,2,王凤娇1,刘雨薇1,沈安琪1

(1.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853)

大庆油田江37区块稠油开发区原油埋藏浅、油层厚度薄,按照常规稠油油藏注汽参数开采难以有效动用储层。在精细地质建模和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按照不同有效厚度级别对注汽速度、注汽强度、井底干度、闷井时间等注汽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其合理范围。研究表明:有效厚度不小于5 m的稠油储层,第1周期的注入强度为100 t/m,注入速度大于100 m3/d,井底干度不小于50%,闷井时间5 d为宜;有效厚度小于5 m的稠油储层,第1周期的注入强度为120 t/m,注入速度大于75 m3/d,井底干度不小于50%,闷井时间5 d为宜。该技术在矿场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成果,完成了22口井共计61井次的蒸汽吞吐注汽,累计产油量为2.23×104t。研究成果对浅、薄层蒸汽吞吐合理开发具有应用价值。

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参数优化;数值模拟;江37区块

0 引 言

稠油是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接替储量,西部斜坡区稠油油藏具有油藏埋藏浅、原油黏度大、油层厚度薄、储层疏松的特点,国内外没有开发薄层稠油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1-5]。大庆油田西部斜坡江37试验区位于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主要产油层为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50 ℃时地面原油黏度为368 mPa·s,地层温度条件下原油黏度为1 340 mPa·s。油层分布范围较小,且平面厚度变化较大。GI1层有效厚度钻遇率为100%,单井钻遇有效厚度分布区间为0.4~6.4 m,平均为2.5 m;SII和SIII层有效厚度范围为0.6~3.7 m,平均为1.6 m,高达82.2%的有效厚度在3 m以下,目标区块以薄油层为主。该文拟开展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优化研究,并以此成果为依据指导矿场生产,可为深化稠油油藏地质认识,摸清蒸汽吞吐开发规律,科学有效地动用薄层稠油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1 油藏数值模型

根据油田生产数据、单井动态数据及平面网格划分结果,使用STARS热采数值模拟软件的地质建模模块,建立了江37区块的非均质精细油藏数值模型。在平面上按网格长度为5 m划分为93×145的均匀网格系统。垂向上划分为10个层;考虑到主力油层(GI1-1层)在蒸汽吞吐过程中的蒸汽超覆影响以及在该层有3口水平井的情况,将其分成3个模拟层,建立了134 850个网格块的网格系统。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注汽速度、注汽强度、井底干度、闷井时间等注汽参数进行优化。

2 蒸汽吞吐合理注汽参数研究

2.1 注汽速度

稠油油藏热采开发中不同厚度的油层,其注采参数有着明显的差别[6-7]。进行注采参数数值模拟研究中,根据江37区块高台子油层以薄层为主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厚度不小于5 m油层、5 m以下油层进行了数模计算(图1)。

图1 不同有效厚度级别下注汽速度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知,注汽速度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该阶段注蒸汽时间较短,注入蒸汽在注汽管网、井筒内损失均相对较小,同时向目标储层上、下层的热量流出要远小于蒸汽驱,因此,开发效果受注汽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适当提高注汽速度能有效缩短目标井的注入时间,这对于生产井提高产油速率非常有利,从而提升经济效益。所以,以地层破裂压力为限,应该适当提高注入蒸汽速度;但是,高注汽速度将使储层压力急速增加,从而导致蒸汽注入难度加大。综上,优选结果为厚度不小于5 m油层注汽速度应大于100 m3/d,5 m以下油层的注汽速度大于75 m3/d。

2.2 注汽强度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厚度不小于5 m的储层注汽速度设定为100 m3/d,第1周期注汽强度分别为60、80、100、120、140、160 t/m;对于小于5 m储层,注汽速度设定为75 m3/d,第1周期注汽强度分别为50、75、125、150、175 t/m;进行蒸汽吞吐注汽强度数值模拟(图2)。由图2可知,当注汽强度大量研究表明,合理注入强度的经验值为80~120 t/m[8]。根据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结合江37区块薄互油层特性,不同有效厚度条件下前4周期注汽强度优选结果见表1。

