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湛的陶诗研究——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的学术价值再论

2015-02-12魏耕原

天中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陶诗陶渊明

魏耕原



精湛的陶诗研究——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的学术价值再论

魏耕原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王叔岷的陶诗笺证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一是结合陶诗字句,以陶证陶;其二是重视以魏晋用语证陶诗,同时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注解陶诗,给人启迪且揭示了陶诗的影响;其三是在解释难词、多义词时,抉择精明,能达词义。

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以陶证陶;以魏晋证陶;文学比较;难词释义

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下文简称王注)是一部陶诗注本,也是一部精湛的陶研著作。对于该书中空灵而体现性情的虚词,喜用与习用的关键词,以及用得“绝佳”“极佳”的最见艺术个性的语词,我们已有讨论。今就横向的以陶证陶、纵向的以魏晋语证陶以及难词的训释达义,再次予以探究。

一、以陶证陶的内证 经学家训释词义,主张以经证经,注解杜诗的宋代及清代学者倡导以杜证杜,用所注之书或诗人本身的材料去解决该书或这位诗人诗句与词语的问题,这种零距离的互释方法属于“内证”。这一方法既可解决要关注的问题,更能发现其间的规律,在方法论上显得亲切而更为可靠,具有发凡起例的作用。王叔岷注陶之作名曰“笺证”,笺者,《说文》谓之“表,识也”。清人言:“笺者,表也;注者,著也。义本同归。今仍以征典为注,达意为笺,聊从俗见耳。”[1]822所谓“表”即解其词义,注者沿波溯源以征其典,此当为释其内。王氏的“证”大概接近其意,即以先秦两汉用语以证陶诗,而且以魏晋与陶诗证陶诗,前者为纵,后者为横,纵横交证,此主要就句意而言;所谓“笺”,即注释词义,亦用上法,前者为内,后者为外,则为内外兼顾。证与注也可谓“义本同归”。王注的显著特色之一便是,结合陶诗的字句,以陶证陶。 王注对古直《陶渊明诗笺定本》与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颇为看重,几乎每注必引。例如页16《荣木》的“花药分列,林竹翳如”,王注先引《丁笺》“翳如,茂密貌”,同时另辟一途,以陶证陶曰:“‘翳如’犹‘翳然’。陶公《和刘柴桑》:‘声名同翳如。’‘翳如’乃‘隐蔽貌’。与此为‘茂密貌’义别。然二义固相因也。《悲从弟仲德》:‘翳然乘化去。’《咏贫士之六》:‘翳然绝交游。’两‘翳然’亦并‘隐蔽貌。’”‍①王注认为“翳如”或“翳然”有二义,有“茂密”与“隐蔽”之别,但原本相依,可以说后者或即前者的引申义。通过以陶证陶,见出两词之二义并存于陶诗,带有“综合治理”的性质。并且辨析词义于毫厘之间,至为分明。对于“身名同翳如”,逯钦立《陶渊明集》页58:“翳如,翳然,淹没。”龚斌《陶渊明校笺》页124:“翳如,隐没。”对于“翳然乘化去”的“翳然”,逯、龚无注,袁注页177说:“意谓一旦隐然逝去……翳然,隐蔽貌。”‍②显然吸收了王注之释义。这三书固有不同的体例,但王注问世在先,且对我们熟知陶诗帮助更大,则是不言而喻的。 页18《荣木》:“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所引《古笺》:“《卫风·氓》:‘总角之宴。’《毛传》:‘总角,结发也。’”王注说:“《诗·齐风·甫田》:‘总角丱兮。’陶公《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总发抱孤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结发念善事。’