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0年以来我国竞技心理研究热点的计量学述评

2015-02-15刘建秀李克雪邱文豪

体育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热点竞技心理学

刘建秀,林 岭,张 燕,李克雪,邱文豪



1980年以来我国竞技心理研究热点的计量学述评

刘建秀,林 岭,张 燕,李克雪,邱文豪

竞技运动心理学一直就是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界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以《运动心理学》(张力为 毛志雄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后315个主题词为主要参考依据,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1980年以来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总结、分类及计量学分析和述评。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的文献量呈连续增长的趋势,现处于指数增长阶段;认知心理、社会心理、心理状态等是国内运动心理学研究者近5年关注的热门主题;焦虑、认知、激励、自我、情绪等成为近5年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的10大研究热点词。

竞技心理学;计量学;认知心理;社会心理;心理状态;情绪;心理技能

1 前言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敲开了心理学领域的大门,标志着心理学学科的诞生。1897年,特里普利特(Triplett)就自行车表演观众效益的相关研究发表第一篇运动心理学的实验论文,标志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正式诞生。1925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格里菲斯(Griffith)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65年4月,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在意大利的罗马召开,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SSP)[56],标志着当代运动心理学的诞生。

1979年,中国心理学学会下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下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运动心理学现代发展的开始。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初期主要就是以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初,由武汉体育学院承担了原国家体委重点科研课题《优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研究》的子课题《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标志着中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系统化研究的启动。该课题组对我国的田径、体操、排球等项目运动员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以探索不同项目运动员所需的专项化心理特征[45]。自此,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虽然体育心理学以及锻炼心理学发展迅速,但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仍是主流[10]。2013年第13届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届世界运动心理学大会作为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学术会议,在促进国际运动心理学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契机。2014年11月,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深圳举办,对国内运动心理学发展起到了一个全面的推进作用。借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结合专家访谈,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1980—2014年)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热点主题,并进行文献数量特征分析,探讨国内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方向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透过文献的数量变化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进而对热门主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

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对国内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进行逐个检索。热点词主要来源于张力为、毛志雄(2003)等人主编的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运动心理学》[49]一书,作者对其书后按首字母列出的315个主题索引词进行筛选、归类和整合后进行检索,检索并逐条筛选出1980-2014年与竞技运动心理学相关文献6598篇,对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和分析,结合专家访谈,最终选出与竞技运动心理学密切相关热点词67个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

除此之外,针对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及其分类对5名运动心理学专家进行电话、邮件及当面咨询、访谈。主要访谈内容是针对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热点研究主题及其划分进行修改和补充。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主题划分及不同时期研究主题分布

结合历届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的主题,通过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调研对1980年以来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进行主题划分,在此基础上,对竞技运动心理学主题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和讨论。

3.1.1 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主题词的划分

体育包含3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学校体育、竞技运动、群众体育。因此,从心理学和体育学的关系来看,与这3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应的学科分别是体育教育心理学、竞技运动心理学、大众锻炼心理学(一级分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未发现对竞技运动心理学的二级分类,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访谈对竞技运动心理学进行了二级划分(表1),包括:1)人格(意志力、自信、个性心理、心理特征、智力、动机、气质、创造力); 2)心理技能(表象训练、目标设置、唤醒、心理放松、心理定向、迁移、反馈、暗示、心理调节、模拟训练);3)认知心理(元认知、内隐、自我、专项认知、心理策略、归因、感知觉、记忆、角色定位、决策、信息加工);4)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心理疲劳、心境、流畅状态、应激、心理适应、赛前心理、心理耗竭);5)情绪(情感、焦虑、抑郁);6)心理选材(智力选材、认知选材、神经类型选材);7)心理测评方法(心理量表或问卷、软件测量、仪器测量、神经生理技术);8)社会心理(暴力、攻击、激励、观众效应、领导、凝聚力、心理咨询、社会促进与支持、主场优势)。

表1 本研究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主题划分一览表Table 1 The Division of Hot Words and Themes in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3.1.2 不同时期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主题的分布

对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进行主题划分,并对文献量(增长率)和时间分布统计,可以反映本学科研究中各主题的研究变化趋势和不同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研究方向,了解不同时期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及发展方向,以揭示各主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为确立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供指导。

