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生成是“把课教活”的基础

2015-02-13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语文组毕研鹏

语文知识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悟敬畏趣味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毕研鹏

课堂生成是“把课教活”的基础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语文组毕研鹏

公开课上,许多老师都期盼“把课教活”。但许多课“活”起来以后,每每又走向了肤浅与娱乐。基于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课真正教“活”呢?根据听课经验,我以为,要“把课教活”就要认认真真地促进课堂生成,因为课堂生成是“把课教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努力在趣味生成中、在情境生成中把课教活。

一、在趣味生成中“把课教活”

一堂好课,往往从情境营造开始,引发学生“想阅读”。而当学生真正“想阅读”、想“试试看”时,教师要不断生成课堂趣味,从而“把课教活”。一位教师执教李白的《菩萨蛮》,为了“把课教活”,他将文本加以“改造”——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享更短享。

学生发现《菩萨蛮》有三个空格,少了三个字。这时,他说:“请你们体悟一下,加以补充。看谁补充得恰当贴切。”他从填写“三个空格”所缺的字开始教学,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五位同学将思考写在黑板上,第一处写的是“凄凄”“浅浅”“点点”“处处”“一望”,第二处写的是“独”“久”“又”“才”“她”等。接着,他让两位学生根据结果说说理由——

生1:我补充的是“凄凄”与“独”。因为上一句是“漠漠”,从对偶的角度看,应该用叠词,而且从下文“伤心”看,惰感应该是“凄凄”。从全词来看,诗中写的是一个人对亲人的思念,盼望归家。因此,用“独”比较合适。

生2:我补充的是“点点”与“久”。因为上一句是“漠漠”,应该用叠词,而且从下文“碧”字看,应该是“点点”。白居易的《长相思》就是这样写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李白此时出川游览多日,“点点”便可见其思念家乡。而从“瞑色入”“宿鸟归”来看,用“久”能写出主人公站立时间比较长。

然而,到底应该是哪两个词语呢?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此时,老师便投影“寒山一带伤心碧”“玉阶空伫立”,则让学生体悟:为什么是这两个词?之后,他让学生通读全词,比较“一带”“空”的意味与两个同学填写的词语的异同,从而深切地感受、体会作者的用词艺术。

《菩萨蛮》开头两句为远景。“寒山一带伤心碧”是写苍山如带,绿色中透出凄凉。显然,“一带”是远景,是远视的结果,也写出了空旷;而学生补充的“点点”与之意近,但形象感稍微差一些;而“凄凄”“冷冷”等虽然对仗工整,但与“伤心”有重复之嫌。而“空伫立”之“空”字,意为日日空候,离愁永无穷尽,远比“独”“久”“又”等词语更显离愁深重。

所以,“把课教活”就是在语文趣味的生成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生成的趣味中灵活多样地感受、探索词语的精妙,收获文本语言的意蕴。这节课上,这位老师便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写出作者思绪展开的过程”。结果,出现了四种思路——

(1)“我”在楼上愁,想到“她(注:作者心上人)”玉阶空伫立,“我”感叹,何处是归程。

(2)“我”看到有人楼上愁;“我”想到“她”玉阶空伫立,“我”感叹,何处是归程。

(3)“我”在楼上愁,“我”玉阶空伫立,“我”感叹,何处是归程。

(4)“我”看到有人楼上愁,“有人”玉阶空伫立;“有人”感叹,何处是归程。

这四种思路,学生们认可哪种思路?如果学生是李白,会用哪种构思?这样一追问,课堂自然就活泼了!诗歌教学强调以我心会作者之心,以我意会作者之意。而把课教活,才能让学生的体悟空间更加开阔。这首诗是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还是写游子在高楼极目,见日暮鸟归而想到家中思妇伫望?古今没有定论。课堂上,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1:若从漂泊者的角度取舍,李白漂泊在外,思念家人,则第(1)(2)(3)种比较理想;第(4)种思路仅仅为“有人”而写,关切自己的少。

学生2:若从惰节曲折的角度取舍,则第(1)(2)种思路比较理想,运用想象,由此及彼,惰节内容丰富;(3)(4)则惰节单一,少了曲折之美。

学生3:从思妇的角度取舍,我认为第(3)种比较理想,写出了作者对“有人”的同惰与怜悯。

当课堂上语文的趣味更加浓郁时,也是课堂最活跃的时候。这节课,通过对四种思路的积极取舍,学生们深入地理解了李白《菩萨蛮》的诗境。所以,把课教活就意味着语文趣味的生成更加浓郁,学生参与的兴趣更加悠烈!

二、在情境生成中“把课教活”

课堂教学每每是在文本情境的不断生成中走向深入的。而要“把课教活”就要不断生成新颖的语文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幸福地行走在美丽的情境中,不断思考与深入。教学《阿房宫赋》时,黄厚江老师和学生一起熟悉了重点字词的用法后,为了让学生对《阿房宫赋》主旨体悟得更加深刻,以“填空法”来生成阅读情境。他对学生说,我读《阿房宫赋》,读到最后,缩成这样一段话——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之后,他让学生想一想、讨论讨论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学生们“集体填空”后,得出“雄矣”“美矣”“多矣”“奢矣”……这样,把阿房宫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接着,他完整地投影出——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

这节课上,学生由猜想到填写,通过选择、比较,再到诵读,文本精神就在对文本的不断体悟中获得。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文本情境是“把课教活”的重要保证。而只有“把课教活”,学生才能自然地发现文字之妙、情感之美。

一位老师用课文情境与新资讯情境对比的方式“把课教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敬畏生命》中,弘一法师嘱托弟子,不要让“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和“我对待老鼠”的方式形成对比;而法国思想家史怀泽在和平环境中看到的“生命的可爱和神圣”是为了与小蚂蚁、鸟儿、羚羊等在生命危急关头表现出的无私无畏的“生命神性的光辉”映衬。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作者在选材上的严谨性,教学时,这位教师投影了一则“生活资讯”让学生体悟、比较——

2011年,广东佛山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量小悦悦在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另一辆车再次碾压女量。此后七分钟内,女量身边走过的人有18位,均冷眼漠视,最后只有拾荒阿姨陈贤妹施以援手……

“生活资讯”呈现后,他立刻发问:作者如果看到了这则“生活资讯”,会不会用在这篇文章中呢?课文强调的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而这则“生活资讯”是人类生活中存在的漠视生命的严重事件,表现的是现代人的自私与冷酷、麻木与残忍。

学生阅读投影以后,课堂非常活跃。很多同学认为,可以用在文章中,因为“主旨相同”。但有的同学从材料“使用”的角度认为“不可以”。因为《敬畏生命》中,作者着眼于敬畏动物生命,使用的材料全是关于动植物的,或者是人类对“它们”的敬畏,或者是“它们”对自身的珍视。作者呼唤人们敬畏“它们”“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并由此发出“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呼声。如果作者引用了这则“生活资讯”,就破坏了原文在材料选择上的独特视角与作者思想的基本起点。——这才是文本的独特之处。由于基于生成的情境开展比较,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非常活跃。

因此,只要有了着眼于文本生成的情境来“把课教活”,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学生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生长”。当下语文公开课,许多老师为了“把课教活”,每每大量运用“新资讯”,结果适得其反。文本情境的生成是“把课教活”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体悟敬畏趣味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敬畏先烈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体悟书法
趣味型男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