图2 不同注汽强度时蒸汽吞吐的产油量及油汽比增加时,相应的注蒸汽量会上升,随之每个周期的产油量以及累计产油量都会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相对油汽比较大幅度的降低。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的规律是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加热区域内的油饱和度降低,产油能力下降。此时,为保持一定的产能,逐周期增加注汽量,以保持地层压力,逐渐扩大蒸汽加热半径,保证生产井的供液和产油能力。

表1 蒸汽吞吐注汽强度优选结果

2.3 蒸汽干度

对注汽速度和注汽强度进行优化后,按照各自合理值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赋值。对蒸汽干度进行优选(图3)。由图3可知,总的趋势是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随井底干度增加而变好。在注入蒸汽量相同的情况下,高蒸汽干度会加大被加热储层的体积,带来更好的增产效果。由计算结果可知,注入蒸汽的干度应该大于75%。根据目前矿场实际经验,大庆油田稠油热采蒸汽发生器出口的蒸汽干度最高可达75%左右[9-10],综合确定目标区块蒸汽吞吐锅炉出口的最适宜蒸汽干度是75%,井底处的干度不小于50%。

图3 不同蒸汽干度时蒸汽吞吐的产油量及油汽比

2.4 闷井时间

闷井时间过长会导致加热储层向相邻层位的的严重热量损失,需要对闷井时间进行优化。模拟了不同有效厚度储层闷井时间分别为3、5、7、9 d时的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图4)。

图4 不同闷井时间的开发效果

由图4可知,产油量受闷井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长时间闷井作业会延长蒸汽吞吐周期,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江37井区初步确定闷井时间为5 d。

2.5 合理注汽参数组合设计

根据以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针对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如蒸汽的注入强度、注入速度、蒸汽干度及闷井时间综合考虑,确定江37区块不同有效厚度级别下最佳蒸汽吞吐注汽参数组合(表2)。

表2 江37区块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优化结果

3 矿场应用

基于上述不同有效厚度级别的稠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成果,在目标区块开展了矿场试验。试验区自2013年8月投产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表3),共完成22口井、61井次蒸汽吞吐,累计产油2.23×104t。今后,应进一步针对储层厚度级别、储量丰度、生产能力等因素与不同井型、井位的匹配性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系统的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方案。

表3 江37试验区蒸汽吞吐效果

4 结 论

(1) 开展薄层稠油油藏开采合理参数研究,以有效厚度5 m为界限,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确定江37区块不同有效厚度储层蒸汽吞吐合理参数值。

(2) 目标区块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结果如下:有效厚度不小于5 m储层,第1周期的注入强度为100 t/m,注入速度为大于100 m3/d,井底干度不小于50%,闷井时间5 d为宜;有效厚度小于5 m的薄稠油储层,第1周期的注入强度为120 t/m,注入速度为大于80 m3/d,井底干度不小于50%,闷井时间宜为5 d。

[1] 张贤松,谢晓庆,何春百.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5,22(2):89-93.

[2] 李延杰,张艳玉,张贤松,等.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优化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21(5):87-89.

[3] 何万军,鲍海娟,马鸿,等.超稠油油藏小井距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先导试验[J].特种油气藏,2014,21(4):130-133.

[4] 王长久,刘慧卿,郑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驱方式优选及注采参数优化[J].特种油气藏,2013,20(3):72-75.

[5] 陈民锋,郎兆新,莫小国.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合理界限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2,9(2):37-41.[6] 曲瑛新,严小锋.江桥杜66区块浅薄层稠油油藏热水驱注采参数优化[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6):90-94.

[7] 东晓虎,刘慧卿.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转热水驱实验与数值模拟[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2):50-53.

[8] 邢翔,胡望水,连艺秀,等.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32(9):17-18.

[9] 阴艳芳.蒸汽吞吐在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8,15(1):84-86.

[10] 刘春泽,任香,李秀峦,等.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17(4):66-68.

编辑 张耀星

20150801;改回日期:2015092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庆长垣特高含水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及优化方法研究”(2011ZX05052-12)

刘义坤(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999年毕业于该校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从事渗流机理、油藏工程研究工作。

10.3969/j.issn.1006-6535.2015.06.019

TE349

A

1006-6535(2015)06-0090-03

猜你喜欢

干度稠油油层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延长油田N 区长6 差薄油层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低阻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稠油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测控装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