随着时间的增长,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主题研究的文献量普遍增加。增长率反映了每阶段各研究主题在文献数量方面的变化情况。从文献的增长率情况来看(表2),2005-2009年,除人格之外,认知心理、心理状态、社会心理等研究主题文献量的增长率超过100%,总文献量出现大幅增长。因此,2005-2009年是国内竞技运动心理学文献量的飞速增长期。

为准确反映近5年(2010-2014年)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主题以及之前的30年(1980-2009年)研究热点主题的变化和总体研究趋势,笔者将前30年、前5年以及1980年以来的热点主题进行统计。总体看来,1980年以来,认知心理、心理状态、社会心理、情绪、人格为国内竞技运动心理学界最为关注的5大研究主题并且是持续关注的主题。通过与前30年的热点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可知,近5年社会心理这一主题的研究文献量由排名第5跃为第2,表明近年来随着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不断提高,学者们对社会心理这一主题研究不断扩大。除此之外,前30年运动心理学领域对于运动员人格的研究文献量较大(排名第4),随着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不断扩大,研究手段的持续更新,近5年学者们对于运动员人格的关注度下降。

表2 1980—2014年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主题分布及增长率一览表Table 2 Hot Topics and its Growth Rate of Sports Psychology from 1980 to 2014

表3 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不同阶段热点研究主题一览表(前5名)Table 3 Hot Topic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Sports Psychology(the top five)

3.2 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的统计分析

3.2.1 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文献量及年代分布

科学文献是记录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都是以撰写必要的科学文献为其最后阶段。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所做的理论分析和总结,发表的科学文献数量是评价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40]。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国内中文期刊论文(包括硕博论文、会议论文等)与上述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热点主题词相关的文献共6 598篇(表4和图1)。

表4 1980-2014年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文献量一览表Table 4 The Quantity of Documents of Hot Research in Sports Psychology from 1980 to 2014

图1 1980-2014年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文献量趋势统计示意图Figure 1. The Trend of the Quantity of Hot Research Literature in Sport Psychology Research from 1980 to 2014

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某一时期文献数量的增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研究的发展速度[17]。由表4和图1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的文献量呈连续增长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表明,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迅速。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提出了科技文献增长4阶段理论:初始阶段、指数增长阶段、线性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15]。依据普赖斯的理论,由图1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文献量的统计发现:1980-1999年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属于初始阶段,论文数量少,增长小。1979年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及1980年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相关主题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注意,但仍发展缓慢。2000-2014年,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处于第2阶段,即指数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学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相关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进入指数增长阶段,此阶段文献数量出现两次快速增长。2000-2004年,热点研究论文数量867篇,占热点研究总量的13.14%,增长率达80.25%,开始出现加速增长势头。21世纪后,竞技体育发展迅速,运动心理学研究更加深入、科学化的同时,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逐步进入增长阶段。第2个飞速增长期出现在2005-2009年,这一阶段的论文数量2 177篇,占32.99%,增长率高达150%。究其原因,除竞技体育和运动心理学学科正常发展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对竞技体育的高度重视促使前奥运和后奥运时期,为提高运动成绩,研究者更加注重科学化训练和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竞技运动心理学是竞技体育领域不可或缺的热门研究方向。

总之,进入21世纪后,心理学相关研究更加深入,促使运动心理学在其母学科的带动下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体育比赛竞争日趋激烈,高水平运动员发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体能、技术,而且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关系密切,这极大地刺激了研究者对此的关注和热情,科学研究活动十分活跃,学术论文数量急速增长。这一统计分析与国内学者颜军等人(2003)预测基本相同:“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现状,预计在下一个10年(2004-2014年)进入文献量呈指数增长的大发展时期[40]”。依据普赖斯科技文献增长的阶段理论,预计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文献量在2015-2024年将进入指数线性增长的过渡阶段。

3.2.2 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词文献量排序

本研究以《运动心理学》教科书后参附的主题词为主要依据,结合专家访谈,参考期刊文献中前人总结的研究热点进行筛选、总结和检索,统计出1980-2014年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67个研究词及其相关文献6 598篇,并对前50个热点词按文献量进行排序(表5)。除此之外,为了能更准确地反映近年来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本文对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4年这4阶段排名前10的热点词研究进行统计和文献量的排序(表6)。

表5 1980年以来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热点词一览表(按文献量进行排序)Table 5 The Hot Words of Sport Psychology Since 1980(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of Documents)