‘总角’‘总发’‘结发’,其义一也。”这也是把陶诗相关的同义词拢在一起,综合治理,也可以看出陶诗用词的微妙变化与使用多少。 页48《劝农》:“民生在勤,勤则不遗(应为‘匮’之误)。”王注先引《古笺》:“二句宣十三年《左传》文。”接言:“《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之二:‘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晨出肆微勤。’具见陶公之勤;《归园田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亦其验也。《后汉书·张衡传》:‘人生在勤。’”这两句原本简单明了,可不出注。故逯、龚只指出于《左传》。袁注亦同,又谓“匮:缺乏”。王注则以陶证陶,把关于“勤”的句子都聚集起来,由此可见陶之思想虽然出入儒道之间,但先秦早期农家耕种必躬亲的思想,也渗入陶之“尚勤”观念之中。这就不仅仅是单纯解释字句的问题了,而是在可注可不注中出注,注出了陶之选择,也见出他的人生哲学,同时也见出在“肆微勤”中隐居,与那些肥遁者餐云饮霞者非同日而语。 页72《归鸟》:“晨风清兴,好音时交。”先引《古笺》:“《邶风·凯风》:‘睍睍(“睆”的误字)黄鸟,载好其音。’《秦风·黄鸟》:‘交交黄鸟。’交字本此。”又引《丁笺》:“‘晨风清兴’犹言‘清风晨兴’耳。旧注‘晨风,鸟名。’与语意不合。”王注:“兴犹起也。嵇康《赠秀才入军十九首》之十一:‘虽有好音,谁与清歌?’陆机乐府《悲哉行》:‘时鸟多好音。’陶公《停云》:‘好声相和。’此诗之交,犹和也。”《秦风·黄鸟》的“交交”,《毛传》说是“小貌”,宋人严粲引李氏说是“飞而往来之貌”,马瑞辰谓“鸟声也”,证以古歌“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交交通作咬咬。今人多从此说。无论何说,陶诗的“交”均与“交交”无关,这是王注比《古笺》高明的地方。“交”确不好解,故王瑶与逯钦立、龚斌注均不出注。王注却以“好声相和”解释“好音时交”,并谓“交,犹和也”。以陶证陶,一经比勘,“交”之“和”义即和鸣,就浮出水面,一经与陶互证,便举重若轻,涣然冰释。而“好音”自《诗经》伊始,经汉至魏晋递用,亦被王注梳理清楚。前者体现横向考虑,后者则为纵向考察,都做到了纤毫毕现。所以袁注也就采用“交”之“和’义。 页84《形影神·神释》发端的“大钧无私利,万物自森著”,所引《车笺》说:“‘自森著’,谓自然繁多而显著也。”王注说:“陶公三用森字,均佳。《庚子岁……》之一‘夏木独森疏!’(犹言‘夏木何密布’)《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六:‘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旸谷。’(‘森散’犹‘森疏’)及此是也。”王注虽没有解释“森著”的含义,认为“森散”“森疏”其义相同,而缩小了问题的外延。王瑶注谓“茂盛而显明”,龚注谓义同“森罗”,袁注认为“繁盛而富有生机”。另外,陶之《归鸟》还有“游不旷林,宿则森标”,王注谓“森标”为高枝,因与不同类,故未涉及。“森著”为陶之创新,《汉语大词典》亦未收,“著”未有生机义,王瑶注还是可取的[2]332。 页95《九日闲居》:“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王注:“遗,余互文,义同。潘岳《河阳(此字原缺)县作二首》之一:‘齐都无遗声,桐乡有余谣。’与此同例。《己酉岁九月九日》:‘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江文通《望荆山诗》:‘寒郊无留影。’留亦与遗、余同义。二句动中见静,心境极闲静之人,乃能领略此景。”这种“有”与“无”的对偶句,潘作属于静态的叙述,陶则显示了气候变化的动态,后来成为对偶的一大法门,至杜甫则大而广之。此两句明白亦不可注,王注却从动静相反相成的关系中体会出“动”中之“静”来,并指出陶为“心境极闲静之人”,才能为之。这对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影响甚莫大焉。该页同题:“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古笺》:“‘闲业’即‘正业’之对文矣。”