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画意 活色生香
——论古代诗词教学课件的制作

2015-02-13孟祥娟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方位夕阳动画

孟祥娟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诗情画意 活色生香
——论古代诗词教学课件的制作

孟祥娟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国诗学向来提倡意象浑成,意与象的契合是诗人诗思的用力之所在。古代诗词作品中流淌着诗情画意,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这些意象,使诗意与课件之象完美契合,这是制作课件的首要标准,为此,需要专业教师对诗歌作品有深入的理解与正确把握,还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另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动画与图片的插入,结果可能是画蛇添足,有害而无益。

古代诗词教学;意与象;多媒体课件制作

中国古代文学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表现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心灵世界。如今,教育已由泮宫庠序、粉笔黑板发展到网络与多媒体,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推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进步,是一个富于挑战而又充满诱惑的课题。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古典诗词中的丰富意象,使诗意与课件完美契合,这是我们制作课件时首先应该达到的标准。

一、意与象的契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标准

中国诗学向来提倡意象浑成,意与象的契合是诗人诗思的用力之所在。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那和谐的音韵中流淌着诗情画意,有着丰富繁多的意象。香草美人、苍松古木、怪石险峰、晨钟暮鼓、细雨疾风、柴门竹篱、远刹昏灯,诗人笔下的世界纷繁多样,向我们展示着中国文学深刻而多样的审美蕴涵。即使是看似相同的物,往往有不同的象,表达着不同的意。因而,制作古代诗词的多媒体课件不应该只是声音、动画的简单添加,更不应该仅仅是板书的翻版,而应该集知识性与生动性于一身,要与所讲述的诗文内容高度契合,体现在课件上,就是画面之“象”与诗文之“意”的完美契合。

比如,同样是夕阳,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风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在黄昏美景中有无法抑止的忧伤,带给读者的是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韩偓《夕阳》)是寒食醉后的凄凉,满含着伤春的感伤。“阊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白居易《登阊门闲望》)鲜明的颜色搭配含有历史的昏黄。“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杜牧《西江怀古》)雄浑阔大中有欢快和活跃。“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李商隐《白云夫旧居》)静谧中有孤独落寞的情怀;“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写的是松林夕照,清新中有禅意;“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储嗣宗《南陂远望》)写的是田野夕望,恬淡中有萧疏。“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陆龟蒙《京口》)、“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中,黄叶与夕阳共同渲染着留恋与伤感。“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李咸用《湘浦有怀》)中,夕阳温暖着柔软的细草,散发出春意的温柔。所有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一幅夕阳西照的图片所能承载的,而必须有诗中其他的景物共同参与到构图中,走入读者的视线,同时还应有远近、阴晴、冷暖、高低的差别。

又比如,同样是月,在不同的文人笔下、不同的诗歌之中,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崔融《横吹曲辞·关山月》)“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秦月汉关的苍茫悠远,月生西海的壮美辽阔,小庭深院的夜月不寐,波心摇荡的冷月无声,同样的一轮月,表现出的是不同的审美感受与视觉效果,那么在制作课件时,就必定要有所区别。远、近、阴、晴、圆、缺,背景与色调,都应该体现出不同。

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古典诗文中这些意象,作到诗意与课件之象的完美契合,就是我们制作课件时的首要标准。

二、专与博的合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

首先,专业教师要对诗歌作品有深入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对作品的写作背景、文人的心态情思、诗文的表现意图都要有一个正确的精深的理解,在充分理解之后,方能谈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诗歌予以艺术的再现。这又要求做到对诗歌中字词句的正确解读,切忌望文生义。

如《古诗十九首》中有《明月皎夜光》一诗,诗云:“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其中,“促织”“白露”“秋蝉”,均可见时序是在秋季,而有些读者往往因为“孟冬”二字而将诗歌创作的时间理解为冬季,这不仅会影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造成时序上的混乱,也会在配图时发生错误。实际上,确实需要涉猎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才会明白“玉衡指孟冬”一句并非是在说明季节,而是在描写夜深时天空的景象。意思是说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指向天上十二方位中代表孟冬季节的那个方位。因为古人把天空分为十二个方位,分别用十二地支的名称来命名,而这十二个方位又分别代表着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北斗七星在不同季节或在一夜中的不同时段,指向并不相同。北斗七星分别有不同的名称,从第一个星到第四个星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者合称“斗魁”;从第五个星到第七个星分别叫玉衡、开阳、招摇,三者合称“斗杓”。《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意思是说:在黄昏时观测北斗,要以杓(即招摇)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在夜半观测,则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在凌晨观测,则以魁(即天枢)所指的方向为依据。据此可知,在孟秋季节,玉衡夜半时指向申的方位,在后半夜到黎明这一段时间则逐渐转向亥的方位,也就是孟冬的方位。因此,“玉衡指孟冬”的意思显然是指时间而不是指季节,是说在孟秋七月的夜半以后到凌晨之前,玉衡正慢慢地离开代表孟秋的“申”位,指向代表孟冬的“亥”位。于是,夜深入静,星月皎洁,再加上对“促织”“白露”“秋蝉”等形象的描写,就烘托出一幅寒冷、静谧的秋夜景象。

