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2015-02-13王成裘昊袁明苏小玲吴美娜

新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二陈汤缺血性神经功能

王成,裘昊,袁明,苏小玲,吴美娜

嵊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嵊州 312400

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王成,裘昊,袁明,苏小玲,吴美娜

嵊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嵊州 312400

目的:观察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四物二陈汤;神经功能;中西医结合疗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符合《脑血管病学》[2]中拟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年龄42~75岁;经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证实;无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者;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颅内活动性出血;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异常者。

1.2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29例;年龄44~71岁,平均(61.06±2.84)岁;病程3~68天,平均(41.29±2.61)天;伴随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41例,失语39例,意识障碍11例;小学17例,初中及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2组年龄、伴随症状、受教育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取西药治疗。常规取抗血小板、降压、降糖、防治冠心病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尽早辅助其行康复训练。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处方:当归尾、茯苓、赤芍各12 g,制半夏、陈皮、茺蔚子、鸡血藤各10 g,桑枝、钩藤各20 g,川芎6 g,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加减用药,气虚者,取人参入药;热象明显者,取黄芩入药。水煎煮,分2次服用,每天1剂。

2组均治疗2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2组治疗2月后观察临床疗效;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意识水平、面瘫、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言语、步行能力等,分值为0~45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高;采用Barthe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分内容包括:用厕、排便、吃饭、上楼梯、穿衣等,分值为0~2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越强;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6月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为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以上,未伴随残疾症状;显效:NIHSS评分下降45%~90%,伴随轻度残疾;有效:NIHSS评分下降18%~45%,伴随中度残疾但生活可自理;无效:NIHSS评分下降18%以下,伴随中度残疾症状。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IHSS评分 A D L评分治疗前21.06±3.69 21.33±3.57治疗后6.08±1.15①②9.87±1.53①治疗前75.29±6.52 74.98±6.61治疗后91.06±7.26①②85.26±6.79①

4.4 2组CRP水平比较 见表3。观察组治疗3、6月CR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CRP水平比较(±s) mg/L

表3 2组CRP水平比较(±s) mg/L

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①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30 30治疗前24.15±5.69①25.04±5.57治疗3月后14.61±4.69①②19.87±5.03②治疗6月后9.54±3.52①②16.87±4.11②

5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脑组织骤然失血造成,夜间是疾病高发期。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期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4]。目前,临床常取降糖、降压、抗血小板等药物行常规治疗,但难以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5]。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深入认识,《素问·调经论》与《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关于该疾病的介绍,张仲景指出,中风主“因其血气不至,所以不知痛痒,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可见疾病与气血瘀滞、气虚等存在关系。远期亏损,则不达于血管,体虚则血不行,久之瘀滞于体内[6]。痰浊内生,藏于脏腑血管中,可阻塞经络,影响血液运行。同时,饮食不节、过度劳损、过于忧思等均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基于疾病的诱发因素,中医学认为可遵循益气活血、化瘀、祛痰等原则取药物治疗。本研究中药汤剂四物二陈汤中当归尾、茺蔚子活血祛瘀、镇痛;制半夏化痰;陈皮归脾、肺经,健脾、化痰;桑枝可祛湿;川芎行气、活血、镇痛;鸡血藤行血活血,诸药合用以改善血气瘀滞,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属于炎症血清标志物,正常人体内CRP水平较低,但受到炎症、感染等疾病因素影响,CRP水平会呈明显上升趋势。黄志伟[7]指出,CRP水平可作为了解脑卒中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取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利于降低机体炎性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1]贾爱明,谭婧,胡文梅,等.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体质因素及中医诱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435-2437.

[2]薄传强,郎森阳,吴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周绥临.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5(6):120-121.

[5]高丽波,闫燕,李妍怡,等.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前瞻性分析[J].甘肃中医,2009,22(10):9-11.

[6]梁静涛,谢利,田嵘榛,等.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展望[J].陕西中医,2010,31(3):337-339.

[7]黄志伟.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80.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743.32

A

0256-7415(2015)05-0044-02

10.13457/j.cnki.jncm.2015.05.021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血管意外的80%左右,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期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例如:偏瘫、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增加经济负担[1]。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中风的范畴,本研究观察四物二陈汤加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14-12-17

王成(1979-),男,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二陈汤缺血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应用中药“二陈汤”合“止嗽散”加麻黄、杏仁、黄芪、党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