表6 1980年以来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各阶段前10名研究热点词一览表(按文献量进行排序)Table 6 The First Ten Hot Word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Sports Psychology in China Since 1980s(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of Documents)

由表5数据可知,总体来看,从1980—2014年,焦虑、情绪、自我、激励、赛前心理、决策、认知心理、心理暗示、心理状态、应激等成为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的10大研究热点词。竞赛焦虑备受学者们关注,文献量高达523篇,成为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最热门的研究热点词。

由表6数据可知,随时间不同,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有所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赛前心理、情绪、自我广受学者们关注,均位列各阶段热点词排名前10位;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热点相对集中。情绪、焦虑、认知心理、赛前心理、激励、自我6大热点词在各阶段都位列前10位。为准确反映近年来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通过将21世纪之后的两个阶段(2000-2009年与2010-2014年)文献量排名进行对比发现:竞赛焦虑自21世纪之后文献量排名均第1,说明竞赛焦虑一直是国内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对于运动员认知的研究从2000-2009年热点词排名第10上升为第2,这表明: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手段不断客观化、科学化以及对运动员认知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近年来对运动员认知的文献量排名上升,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认知运动心理学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因此,本研究针对国内学者对于竞赛焦虑和运动员认知及其他相关热点研究进行如下讨论。

4 讨论

4.1 竞赛焦虑备受学者们关注,成为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最热门的研究主题

焦虑一直是心理学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界对于焦虑的理论大体可以分为:1)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理论,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他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关键因素,认为焦虑是本能冲动的一种释放,后期又提出了“焦虑信号理论”;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焦虑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他自身的存在,焦虑是由人的内在冲突引发的情绪反应;3)社会学习学派的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反应。近代各种理论大量涌现,都在不同方面丰富了焦虑的研究,如:Spielberger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海德归因理论[12]、焦虑的社会支持理论、Higgins的认知焦虑理论等[62]。在众多焦虑理论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斯比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71]。他认为,状态焦虑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暂时性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主观上意识和觉知到的紧张与恐惧,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激活,而特质焦虑倾向于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4.1.1 竞赛焦虑的主观测量量表、生化指标、电生理指标的研究进展

竞赛焦虑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在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中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们与运动员比赛中的发挥水平和运动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早期对于运动员竞赛焦虑的测量采用Spielberger(1970)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701],由于不是运动情景下的焦虑量表,因而受到了很多批评[28]。Martens(1982)提出了,能够预测竞赛特质焦虑和运动员比赛条件下焦虑状态的SCAT和CSAI-2两个竞赛焦虑量表[66],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我国学者叶平(1993,2000) 、张力为(1999)、祝蓓里(1994)、王天生(1997)等人指出,STAI、CSAI-2、《竞赛认知特质焦虑量表》(CCTAI)等焦虑量表中出现的焦虑量表无法全面测量焦虑的各个维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必须重新予以考查,运动焦虑量表所编制的常模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等,并进行了本土化的发展[32,55,72]。祝蓓里在Martens竞赛焦虑量表的基础上在全国27个省(市)运动队中随机抽取了2 099名被试,修订出了中国的6个竞赛焦虑的常模,用于现场测试运动员在进行运动竞赛时的焦虑水平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张力为(1999)根据中国文化特征发展了《赛前情绪量表-T》,建立了赛前情绪 5因素模型[51]。叶平(2000)的研究验证了中国运动员的6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因素,即社会评价、比赛准备、竞技水平发挥、失败、对方实力以及受伤;社会评价、比赛准备、竞技水平发挥以及失败测度的ɑ均高于0.60,可作为测量中国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一个标准化量表[44]。运动员竞赛焦虑的预测是运动心理学的难题,胡乃鉴(2010)等人提出,运用《SMMU军事应激反应性焦虑预测量表》对运动员未来应激焦虑进行预测,以提高运动成绩[4]。罗雪莲(2011)制定了焦虑预测量表并在部分柔道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中进行了验证性使用,证明状态焦虑可以被预测并与运动员的个性、特质焦虑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11]。

近年来,针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竞赛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竞赛焦虑的监测指标、竞赛焦虑的测量和降低方法等研究不断展开,从主观的问卷和量表调查到逐步发展的客观指标和测量方法,表明国内焦虑有关研究的不断发展。