《丁笺》:“‘闲业’当为六艺,即下所云‘弄书琴’也。”王注:“弄书琴以消遣,故曰‘闲业’。丁氏谓‘闲业’即下所云‘弄琴书’是也。《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春理常业。’‘常业’谓农务。农务为‘常业’,则‘弄书琴’为闲业矣。《读山海经》之一:‘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上句为‘常业’,下句即‘闲业’也。”这里由“闲业”涉及“常业”,又以陶诗证明何为二者,以陶诗说明陶诗语汇,也涉及陶之人生观念,这要比单纯释其词自然明晰深刻得多了。 陶诗对于生前身后之名有许多议论,这是研究专著可以讨论的问题,注诗者可以不注,王注却对此特别关注。页282《饮酒》之三:“不赖固穷节,百世谁当传?”王注说:“陶公于身后名,时重时轻,胸中似有抵牾。如《影答形》:‘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与此二句并有‘疾没世而名不称’(《论语·卫灵公篇》)之意。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己酉岁九月九日》:‘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盖又不重身后名矣。至如《挽歌》:‘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则荣、辱两忘,将晏然体逝而终耳矣。”页144《怨诗楚调……》在“吁嗟”两句后,王注又说:“《饮酒》之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杂诗》之四:‘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自祭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列子·杨朱篇》:‘死后之名,非所取也。’”他利用以陶证陶的内证,发现陶公对“身后名”,视若“浮烟”或“空名”,而有时并未忘却,犹如“贫富常交战”于胸,也正是陶诗的真淳处。要比论者一味强调淡泊功名,要实事求是得多。 隐居要耐得住寂寞,会有巨大的孤独,王注对此也有揭示。页286《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王注说:“陶公喜托鸟、云以见志,有《归鸟》诗、《停云》诗。诗中涉及鸟、云者甚多,此以孤鸟自喻;《咏贫士》之一:‘孤云独无依!’又以孤云自喻也。陶公为孤独人,言情、状景、述事,并喜用独字。《九日闲居》:‘敛襟独闲谣。’《归园田居》之五:‘怅恨独策还。’《怨歌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和胡西曹示顾贼曹》:‘猖狂独长悲!’《悲从弟仲德》:‘园林独余情。’《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夏木独森疏。’《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灵符长独闲。’《拟古》之八:‘抚剑独行游。’《咏贫士》之六:‘此士胡独然?’《读山海经》之十一:‘祖江遂独死。’十二:‘自言独见尔。’皆其证。至如《神释》:‘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则又遣去孤独,而达大解脱之境矣。”另外,还有《饮酒》之七的“一觞虽独进”,之十三的“一士常独醉”,《咏贫士》的“此士胡独然”,《拟古》之四的“平原独茫茫”,这依然不是全部。再则,还有“孤”字,数量亦不少。把这些合起来,分明显示陶渊明并非全然淡泊而无烟火气,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并非“整天飘飘然。” 总之,王注以陶证陶,不仅使字、句之义显豁,而且对陶之思想与陶诗的艺术个性、陶诗用词之规律与爱好,都有种种揭示,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与思路,不同于任何别家注本,这也是其书取名曰“笺证”的原因。