又如,李白《静夜思》,其中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一般的读者也许会将“床”字理解为最为熟悉的睡床,那么这首诗的场景应该是李白躺在床上,但如何理解“举头”这一动作呢?我们知道,“床”字还有其他意义,比如坐具。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场景是李白坐在类似马扎的小凳子上,思念着故乡,而这一幅图景多少会让一些读者不能接受。这时我们不要忘记“床”还有一个意思,也就是“井栏”。在古代,井是人们的饮水之源,也是古人最为亲切的乡思之一。在“背井离乡”这个成语中,就可以感知井对于古人的重要性。所以,这首诗最为恰当的场景展示,应该是月夜之下,庭院之中,夜不能寐的诗人披衣徘徊,举头仰望,皎洁的月光照射在井栏旁边,更勾起诗人的故乡之思。月光撩动着诗人乡思的情愫,井则浇灌出诗人思乡的清泪。光是这样一幅图景,就足够感人了。

其次,在素材的搜集、选择与创作上一定再下一番功夫,要集思广益,多方努力。在这方面,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尤为重要。

从声音方面来说,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共享资源,一些常见的古诗文朗读都有现成的音频文件可以下载,这为我们制作课件提供了便利。不过,这些音频文件质量不一,鱼龙混杂,下载后还需加以甄别。而且,正确理解诗文是完美演绎的前提,因此,建议由专业教师进行讲解指导,让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老师进行录制,力求在音效上完美。

从图片方面来说,网络上虽然也有相当多的共享资源,一些常见的古诗文配画图片可以利用,但这些配画的质量也大多不敢恭维,常用美人图或者简单的风景画,但这并不能完全适合古典文学审美展示的需要。因此,建议根据诗文内容,寻找国画专业的老师或者专家,进行专门的创作,每篇作品可以创作一幅或多幅,这样,风格统一而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再从动画方面来说,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来说,简单的动画还可以应付,而稍复杂一些的就无从下手。多数老师也只能用Power Point做些简单的课件,而对其他的课件制作软件基本不会使用。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加强和专业制作人员合作。

三、动画与图片的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放用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有一些人往往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即一味地注意“多媒体”,注重动画与图片的插入,结果可能是画蛇添足,有害而无益。

比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并不是图片越多越好,有时和授课内容关系不大,甚至没有任何关系的图片加上去,只是画面看似美观,却可能影响到整体效果,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到授课效果。在多媒体课件中,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用图片表现出来,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要讲究“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意境美,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讲求含蓄蕴藉之艺术美。为此,我们应该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这也是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中国传统的国画讲究留白,多媒体课件的页面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再者,恰当的动画的确可以起到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但是动画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切合内容实际,合理运用。一则,文本动画的添加无疑会增加多媒体课件播放的时间,占用有限的授课时间。再则,一些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动画,一方面会占用老师大量的时间,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却又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上吸引到动画上面,这样就不利于内容的掌握,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不用说那些与授课内容无关,完全只是为了增加视觉冲击而加入的一些过度的动画,它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那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可以表现出诗歌内容与意境的恰到好处的动画,而摒弃那些浮夸而又不切实际的动画。

总之,古代的文人们为我们创造了不同的唯美意境,面对历经千百年淘漉积淀保存下来的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面对先人“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心血凝聚之作,教师的现代化处理与表现首先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用审慎的态度,深思而熟虑,力求用现代技术再现诗人的诗意情思。

(责任编校:夏玉玲)

Poetic and Alive: on Making Teaching Courseware for Ancient Poetry

MENG Xiang-juan

(College of Humanities,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13, China)

Chinese poetry is full of imag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deas and image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poets. It is a primary task to reproduce the images of ancient poetry with multimedia courseware.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ancient poetry, and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th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multiple disciplines. In addition,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only to insert animation and pictures will make courseware superfluous, harmful and useles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deas and images; multimedia courseware making

G436

A

1672-349X(2015)05-0103-03

10.16160/j.cnki.tsxyxb.2015.05.026

猜你喜欢

方位夕阳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认方位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我的动画梦
浪漫夕阳
夕阳的见面礼
为让夕阳更美好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