对于反映竞赛焦虑的生化指标和监测方法,张忠秋在1997年以尿内儿茶酚胺排出量和状态焦虑为观察指标对速滑运动员的研究发现,运动员赛前和比赛后儿茶酚胺排出量明显增加及高焦虑的特点[53]。张剑(2000)等人测定了心理应激和心理训练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外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浆白细胞介素(IL-1)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焦虑运动员心理应激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同时,高焦虑运动员表现有血浆IL-1活性显著升高,而低焦虑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应激后机体免疫力改变和焦虑特质类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47]。叶平(2004)认为,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作为反映运动焦虑水平的有效指标,睾酮和皮质醇可以作为反映运动焦虑水平的可靠指标,这3个指标反映焦虑程度均与CSAI-2焦虑分数的变化保持一致[42]。汪喆(2011)等人通过对射击运动员的研究表明,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与赛前焦虑程度呈正比,结合运动竞赛焦虑状态量表得分,可用于判断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27]。因此,相关研究提示,去甲肾上腺素、睾酮、皮质醇、多巴胺等生化指标可初步作为评价焦虑的客观指标,并且运动员免疫能力和焦虑特质类型相关。这些研究对竞赛焦虑的主观量表测量和焦虑理论的发展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除上述生化指标之外,王国谱(2006)等人通过对太极拳运动员赛前赛后脑电波扫描,来解释及验证其焦虑心理变化[29]。王晓军(2010)等人利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采集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脑电信号发现,赛后NE(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可能使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水平下降,赛前焦虑有所缓解[36]。相关研究提示,电生理指标的应用将可能进一步拓展焦虑研究途径,丰富相关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

国内对于运动员竞赛焦虑测量包括量表、生化指标、电生理指标等,但评价方法及标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尽管由于受有关研究中被试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测评工具选用差异等因素影响,目前尚难以对不同研究结果进行横向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测评工具具有各自不同的测评视角及独到的测评价值,彼此间应可以互为补充。因此,笔者认为,运用主观测量量表和生理生化等指标综合评价运动员竞赛焦虑水平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

4.1.2 竞赛焦虑的降低和调控

竞赛焦虑的测评只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调控和干预方法降低运动员竞赛焦虑水平。对于竞赛状态焦虑调控方法的研究,汪家春(1999)等人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认知情感应激调控法(SMT)能够降低运动员的竞赛焦虑[26];蒋碧艳、祝蓓里通过实验证明,认知情感应激调控法(SMT)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BF-R)都能减低运动员的竞赛焦虑,并且SMT组被试的比赛成绩优于BFB-R组被试[5]。王建洲、周成林(2008)等人采用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情绪调控、目标设置训练、自我暗示训练等方法,对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疲劳、心境状态和焦虑状态都有较好的改善[30]。何洋(2008)等人应用脑电图(EEG)与脑象图(EEQG)结合的技术,对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进行动态追踪研究指出,不同水平运动员焦虑情绪具有不同脑电图特征,其应用对优秀射箭运动员的赛前焦虑调控具有重要价值[3]。宋卫军(2008)等人通过对实验前后运动员免疫指标和心理焦虑指标的测试,为综合分析穴位刺激对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赛前机体免疫和焦虑状况调节的效果和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23]。梁纬明、张忠秋(2012)通过眼动行为训练降低跳水运动员焦虑是竞赛焦虑研究的一大突破,为降低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提供了新的可操作的方法[8]。汪喆(2013)通过分组实验,证明运用安能生物能量仪能有效改善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28]。

综上所述,运用认知调节、情感情绪调控、放松、表象等心理技能方法及中医手段等均能有效降低竞赛焦虑的产生,考虑到不同运动项目和个体对于不同调控手段效果应有所不同,因此,利用多手段综合进行调控将可能更加有效地降低焦虑水平。

4.1.3 竞赛焦虑研究的国内、外比较

相对于国内关于竞赛焦虑的研究,国外应用有关生理、生化和电生理的测量法在竞赛焦虑方面的研究较国内更常见。Kim(2009)等人通过检测其唾液皮质醇和填写CSAI-2量表,测量了被试的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反应[64]。Mateo M(2012)等人通过对被试使用CSAI-2量表以及心率分析,探讨了自行车越野赛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状况得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以作为评估竞赛压力的互补性工具[67]。另外,国外研究运用心理技能训练来降低竞赛焦虑水平的方法更加多样化和具体化。包括:放松训练、注意技能训练和表象训练等[59,61,65,69]。除此之外,国外研究者对于运动员焦虑现象的研究思路更为宽泛、深入,且特别注意了跟踪训练与个案研究,突破了只以运动成绩来评价心理训练有效性的狭溢观念。如:Maurizio Bertollo对全能运动员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大赛来临之前,运动员往往会出现消极、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针对此种状况,心理专家的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控制情感,调整最佳竞技状态[69]。

