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2015-02-13杨俊波

新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潜血泻心汤出血量

杨俊波

普宁市中医医院内儿科,广东 普宁 515300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杨俊波

普宁市中医医院内儿科,广东 普宁 515300

目的:观察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5%,对照组72.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率治疗组4.41%,对照组11.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缩短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上消化道出血;泻心汤;十灰散

消化道出血可由临床多种疾病引发,大部分患者属于应激性溃疡的破裂而引发出血。上消化道是指食道、胃部、十二指肠、胆或是胰腺等部位的病变导致的出血现象[1]。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可以为自身炎症、血管病变、肿瘤、机械损伤等因素,也可由相邻器官的病变或者是全身性疾病诱发。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黑便或呕血,因为出血量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出血量少的患者症状较轻,出血量大时可并发出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四肢湿冷、脉搏细弱、神志不清以及呼吸困难等,若治疗措施不当极易导致患者死亡[2]。笔者采用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36例,随机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男35例,女 33例;年龄 25~75岁,平均(46.9±15.2)岁;出血量200~1400 mL,平均(786.2±153.6)mL。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26~76岁,平均(47.2±16.3)岁;出血量300~1500 mL,平均(765.7±136.5)mL;主要临床症状为:呕血或(和)黑便、柏油样便以及血便等。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后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胃溃疡破裂40例,胃平滑肌瘤18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0例,食管癌7例,胃癌6例,急性胃炎16例,白血病3例,尿毒症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处理措施为禁食或是给予少量单纯的流食;出血量大的患者需要补充红细胞悬液,病情严重者需在内镜下行止血;出血量少的患者给予止血剂治疗,同时给予抑酸药物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保护胃肠黏膜。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治疗,方药:大黄、黄连各8 g,黄芪、小蓟、茜草根、侧柏叶、大蓟、白茅根、牡丹皮各10 g,黄芩、竹茹、茯苓、浙贝母各15 g,甘草5 g。辨证加减治疗,反酸者加瓦楞子20 g,浙贝母10 g;头晕心悸者加黄芪15 g,阿胶12 g;腹痛者加延胡索10 g;血见黑者加侧柏炭、槐花炭各9 g。每天1剂,加水1500 mL,煎至300 mL,早晚分服。

2组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2组临床疗效、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3]。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缓解,血压稳定,连续3天大便潜血试验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血压恢复平稳,血红蛋白计数上升,大便潜血试验结果为阴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缓解甚至加重,大便潜血试验结果仍为阳性。

4.2 2组临床疗效及总不良反应率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92.65%,对照组72.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呕吐、便秘等,总不良反应率治疗组4.41%,对照组11.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及总不良反应率比较 例(%)

4.3 2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天

表2 2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天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n 68 68大便潜血转阴时间5.4±2.3 6.9±2.5 3.64 0.0004住院时间7.6±2.0 9.7±2.1 4.73 0.0000

5 讨论

消化道出血在急诊科和消化内科属于常见的急症,出血部位主要集中在十二指肠,其次为胃部;大多数患者的出血情况较轻,属于自限性出血,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持续性出血[4]。临床对于出血量大的患者常采用内镜治疗,创伤小且疗效显著,但存现局限性。针对自限性出血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但西药治疗具有心动过速、肾损害、血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廉等优点,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效果明显[5]。因此在对临床各大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学血证范围,其病机为内热火盛,迫血妄行,血证患者中内火较重,火气过盛则会导致血液妄行,导致离经之血形成瘀血[6]。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为清热凉血、泻火、止血。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方中黄连、大黄、黄芩有清火解毒、除痞、清热泻湿功效,尤其是对中焦之热具有良好的作用;但三大药物均为苦寒之药,服用时病情好转即可停药,避免久伤脾胃[7]。茯苓具有健脾渗湿的作用;竹茹能够止呕,开胃降逆,除痞燥湿;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等药物可有效去瘀生新、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泻火清热、祛除湿热、止血收敛功效。本观察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且不良反应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说明泻心汤合十灰散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提示泻心汤合十灰散对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时止血,缩短住院时间。

[1]余幼鸣.中医辨证配合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93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7):19-20.

[2]傅佑鼎.归脾汤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道溃疡49例[J].陕西中医,2013,34(6):687-689.

[3]李椿君.加味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0例[J].新中医,2003,35(3):61.

[4]张学成.加味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2-13.

[5]刘秋伟.三黄泻心汤治疗非门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5):298-299.

[6]罗满芳,李金萍.纯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7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6):59-60.

[7]杨大坚.经方临证治验3则[J].新中医,2008,40(6):95-96.

(责任编辑:马力)

R573.2

A

0256-7415(2015)05-0084-02

10.13457/j.cnki.jncm.2015.00.040

2014-12-03

杨俊波(1967-),男,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猜你喜欢

潜血泻心汤出血量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尿潜血“+”是肾炎吗
尿潜血如何诊断治疗
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比较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