二、以魏晋诗证陶诗与陶对后世的影响 王注除了以陶证陶的内证外,还非常注重以近时与同时魏晋诗证明陶诗的语意或词义。以前代语料证释注解的对象,这本是注释家旁证的惯例,也是最基本的做法。但王注以大量的魏晋诗语,而且尽量搜罗齐备,把陶诗语源的一个重要渠道,继承或变化的情况,展示得异常清楚,是本书另一重要特色,这也是显示著者功力深厚的地方。 页4《停云》:“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先引《古笺》:“《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咏叹!’”王注说:“晋人诗中,喜用‘良朋’一词,挚虞《赠李叔龙以尚书郎迁建平太守》:‘我有良朋。’傅玄《答程晓》:‘矧我良朋,如玉之嘉。’张载《赠虞显度》:‘俾我失良朋。’张华《答何劭》:‘良朋贻新诗。’枣嵩《赠杜方叔》:‘嗟我良朋,敬乘清风。’皆其证。”此词简明,本可不注。然此一注却告诉我们,此词虽出自《诗经》,却得到晋人普遍呼应。陶诗用之与其说用《诗经》语词,还不如说用西晋语汇,同时也看出陶诗受到西晋诗的影响,此谓以晋证陶,而与以陶证陶形成王注的两翼,旁搜近索,见出陶诗用词风格的特点。页7同题:“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先引《古笺》:“《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诗·唐风·蟋蟀》:‘日月其迈。’”又引《丁笺》:“陶公用古人成语,故曰‘人亦有言。’”其实“人亦有言”亦是完整的成语。王注说:“《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陶公《命子》:‘人亦有言:斯情无假。’‘人亦有言’一句,习见于魏晋人诗中,魏王粲《赠士孙文始》:‘人亦有言:靡日不思。’晋杜育《赠挚仲洽》:‘人亦有言:贵在同音。’李密《赐饯东堂召令赋诗》:‘人亦有言:有因有缘。’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人亦有言:交道实离。’郑丰《答陆士龙四首》之一《鸳鸯》:‘人亦有言:心得遗形。’潘尼《赠司空掾安仁》:‘人亦有言:人恶其上。’郭璞《赠温峤》:‘人亦有言:松竹有林。’梅陶《赠温峤》:‘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欧阳建《答石崇赠》:‘人亦有言:爱而勿劳。’袁矫《之兰亭》:‘人亦有言:得意则欢。’皆为证。曹摅《赠石崇》:‘人亦有云,上明下直。’云犹言也。王浚《从幸洛阳饯王公归国》:‘故人亦有言,为国不患贫。’是又用于五言矣。”如果不看注,还以为陶诗直用《诗经》语,经此一注,此句径成了魏晋酬赠诗的“流行话语”,而且蔓延到五言诗中。由此也可以看出王注对魏晋诗左采右获,至为熟悉。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 BR),是一类植物多羟基类固醇,类似于动物和昆虫的类固醇激素,由Mitchell等在1970年第一次从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粉的提取物中发现[1],它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调控植物许多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木质部分化、促进营养生长、调控植物育性和种子发育等[3-6]。 页10《时运》题下引《古笺》:“《庄子·知北游篇》:‘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时运’二字盖本此。”王注:“魏繁钦《杂诗》:‘时运有盛衰。’吴韦昭《汉之季》:‘桓桓武烈应时运。’晋傅玄《时运多艰》:‘时运多艰道教痡。’”《古笺》所引《庄子》的“时运”分属两词,并不连属。王注连举魏晋三例,则陶题语源方才大明。其余如页38《答庞参军》的“乃陈好言,乃著新诗”的“新诗”,页75《形影神·形赠影》的“天地长不没,山河无改时”的“天地”,页105《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暧暧”,页126《游斜川》“闲谷矫鸣鸥”的“矫”,页147《答庞参军》:“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的“倾盖”,页174《和郭主簿》之一“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凯风”,页288《饮酒》之四:“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托身”,页300《饮酒》之七:“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凝霜”,页330《饮酒》之十八“何尝失显默”的“显默”,页26同题之十七“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的“幽兰”,页386《拟古》之四:“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的“游魂”,页396《拟古》之七“皎皎云间月”的“皎皎”,页398同题之八:“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的“饥食”与“渴饮”的偶对,页399同诗“不见相知人,唯见古时丘”的句式,页404《杂诗》其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盛年”,页407同题其二“气变悟时易”的句式,又页429同题其十的“寒气激我怀”的“激”,诸如此类,在王注里形成一种思路,把陶摆入所接近的诗语环境,以魏晋诗相同的用语或句式作语渊的纵向考证,可以看出陶诗之五言与魏晋诗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来注释家主张以前注后,而忌讳以后证前。但凡有成就的大诗人对后世的影响一般都是深远的。从先秦至此,陶渊明算是数一数二的大诗人,其影响可以媲美杜甫,沾溉百代。所以打破注疏家后之证前的训诂忌讳,而从文学角度以作比勘,作比较学式的注释,也是极有学术价值之举,王注于此亦有特色,时或在注中出现这样精彩的比较,以显示陶诗的魅力之所在。同时教师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如微信、QQ等app延伸课堂内容的教学[4],可以将上课的相关视频和音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方便学生重复学习,加深理解,改善学习效果。 精神科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患者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绝大多数患者疾病周期长、病程迁延,较为严重者甚至出现思维紊乱、行为怪异,其工作、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受到严重损害[7-8],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精神科护理的核心工作任务。 页314《饮酒》之十三“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王注说:“‘摆落’犹‘摆脱’,唐韩偓《送人入道》诗:‘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白居易《游蓝田山卜居》诗:‘摆落心中尘。’