国内对竞赛焦虑监测和调控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不同专项的高水平运动员,对残疾人运动员有所关注但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仍然匮乏。漆昌柱(2005)、杨广艳(2006)等人采用特质焦虑测验(TAI)和竞赛状态焦虑测验(CSAI-2)分别对肢残、盲、聋田径运动员和聋人篮球运动员进行焦虑测试和研究,使得国内竞赛焦虑的研究对象得以扩大[16,41]。而国外对运动员焦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更为细致。如有研究表明,女性患焦虑症的比例高于一般成年人(6%~20%),因此对女运动员的焦虑研究较多。Anne M Haase等人(2001)对女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体形焦虑和饮食态度进行研究[58];Erdal Vardar等人(2007)对焦虑是否伴随饮食失调行为以及年轻女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研究,证明了有饮食失调行为的女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状态和特质焦虑[60]。Joachim Stoeber(2007)等人在完美主义和比赛焦虑的研究中,否定了前人认为的运动员完美主义与竞赛焦虑相关的说法,认为运动员追求完美和成功控制自己对不完美的负面反应能体会到较少的焦虑并且更自信[63]。

总体看,国内、外对于监测竞赛焦虑、检测焦虑指标、评价运动员的焦虑状态尚无公认的标准,且调控的手段、方法呈多样化趋势,难以进行效果比较,焦虑调控效果评价的客观化程度难以衡量,这是运动心理学界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将认知、生理与行为等方面的测量统一起来,对焦虑的各方面特征进行综合评估,也许可以给竞赛焦虑的研究带来一个飞跃。同时,有针对性地根据我国运动员特点及不同专项特点编制本土化、专项化的竞赛焦虑量表对各竞技项目的发展将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竞赛焦虑现象进行科学诊断和如何通过有效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来降低竞赛焦虑水平,才是有关竞赛焦虑这一主题未来的发展方向。

4.2 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不断深入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心理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认知心理学并不是心理学中新出现的一个分支,而是心理学研究新兴起的一种元理论,是心理学研究正风行的一种新范式。

4.2.1 认知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主题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认知运动心理学,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运动心理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13,21,22,25,31,47,48,56]。1995年,张力为、任多未等人认为,认知运动心理学在应用声音反应时、判断准确性等典型方法对知觉、注意、预测、判断等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也探索采用何种措施提高信息加工能力,说明认知运动心理学在描述、解释、预测的基础上又向控制、提高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方向前进了一步[50]。进入21世纪,我国运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运动员空间注意、注意瞬脱、视觉搜索、直觉、时间知觉、知觉预测、运动决策、自动加工、执行控制、思维和记忆、注意、运动思维、决策等主题的研究[18,19,20,38,39]水平明显提高。

4.2.2 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工具的革新

尽管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变化不大,但随着心理测评工具及神经生理基础的发展,技术手段的改革使得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从外在的心理现象和行为逐步向神经、心理生理机制方向发展。研究初期,学者们对运动员进行测量和评价大多采用心理学量表,在借鉴国外各种专业性心理测评问卷的同时,学者们不断探索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心理测评问卷[32,55,72]。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科学技术手段已经渗透到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个领域,形成了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等交叉学科,开拓了各个学科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极大推动运动心理学发展的步伐。在医学、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的带动下,脑像图(EEQG)、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生物反馈仪、ERPs等先进仪器和设备在相关研究中的推广应用使其对运动员心理的诊断和监控更加科学化、客观化。研究者在运动员完成某种任务的同时直接观测到其大脑活动和变化,丰富了对于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认识,为解密大脑黑箱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同时,心理测评工具的不断更新和使用,可以促进对优秀运动员及其行为表现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能更好地完善运动领域的理论框架,寻求更为客观的科学解释,还能在竞技运动的实践领域为不断挖掘人类运动潜能—挑战运动极限提供科学可能[37]。林岭、张力为(2006)等人将ET和脑功能技术运用于监测、评价运动员心理疲劳和脑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化研究运动员认知行为开辟了一条创新的道路[9]。国内学者对于ERPs在体育领域的研究几乎与国际同步,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比较不同专项专家与新手运动员的空间与时间知觉特征、注意指向策略、知觉预判、反应速度、工作记忆、决策特点及效率、模式识别、专项特征搜索、预测能力等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探索等[2,33,34,54,35]。

