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体会

2015-02-12陶永娜

天津护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集中化器具器械

陶永娜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浙江 嘉兴 314016)

2009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三项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1],其共同宗旨是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工作管理,保障医院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它是以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技术操作和灭菌效果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我院是一所二级乙等医院,2010年7月起开展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经过4年的改进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改进前状况

1.1 供应室人员结构不合理 供应室工作人员2人,年龄分别为53岁和55岁,文化程度均为初中。执行全日制工作双休制,确保每日至少1人在岗。

1.2 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各科室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物品大部分由使用科室自行清洗消毒包装,各科物品数量相差甚远,如内外大科室,每日产生的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数量大于20件,按医院感染规范要求处理,配置相应的人力、物力;五官科等门诊小科室每日产生的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数量为个位数,按医院感染规范要求处理,也需要配置同等的人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

1.3 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得不到保障 部分复用器械使用后送供应室,由供应室护士清洗、消毒、灭菌,科室工人取回备用。手术、人工流产、分娩等器械由使用科室自行清洗打包后送供应室灭菌,科室工人取回备用。湿化瓶、体温表等中低危物品由使用科室分散式清洗、消毒,科室自行晾干备用。院感科在2010年1至6月每月抽查各科室分散式处理的器械、器具、物品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平均为90%。

1.4 流程、设施缺陷 供应室清洗主要依靠手工完成,缺乏酶清洁剂、毛刷、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纯水、干燥柜等必要的设施设备,清洗质量得不到保障;仅有1台手动式预真空高压灭菌锅,设备陈旧,经常维修,影响工作开展;区域划分不清,清洁区与污染区交叉。作为基层医院不可能分别为相应科室配备专业化的硬件设施,在此前提下,存在清洗场所区域划分缺失,用具配备不足的现象。

1.5 自我防护不到位,增加环境污染 各科室分散式清洗、消毒过程中由于人员不固定,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防护用品,清洗人员自我防护不到位。同时在消毒药液配置、处置过程中增加了环境污染。

2 改进后状况

将各科室医疗护理过程中污染的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物品统一由供应室回收并完成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和下送。

2.1 人员结构调整 原手术室护士2人,年龄分别为45岁和46岁,文化程度均为大专。2010年7月供应室2位老护士退休,借此契机医院提出手供一体化管理[2],将手术室和供应室合并为一个科室,共有5名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实行手-供人员一体化排班模式。护士长排班时确保每日有3名人员在岗,其中手术室采用24 h值班制,1人在手术室岗位;供应室采用全日制,1人固定在供应室;1人作为机动,弹性制工作,如上午7:00~10:00供应室清洗打包工作繁忙,参与供应室工作;10:00到手术室备班,如午餐时段可以替换巡回护士就餐,有急诊手术,机动班护士随时可以补充,预知择期手术多,护士长适当增加高峰时段护理人员;遇到供应室工作量大时供应室人员主动延时服务,确保第2天手术器械的供给。通过联动排班,使供应室在人员安排上得以保障。指定专职工勤人员1名进行规范化培训,合格后负责下收、下送工作。

2.2 流程、设施的改善 对原供应室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了二次改造,物品按由污到洁的流向规范划分区域,物品流程不交叉、不逆流,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灭菌锅更换为全自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添置了高压水枪、超声清洗机、器械干燥箱、纸塑包装机等设备,为确保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提供物资保障。配备洁污2辆专用运送车辆,供下收下送使用,并建立物品交接登记本。

2.3 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培训、考核;选派骨干外出进修,不断更新理念,提高业务知识。

2.4 质量标准化,规范监测 建立质量标准化和可追溯机制,加强灭菌效果监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每周1次)监测及每日的B-D试验,确保灭菌质量。

2.5 开展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物品的集中化管理 根据器械、器具、物品的危险程度、重要性以及开展工作的难易度分四阶段逐步改进。

2.5.1 第一阶段对高危物品进行集中化管理,针对手术室、人工流产室、分娩室等手术器械统一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下送工作。

2.5.2 第二阶段对重复使用的中低度危险物品的集中化管理,主要针对氧气湿化瓶、体温表、止血带统一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下送工作。

2.5.3 第三阶段进一步规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加强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各环节,监测合格后方能放行,确保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合格率达到100%。

2.5.4 第四阶段对各科室的引流瓶进行集中化管理,如人流吸引瓶、五官科、内镜室和临床科室的引流瓶,统一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下送工作。

3 改进效果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通过4年的清洗、消毒集中化管理探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手供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全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院感科在2014年7至12月每月抽查供应室集中化处理的器械、器具、物品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平均为100%,保障了临床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防控安全。让有限的医护人力资源回归到临床,更好地服务患者,节约了人力、物力,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认可。

4 体会

4.1 人力资源优势化 由于各科室医生、护士分散式处理可重复性污染医疗器械、器具、物品,花费了一定的清洗时间,从而占用了其对患者的服务时间,造成宝贵的医疗人力资源浪费。供应室集中化清洗可以有效的将医护人员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医护人员以更好地服务患者。通过基层医院手术室、供应室联动排班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既解决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不足问题,又不会因工作量有限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4.2 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分散式的清洗需要多套清洗、消毒的设施,如体温表消毒每个科室同样配置一份消毒液,需要多个震荡仪,采用集中化管理后只需一份消毒液、一个震荡仪即可完成全院体温表的消毒工作,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在基层医院不可能同时为多个科室配备高科技专业化的设备,集中化清洗可以使资源效益最大化。

4.3 确保医疗用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供应室的护士进行专业化培训后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更加强化,责任心更强。利用供应室较为现代化清洗、消毒设施,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使消毒、灭菌质量更专业化。建立无菌物品追踪机制,进一步保障了消毒灭菌质量,规避了由医疗器械、物品引发的医院感染不良事件[3]。

4.4 提高清洗人员的职业防护 医疗器械、物品由供应室集中化清洗、消毒可减少各科室的环境污染和一线临床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4]。在集中化清洗的基础上医院加大了对供应室人员职业防护的投入,使得供应室人员从接受污染器械、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处置达到标准化预防。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2009.

〔2〕 沈建萍.基层医院手术室与供应室人力资源联合调配管理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5,22(6):94.

〔3〕 刘霞.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3):62-64.

〔4〕 王虹,张秀华.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天津护理,2013,21(5):424-425.

猜你喜欢

集中化器具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古代器具灌农田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集中化的影响
内蒙古移动故障管理系统运行成效分析
校园网公共教学区域计算机桌面云的应用
健身器械
34