又《端居咏怀》:‘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摆脱’、‘摆落’,其义一也。”还有杜甫《咏怀》与《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钱起《题精舍寺》、顾况《独游青龙寺》、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以及白居易《效陶潜体》:“人间荣和利,摆落如泥尘。”又《闲居自题戏招宿客》都用过这词[3]5。“摆落”当为陶之创词,见出其人之高逸,所以引起唐代诗人的普遍注意。王注提出唐人普遍接受的现象显示了陶诗的影响,亦弥足珍贵。白天和夜间降水量对比(图3b)来看,白天降水明显多于夜间,主要是因为午后降水较多,以及17:00点最大降水出现在白天段(08—20时)。降水随海拔变化,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间3个海拔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山顶和山脚,尤其是640 m高度降水量最为明显。 王注或从运意构思的角度,指出陶诗之影响。页430《杂诗》之十一:“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王注说:“古人于朋友之情,亦可言绸缪。《文选·李少卿〈与苏武三首〉》之二:‘与子结绸缪。’李善注‘《毛诗》曰:“绸缪束薪。”毛苌曰:“绸缪,缠绵之貌也。”’李商隐《锦瑟》诗结二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似受陶公此二句影响。则玉谿或亦以陶公有悼亡之意邪?”王注溢人神智,拈出义山诗句以帮助理解陶诗。页435《咏贫士》之一发端的“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王注:“起二句最为悲凉。‘孤云’,喻贫士;亦陶公自喻也。繁钦《蕙咏》:‘百草(一作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杜甫《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并与此句法相似。李白《春日独酌》:‘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则直本于陶公此二句矣。”陶诗还有《杂诗》之八:“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亦与“万族”二句愤懑相同,只不过直而言之。李白《行路难》之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孟郊《上达奚舍人》的“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又《赠崔纯亮》的“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均与陶诗措思为近。《离骚》这类忧愤尤多,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或者如“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压缩成两句,便是此类。王注这种“比较文学”式的注法,不仅非多此一举,而且启人思索,揭示了陶诗的影响。 页170《酬刘柴桑》的“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引《古笺》:“《淮南·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王注说:“唐人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似本陶公此诗,兼本《淮南子·说山篇》文。”页173《和郭主簿》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王注“谢朓《落日怅望》诗:‘落日余清阴。’《和王中丞闻琴》诗:‘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清阴’一词,似本陶诗。”页176同题:“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王注:“(前)四句,写田园天伦之乐,远胜华簪之贵,最为真切!杜甫《北征》有云:‘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籍(应是藉之误)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亦极真切之作。且亦用学、忘二字,似受陶公此诗影响。”左思《娇女诗》亦叙写幼女胡乱化妆的好笑,当对杜诗亦有所影响。页227《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世情。”王注:“孟浩然《李氏园卧疾》:‘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本此。” 有时把校勘和文艺理论及后人宗陶诗者融为一体,简直如一篇小论文,此在注本中别开生面,尤为启导读者。页291《饮酒》其五的“采菊东篱下,悠然(一作时时)见(一作望)南山”,王注说:“萧统《陶渊明传》称陶公‘尝九月九日出宅边丛菊中坐,久之,满手把菊。’‘悠然’,自得貌。《归鸟》:‘悠然其怀。’《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之一:‘悠然不复返。’并同此例。……《文选》及《艺文类聚》六五引此诗,见并作望。见、望之优劣,苏东坡已断之(《东坡题跋》二《题渊明饮酒诗后》,晁补之《鸡肋集》三三《题渊明诗后》),此人所习知者。《续梦溪笔谈》亦云:‘陶渊明《杂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往时校订《文选》,改作“悠然望南山。”似未允当。若作“望南山”,则上下句意全然不相属,遂非佳作。’盖见字极自然,作望则执著。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又云:‘无我之境,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先生以‘优美’、‘宏壮’区别‘有我’、‘无我’之境,似欠的当。盖有我之境,不必‘宏壮’也;又无我之境,人惟于定中得之(定较静更近一境),既得之后,则无所谓动静矣。岷谓‘悠然见南山’,所以为无我之境,全在一见字;见若作望,则著我之色彩,是有我之境矣。此有我之境,并非‘宏壮’。静安先生论诗词标出‘无我’‘有我’之境,盖受庄子影响……是其卓识……窃疑陶公此诗,初作‘望南山’。因望字执著;与上下句意相隔,乃改为见。故传本有作望、作见之别。白居易《效陶渊明诗》:‘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其意专在东南山,故用望字。此有我之境也。韦应物《答长安丞裴说》诗:‘采菊露未晞,举头见秋山。’其意不在秋山,故用一见字。虽似无我之境,惟乃有意学陶,终觉效颦。见上冠‘举头’二字,与陶诗见上用‘悠然’二字,一执著,一空灵,相去远矣!吴曾《能改斋漫录》三,谓韦诗‘真得渊明诗意’。盖未深思耳。”此条注释长达千余字,颇有思致。一是对王国维“有我之境”的“宏壮”说有所纠正;二是对宋人是韦而非白提出驳议;三是对“望”与“见”孰是孰非,孰先孰后,推论亦有可取;四是指出有我、有无之境出之庄子,亦为卓见。