总之,近年来的神经科学发展为传统的运动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将使运动心理学出现重大的理论突破。同时,有学者认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认知神经科学是心理学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预示着运动心理学发展新阶段的到来[14]。

4.3 其他主题的研究

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心理状态越发显得重要。训练水平的逐步科学化使得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较量不仅仅需要提高技术和体能,强强较量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逐渐成为大赛中的决定性因素。心理疲劳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运动心理疲劳的研究,国内、外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概念,存在心理疲劳、心理耗竭、倦怠、中枢疲劳等混用现象,刘芳琳(2005)把运动性心理疲劳分为真性与假性心理疲劳[31]。张力为等(2006)提出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44]。林岭、张力为等(2007)进一步提出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一种运动因素性的包括中枢疲劳(中枢信息加工能力下降)、负性情绪变化、训练动机水平下降、躯体行为症状等内、外部现象的脑功能下降或紊乱的状态[52]”。张力为、胡亮(2012)认为,可将疲劳做2(心理、生理)×2(短期、长期)的区分,即短期心理疲劳、短期生理疲劳、长期心理疲劳和长期生理疲劳。我国学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心理疲劳理论,对国际运动心理学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孙锦绣(2012)、李四化(2014)等人运用电生理手段(ERP)分别研究运动员疲劳状态下的情绪状态和心境反应,并对反应效果的监控能力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心理疲劳的理论[6,24]。

运动员人格也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初,学者们使用卡特尔的16PF和艾森克人格(EPQ)问卷等对运动员人格进行大量测试及相关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人格理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研究者逐渐使用大五人格量表对运动员进行人格测量和评价。21世纪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迅速兴起,人格心理学从认知心理学中借鉴了大量的概念和方法。人格的认知研究已经成为人格研究的一种趋势。将国内对于运动人格的研究进行概括发现主要可以归为两类:1)运动员人格与竞赛状态、自我效能感等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2)不同项目运动员的人格特点研究及其比较。对于运动员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包括:人格与心理疲劳、竞赛焦虑、自我效能感、应激应对等关系,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运动员人格与竞赛焦虑。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特征运动员之间在比赛期间存在显著的竞赛焦虑和心境状态差异;比赛期间躯体焦虑比认知焦虑更能影响运动员的潜能发挥[48,57]。而国内对于不同专项人格的研究现已逐渐淡出视线。

另外,结合国际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发现,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国外趋于一致。李佑发等人(2006)[7]以《国际运动心理学》、《应用运动心理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家》等4种权威性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对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运动动机、运动情绪、心理技能、自我、运动认知等方面受到了国际运动心理学界的青睐,这5项之和达到了总文献数的52.5%。而国内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技能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动机、运动焦虑与唤醒等方面,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界研究状况基本相同[1]。国内、外对于心理选材的研究较少,目前已不是研究热点,原因可能包括:西方文化给所有人以平等的发展机会,这种文化背景和人文理念影响了国外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现有心理选材方法和水平达不到教练员的期待,不能超过教练员的经验选材;进行系列性的、多年跟踪的心理选材研究较少。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国内、外对于心理选材的研究逐渐减少。

5 结论

1.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的文献量呈连续增长的趋势,表明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较为迅速。依据普赖斯科技文献增长的阶段理论,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处于指数增长阶段。

2.2005-2009年,是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文献量急剧增长的阶段,除人格之外,所有主题的文献量都增长一倍以上。

3.认知心理、团体社会心理、心理状态、情绪、心理技能是国内运动心理学近5年来研究者关注的主题。

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焦虑、情绪、自我、激励、赛前心理等热点词广受学者们关注,均位列各阶段热点词排名前10位。竞赛焦虑是近15年来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热点词。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对运动员认知的关注明显提高,文献量跃居第2。

5.心理学测评工具的研究逐步向纵深发展,测评工具和手段逐渐多样化、具体化、科学化和客观化。

[1]陈作松,陈娟.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80-84.

