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回归: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2015-02-13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语文知识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意境生活化文章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钟 演

“生活化”回归: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钟演

“生活”是初中写作的源泉,更是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最早提出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是18世纪的卢梭。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育为“经验改造”“教育即生活”这一概念。在我国,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有关“生活写作”理念具有真知灼见:“写作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是一种生活技能”“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即生活”,即写作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写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伴随着对生活的认知,逐渐实现学生思想的成熟、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成长。但目前,初中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多,但仍然游离于生活之外,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应有的思想和灵性。一些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倾向,采用“套路”策略:即通过背诵和套用一些好文章的“章法”,试图超越学生“生活”而走向应试捷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更重要的是抹杀了写作的真谛,使写作重新回到了“新八股”模式。事实上,写作不仅仅是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过程,也不是“技术”上的“临摹”,而是“生活化”语境下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过程。如果没有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对话,就不会有写景、抒情、比拟等手法的运用,更不可能有富有个性、充满灵气的语言表达。为此,中学生语文写作有必要回归生活,运用“生活化”的语境和路径来表现思想,使写作成为学生自己的、真实可信的、有生命的、可触摸的情感表达。

一、融入生活,丰富学生写作“生活化”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教育的生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才能不断撞击其心灵,其心灵深处才能不断溅起火花,学生也才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也只有使写作回归到“生活化”的原点,将理论化的写作目标融入到生活化情境中,使写作建立在更多地关注和反映受教育者生活上,才能写出真情实意的好文章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化情境,从生活、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月迹》(作者贾平凹)这篇含蓄凝练的散文时,我要求学生“回到”作者的生活年代,不用任何工具书,“用心”寻找作者的生活“足迹”,获得全新的真实体验,积累大量的“生活化”素材,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触发写作的动因。学生摘录了文中这样一段:“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学生读后写的赏析:《月迹》的语言清新优美,富有诗的韵味。这一段“美”在那“玉玉的,银银的”月光,若非是那些“开了天眼”的孩子,又有谁能把月光看得这么透呢?“美”在繁星变的桂花骨朵儿,繁星竞也跑到了人间,成了那含苞待放的骨朵儿,真让人疑心那花开后,会变成耀眼的星,放出如钻石般的光,闪得让人睁不开眼;“美”在那一个个“儿”,要不是有孩子们这天真稚嫩的声音,这“儿”字还不知有没有发明出来呢!小小的“儿”天真而又活泼,话语总是欢快的,小尾巴轻巧地翘在那儿,惹人喜爱。

让学生融入作者“生活化”情境后,比起教参的赏析就显得更加深刻而真实,使学生回到了《月迹》这个生活化场景,仿佛已置身在夜空之下,和孩子们一起追寻月亮的足迹。这段文字写得较为简单,教师没有加入对文章语境的阐释,而是让学生回到作者生活场景中去体悟。这种体悟给学生留出选择,留出空间,写作在“生活化”场域中如“涓涓细流”般涌现,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教师不时为学生曼妙的文笔所打动,不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面对色彩缤纷的生活,写作中才存在一个活生生的“我”,这才是真正的写作。当然,写作也并非不拘体例、随心所欲表情达意,它必须围绕生活中的某个“主题”来表达所见所闻、所行所思。

二、关注细节,夯实学生写作“生活化”意境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意境代表写作的深度。个性化的意境、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是作品的魅力所在;亲身的体验、自由的心灵、多角度立意是学生写作中最珍贵的财富,这当中意境的高低和深浅,决定着一篇文章的内涵和价值。其实我们的学生心里不乏写作激情和创新,只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为了应付考试、迎合命题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是照搬一些粗制滥造的模式、套路,让人读了味同嚼蜡,而忽视了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意境”。所以,写作教学中要通过多元观察、多视角立意,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设置“意境”,从而真实、朴素地表达自己“生活化”的体验和情感。