三、释难词而达义 王叔岷精于校勘与训诂之学,亦精于虚词研究。《陶渊明诗笺证稿》在释词上往往精义迭出,达于陶诗用意,每有过人之处。吕凌子终于在星期三下午接到了生产厂家打来的电话,那会她正收拾好办公桌上的资料,准备下班。给她打电话的是个男中音,充满磁性。男中音自称负责售后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两家防盗门可以互开纯属偶然现象,这样的事情居然出现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小区同一幢楼的上下层,其概率比买福彩中头奖的概率还低,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王注在解释难词、多义词时,抉择精明,能达词义。页45《劝农》“熙熙令德(一作音)”,注者一般都以“和乐貌”解释“熙熙”,王瑶与袁注均持是说。王注引《古笺》:“《汉书·礼乐志》注:‘熙熙,和乐貌。’”王注说:“‘熙熙,广大貌。《史记·吴世家》:‘广哉熙熙乎!’‘令德如作‘令音’,则‘熙熙’为‘乐声’。”两相比较,王注释义为长。 页73《形影神三首并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营营,逯注为“反复营求”,龚注为“营求不已”,王注引车柱环《陶潜诗补笺稿》:“《广雅·释训》云:‘营营,往来也。’……‘营营以惜生’,谓往来奔走以贪生也。”王注:“《庄子·庚桑楚篇》:‘无使汝思虑营营。’营营,烦扰貌。”“惜生”主要是观念问题,故王释义长。2.2.1 建成区扩展数量和强度 德州市主要建成区从1997年的85.39 km2增加到2017年的151.56 km2,净增长面积达66.17 km2,增加了1.77倍,平均年增长3.30 km2(见表2). 页171《酬刘柴桑》:“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王瑶、逯钦立、龚斌对“养”字均无释。王注:“《汉书·贾山传》:‘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师古注‘长,谓蓄养也。’长有养义,此诗养犹长也。《归园田居》之二:‘桑麻日已长。’彼诗之长,此诗之养,其义一也。”袁注释为“育”,显高一筹,但明显吸收了王注的见解,故能后出转精。 页152《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陶澍注引吴仁杰:“《玉篇》:‘冲,虚也。’《庄子》:‘道冲而用之,渊乎若万物之宗。’”“冲”,王瑶注“同虚,指道。”龚、袁均采其说。王注则异于旧注:“冲犹和也。《淮南子·诠言篇》:‘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许慎注:‘冲,调也。’调亦和也。《庄子·德充符篇》:‘不足以滑和。’《抱朴子·广譬篇》:‘穷通不足以滑和。’‘岂伤冲’,犹云‘岂伤和’耳。吴注引《庄子》云云,乃《老子》之误。”此句意谓贫穷怎会有损心情的平和愉悦。也就是《论语·述而》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当与“道”无涉。王注显然高出宋人之注。与此同时,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明显扩大,跨境资金流动对我国对外贸易、外汇市场、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在持续扩大。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某种预期的时期往往伴随着跨境资金流动的大幅波动,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解答以下几个问题:汇率预期的变化对哪些跨境资金流动项目造成影响?汇率预期变化是如何影响我国市场交易主体行为,并最终对跨境资金流动造成影响的?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汇率预期变化以及跨境资金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页172《酬刘柴桑》:“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古笺》:“《周礼·遂人》:《郑注》:‘登,成也。’”《逯注》页59:“登远游,登时远游。《吴志·锺离牧传》注:‘登皆首服。’”龚、袁皆同《古笺》。王注:“登犹速也,即俗语‘立刻’之意。阮籍《咏怀》:‘可用登遨游。’亦同此例。《饮酒》之十:‘在昔曾远游。’昔年笺证彼诗,引此‘良日登远游’句,释登为当,亦得,登、当一声之转。惟阮诗登字则应释为速。古氏释此诗登为成,非。”《孔雀东南飞》:“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登即”连文义同,均为立即义。另外,“登时”,即立时、立即。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异县期回雁,登时已饭鲭。”寒山诗《凡读我诗者》:“凡读我诗者……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皆为其义[3]72。“登”之立刻、当义,较“成”义为长。 页205《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于今”,诸家无注,王注说“犹如今”。《孟子·万章》:“于今为然。”即为当今、如今义。页270《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闲”,王瑶与逯注均无涉。龚注页210说:“闲,大也。此作响亮解。”袁注页234:“闲,大。《文选》左思《魏都赋》:‘旅楹闲列,晖鉴扶振’李善注《韩诗章句》:‘闲,大也。’”两家释义皆本王注。王注先发其义:“《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韩诗薛君章句》云:‘闲,大貌。’‘闲其哀’,犹大且哀。”水利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和财政投入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对水利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强化水利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页443《咏贫士》之三:“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商音”诸家无注。《古笺》引《韩诗外传》:“(原)宪乃徐行,曳杖歌《商颂》而返。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逯注页124:“商,李本、苏写本和陶本作高。”王注:“商,一作高,高乃商之形误(《史记·周本纪》:‘登豳之阜,以望商邑。’《北堂书钞》一五七引商误高,与此同例),《外传》《新序》并称原宪‘歌商颂’,可证。《庄子》称曾子亦云‘歌商颂’,可为旁证。‘商音’,谓高朗之音。《咏荆轲》:‘商音更流涕。’‘商音’,乃悲凉之音,与此异义。”王叔岷遍校先秦至汉魏群籍,业绩甚伟。此处校字、释义,精确不移。观原宪歌时,“声沦于天,如出金石”,可知其声之“高朗”。 总之,王注虽属注释之体,而发凡起例,对陶诗用语之通例、习惯用语、校刊、释义,均有不少发明,创获甚多,而且对后之注本影响亦甚大。当然,白璧微瑕,亦有不足,这当另以专文讨论。