[2]冯淡,周成林.高水平花剑运动员时间感优势的脑神经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35-44.

[3]何洋,王霆,石岩.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恐惧脑象图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75-80.

[4]胡乃鉴,陈晨,严进,等.射击运动员焦虑预测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1006-1008.

[5]蒋碧燕,祝蓓里,刘振前.两种竞赛状态焦虑调控方法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3):233-236.

[6]李四化,张力为,刘淑慧.长期心理疲劳下射击运动员反应效果监控ERP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26):476-480.[7]李佑发,魏高峡,陆亨伯.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14-18.[8]梁炜明,张忠秋.通过眼动行为训练降低跳水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3):68-72.

[9]林岭.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模型、多维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10]林炜鹏,洪晓彬.1998-2007 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工作状况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44-47.

[11]罗雪莲.运动竞赛焦虑预测方法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6):86-89.

[12]骆伯巍.女性高焦虑倾向原因初探[J].心理科学,1997,20(4):378-379.

[13]毛志雄.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14]莫雷,王瑞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J].心理科学,2006,29(5):1026-1030.

[15]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9-301.

[16]漆昌柱,金梅.残疾人运动员的特质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3):16-18.

[17]邱俊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5-55,165.

[18]任未多.动作反应过程中速度——准确性权衡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3,16(5):291-294.

[19]任未多.应激紧张状态下某些认知机能的变化[J].体育科学,1997,17(6):81-84.

[20]石岩.定量运动负荷和个性特征对动觉准确性和动作稳定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6,28(2):230-238.

[21]姒刚彦.体育运动情景下的归因研究[J].体育科学,1994,14(6):79-84.

[22]姒刚彦.体育运动中情绪的归因解释[J].体育科学,1996,16(1):74-78.

[23]宋卫军,吴瑛.穴位刺激对高特质焦虑田径运动员赛前焦虑调控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研,2008,29(2):73-76.

[24]孙锦绣,张力为.运动员心理疲劳对情绪图片性质判断影响的电生理学特征[J].体育科学,2012,32(5):58-78.

[25]田宝.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差异性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1):75-82.

[26]汪家春,蒋碧艳.SMT对射击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5):98-101.

[27]汪喆.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和尿儿茶酚胺水平变化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2):1111-1114.

[28]汪喆.运用安能生物能量仪调控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2):85-88.

[29]王国谱,王文超,佐久间春夫.不同状态性焦虑者参加太极拳运动前后脑波特征及状态性焦虑的变化[J].体育学刊,2006,(6):43-47.

[30]王建洲,周成林.心理干预对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17-221.

[31]王润平.中国—加拿大国家级体操教练员社会心理构成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4,14(6):86-90.

[32]王天生.论运动焦虑量表中存在的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3):52-56.

[33]王小春,周成林.基于时间序列情境的网球专家预判优势—来自ERP的证据[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4):345-352.

[34]王小春,周成林.基于视觉线索遮蔽条件下的网球专家空间知觉预判:来自眼动与ERP的证据[J].体育科学,2013,33(2):38-46.

[35]王小春,周成林.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76-81.

[36]王晓军,李稚.连续大强度比赛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5):89-92.

[37]魏高峡,李佑发.21世纪中国运动心理学的新方向: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10):3-12.

[38]谢红光.持续大负荷状态和机能下降时运动员某些感受性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6):50-54.

[39]许小冬.运动员视觉动作反应准确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2,7(6):1-5.

[40]颜军,蔡先锋,翟一飞.1990—2001 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62-64.

[41]杨广艳,窦彦丽,田玲.聋人篮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71-73.

[42]叶平,代毅,叶燕熙,等.运动员适宜焦虑区间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15-18.

[43]叶平.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在中国的标准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1):33-44.

[44]殷小川.我国甲A足球联赛中主场优势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6):82-85.

[45]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C].国家科研课题论文汇编.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1982.

[46]翟群.对左右利手者的视简单反应时及空间方向识别能力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1991,11(5):80-81.

[47]张剑,陈佩杰,庄杰,等.心理应激和心理训练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177-178.

[48]张珂.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人格特质、运动焦虑状态对运动表现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 ( 4):45-49.

[49]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04-513.

[50]张力为,任多未.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学报,1995,27(4):286-294.