如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父母的心》(作者:川端康成)一文中,在结尾部分,教材在选编时对原文有一处重要的改动,原文是:“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妇女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六口过上了好日子。”课文将这句话改为“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有关评述认为这一改动改变了原文的意境,突出了歌颂亲情这一中心,“终于”表现了贫穷父母的曲折的心理历程,一家六口团聚后将会怎么样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写道:“这种改动不仅把原文的意思改变了而且味道也变了。”“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多么冷峻的一笔!这是怎样的团聚!这一笔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残酷的社会生活现实。从这句话反射回去,那女财主与这贫穷的那一家之间的关系立即紧张对立起来。”“文章写女财主的一再宽容,使矛盾很缓和,其意境发生了转变:极力防止用社会矛盾干扰那对父母内心的矛盾,从而也干扰了文章主题的表达——揭露社会阶级矛盾不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作者要表达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纯真的爱。”

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而是传递个人生命体验的路径。学生抓住文章的细节,从大处着眼,在生活化实践与阅读之间建立起“恰到好处”的联系,建立起与作者、语境同呼吸共命运的“意境”,从而实现学生对当时社会深刻、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情感也随之不断地丰富,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个细节,从素材所在的“时空”和“生活场域”多角度地理解素材的语言和文字,架构起“生活化”的意境。

三、撰写随笔,触及学生写作“生活化”真谛

优秀的作品一定具备三个品质:一是“真”,真情实意,写作反映作者真实的生活情景;二是“准”,对题意的准确把握;三是“深”,要有一定深度的挖掘。三个品质都离不开生活情景的重塑和再现,所以在写作上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悠爱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学会用“随笔”记录生活的感受,触及生活化写作的真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随笔是对生活的“捕捉”和“创造”。一次,布置学生写随笔《校园的秋天》,一个女孩的笔端流淌出这样一段美丽的文字:“我静静地走进那座周围环绕着教学楼的小花园。一片银杏叶飘落下来,像仙女下凡一般,轻柔的。我用手接住了它,它如一个安睡的婴儿般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细细地看,它那叶片像蝴蝶的翅膀似的,仿佛还能飞起来一般。”“我望着那些已从树上脱落的银杏叶,最终它们还是会融入泥土重新开始焕发新生吧!只不过不再是之前的那片了,多少有点伤感,但这也是成长吧!”能写出如此细致的情感,让身为老师的我惊叹。欣赏学生的作品,自己心里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的涌动:“极具个性、浑然天成的语言,浅近且富有童趣,生动却不失哲理。”《磨练中的成长》是学生在军训后写的随笔:“红色跑道上的一个个整齐的方阵,绿茵场上一张张黝黑的睑庞,衬衣T恤上一道道发白的盐渍。除了悠气在升腾,其他的都仿佛凝固了,凝固在军训的这个夏天。连操场边的那些绿树红花都觉得胆战心惊,耷拉着脑袋,不忍再看。”“军训,像是一场战役,毒日、悠气、干渴、军姿、队列像‘战场’上的一道道障碍,虎视眈眈,肆无忌惮。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用毅力、用坚忍……”这段随笔中有对军训生活刻骨铭心的描写,有付出汗水和泪水的真情流动,更有亲身实践后的睿智思考,既“真”又“准”,还有一定的“深度”,不失为充满真切情感之佳作。

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真谛。在初中学生写作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指导学生写“生活化”随笔:可以抄写新鲜的好词、精彩的句子、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言更丰富,句式变得灵活多样;可以抄哲理性句子、好诗、名言警句,学会思考、明白有益的道理;可以记下名人故事和知识性的东西,让议论材料更充分;可以记下一些触发性想法。学生可以以随笔形式自由地描写生活,自由地抒发生活情感,自主地表达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不无裨益的。

只有在“生活化”场域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空间的作用下,才能如“行云流水”般写出优美的文章;只有善于关注生活,体悟真情,才能捕捉精彩的细节,才会唤起他们无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文章来。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回归不仅是一种呼唤,更是对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诉求;不是一种僵化的、固定的教学“技法”,而是使写作充满“绿色”与希望的有效路径。

[1]包建新.写作生活化教学的构想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1).

[2]叶圣陶.漫谈写作[A].叶圣陶集(第15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向颖.“生活化”回归:中学思品课教学的路径生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5).

猜你喜欢

意境生活化文章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放屁文章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