注释:

① 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先由台湾艺文印书馆1975年出版,后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了《王叔岷著作集》,《陶渊明诗笺证稿》即在其内。该书标点与大陆有别,为统一起见,稍作统一。

② 龚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逯注为中华书局1979年版,袁行霈《陶渊明诗集笺注》为中华书局2003年版。下文所引各家文字,出处不再另注。

[1] 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发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魏耕原.陶渊明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魏耕原.全唐诗语词通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刘小兵〕

Exquisite Study of Tao’s Poems——on the Academic Value of WANG Shu-min’s “The Textual Criticisms of TAO Yuan-ming’s Poems”

WEI Geng-yuan

(Xi’an External Affairs Institute, Xi’an 710077, China)

WANG Shu-min’s attributions to Tao Study are on many aspects such as “proving- Tao- by –Tao” that means to make philological studies of Tao poems, employing comparison method to prove Tao poems by the records in Wei & Jin period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difficult words in the poems.

WANG Shu-min; “The Analysis of TAO Yuan-ming’s Poems”; to-prove-Tao-by-Tao; to-prove-Tao-by-Wei & Jin; literature comparison; explanations of difficult words

I206

A

1006−5261(2015)03−0001−06

2014-11-10

魏耕原(194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陶诗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陶诗中的“躬耕”与“酒味”浅说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陶诗之桑意象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