[51]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与注意指向[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9.

[52]张忠秋.运动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特征与培养方式探讨[J].体育科学,1996,16(3):68-72.

[53]张忠秋.运动员比赛心理发挥状况与儿茶酚胺排出量和状态焦虑关系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7,17(3):71-74.

[54]赵洪朋,周成林.优秀散打运动员特征搜索的特点与神经机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74-77.

[55]祝蓓里.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问卷)中国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1994,17(6):358-362.

[56]祝大鹏,李爱玲.近20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第5~9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大会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7):60-64.

[57]左从现.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焦虑、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6 ( 2):71-75.

[58]ANNE M HASE,HARRY PRAPAVESSLS.Social physique anxiety and eating attitudes in female athletic and non-athletic groups[J].Soc Physique Anxiety Eating Attitudes,2002,18(9):395-405.

[59]ELDAR S,BAR-HAIM Y.Neural plasticity in response to attention training in anxiety[J].Psychol Med,2009,29(4):986-990.

[60]ERDAL VARDAR,SELMA ARZU VARDAR,CEM KURT.Anxiety of young female athletes with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rs[J].Eating Behav,2007,(8):143-147.

[61]HELWELL R.C.,GREENLEES L.A.The effects of a mental skills training package on gymnasium triathlon performance[J].Sport Psychol,2001,(15):127-131.

[62]HIGGINS E T.Self-discnypancy: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J].Psychol Rev,1987,94:319-340.

[63]JOACHIM STOEBER,KATHLEEN OTTO,EVA PESCH-ECK.Perfectionism and competitive anxiety in athletes:Differentiating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and negative reactions to imperfection[J].Personal Individ Differ,2007,(42):959-969.

[64]KIM K J,CHUNG J W,PARK S,SHIN J T.Psycho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during competition between elite and non-elite Korean junior golfers[J].Int J Sports Med,2009,(7):503-508.

[65]LYNNE E,LEIGH J,RICHARD M.The image invention during the competitive season with an elite union player[J].Sport Psychol,2004,(8):252-271.

[66]MARTENS R.Sport Competition Anxiety Test:Champaign[M].IL: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1982.

[67]MATEO M,BLASCO-LAFARGA C,MARTMEZ-NAVARRO I,et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pre-competitive anxiety in BMX discipline[J].Eur J Appl Phys,2012,(1):113-123.

[68]MAURIZIO BERTOLLO,BEATRICE SALTARELLI,CLAUDIO ROBAZZA.Mental preparation strategies of elite modern pentathletes[J].Psychol Sport Exe,2009,10:244-254.

[69]MELANIE GREGG,CRAIG HALL,ERIN MCGOWAN,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ry ability and imagery use among athletes[J].J Appl Sport Psychol,2011,(23):129-141.

[70]PIELBERGER C D.State-Trait Inventory:A comprehensive bibliography[M].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4.

[71]SPIELBERGER C D.Theory and Research on Anxiety[M].New York:Academic,1966.

[72]YE P.Competitive motives as predictors of cognitive trait anxiety in university athletes[J].Int J Sport Psychol,1993,24(2):259-269.

The Document Metrological Review of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Since the 1980s in China

LIU Jian-xiu,LIN Ling,ZHANG Yan,LI Ke-xue,QIU Wen-hao

Sports psycholog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sports psychology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315 keywords from Sports Psychology (ZHANG Li-wei and MAO Zhi-xiong,editor in chief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as the main reference,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since 1980 in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hotspot of summary,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commentary.The result shows that since 1980s,the amount of sports psychology literature research in China tend to be a continuous growth,now in the period of exponential growth,cognitive psychology,social psychology,mental status are the main subjects of sport psychology which researchers focused on in China;while the anxiety,cognition,encouragement,ego,emotion are key words of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during the five years.

sportspsychology;metrology;cognitivepsychology;socialpsychology;mentalstatus;anxiety;psychologicalskill

1000-677X(2015)07-0074-09

10.16469/j.css.201507008

2014-12-14;

2015-06-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12YA190013);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暨新苗人才计划(2014R405069)。

刘建秀(1990-),女,江苏淮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E-mail:liujianxiu01@163.com;林岭(1963-),男,安徽宿州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E-mail:linling@nbu.edu.cn。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G804.8

A

猜你喜欢

热点竞技心理学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热点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结合热点做演讲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